茶为载体,以茶育人
——谈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2016-03-31邢熙超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1100
邢熙超(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11100)
茶为载体,以茶育人
——谈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邢熙超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11100)
摘要:在当今时代,茶不仅有着物质层面的属性,更具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在国人眼中,茶集天地之精华,是天生的灵物。当人们赋予茶更多的含义时,茶就有了文化内涵,衍生出独特的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茶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有着明显的催化、改造和引领功能,中国茶文化是内涵丰厚的,有着明显的德育功能。本文尝试研究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希望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茶文化;德育功能;茶性;茶道;茶礼仪
1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故乡,国人一直对茶有着特殊的情感。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都有关于茶的描写。文人志士甚至以茶代酒,以茶待客,手中一杯清茶,可以赋予生活不同的含义。如今,茶不光有着物质层面的属性,还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在国人眼中,茶集天地之精华,是天生的灵物,当人们赋予茶更多的含义时,茶就有了文化内涵,衍生出独特的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茶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有着明显的催化、改造和引领功能,中国茶文化是内涵丰厚的,有着明显的德育功能。
2 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厚,具体包括茶性、茶道和茶的礼仪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可以对饮茶人的思想和情操产生熏陶和感染作用。
2.1茶性的德育功能
毋庸置疑,大自然中的每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人有人性,物有物性,茶也有茶性。从茶的成长历程而言,茶具备不迁不移的基本特性,这与中国人追求叶落归根的情结如出一辙。其实,茶的自然本性就体现了一种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茶以清风明月为伴,有着质朴、淡雅的本质。“茶圣”陆羽指出“茶之性俭”。俭就是节俭,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茶以俭为质,就是强调清正廉洁的个人思想道德。以茶育俭,即凝结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基本要义,同时也体现了茶文化有关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人们向来崇尚茶在励志、育廉、守操等方面的作用,比如齐国宰相晏婴一直视茶为清廉之物,除了少量的荤菜和糙米饭,晏婴无茶不欢。晋朝的陆纳也主张以茶待客,他对铺张浪费十分反感,不允许别人玷污他俭朴的清誉。桓温也以茶蕴俭,他招待宾客时只使用七盘茶和水果。综合种种典故可以看出,茶已经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媒介,也体现了历代有志之士勤俭生活的美好情结。
茶是作为药物使用的,逐渐衍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饮品,它有着醒脑提神的自然功效,慢慢衍生出养廉育俭的精神作用,这种不断演变的过程,不仅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信念。其实,茶性中也隐含着茶品,即人们认识茶的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品貌,陆羽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这是因为茶的生长具备幽静、坚强的本性,虽然生长在黄土烂石中,但依旧坚强;茶叶受雨水滋润和阳光照耀,品性高洁不可亵渎;茶汤清香扑鼻、晶莹剔透,可以给人以智慧和空灵的格调。将茶品与人品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茶的这些自然本质逐渐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境界、陶冶情操。
2.2茶道的德育功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饮茶视为一种艺术过程,创造了一整套有秩有序的茶艺过程,包括烤茶、选水、煮茗和品饮等环节,烘托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使人置身于其中,得到思想的启发和心灵的净化。《茶经》还对茶人的情操和品德进行了强调,明确将饮茶过程界定为静心俭德的过程。陆羽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各家思想熔铸于茶事中,创造了首屈一指的中国茶道精神。
饮过茶的人都知道,泡茶是极为讲究的过程,工序非常严谨和细致,每道工序都有其自身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人将一杯茶称作一件优雅、细腻的艺术品,此言名副其实。中华茶道孕育了茶人的独特精神,使茶人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气质。虽然现代人对茶道的论述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就是中华茶道强调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凝聚了儒、道、佛各家思想的精华,将哲理、伦理和品德等融入到饮茶、品茶等环节中,使得品茶过程也成了修身养性、参禅悟道、感悟人生的过程,也使茶人得到人格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
中华茶道中还隐含着“和”的思想,这对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和”包括和谐、和美、和敬等含义,中华茶事一直追求“和”的境界,希望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管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是佛教思想,其实都蕴含着“和”意涵。儒家讲究中庸,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佛家信仰众生平等,这些思想都熔铸在茶事中,饮茶人在品茶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思想的感染,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平和淡静,精神也会得到洗礼和昭雪。
2.3茶礼仪的德育功能
众所周知,我国是蜚声国际的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渗透,茶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套独具魅力的茶礼仪,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巨大魅力。
如今,茶礼仪在诸多场合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婚礼场合、待客场合、祭祀场合等,都可见茶礼仪的身影。比如以茶礼仪在婚礼场合中的应用为例,在民间婚俗中,茶一直是“多子多福、爱情坚贞”的象征。明朝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一作中指出:“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人们举办婚礼时以茶为礼,其实就是取茶之“不移志”之意。同时,由于茶性高洁,也可象征爱情的纯洁无暇;茶树四季常青,可寓意爱情永世常青、永葆初心。古往今来,民间男女订婚,都要以茶为礼,茶礼是男女确认爱情和婚姻的重要载体。男子向女性求婚时如果以茶作为聘礼,称为定茶或下茶;如果女子接受了茶礼,称为吃茶或受茶。两人可以在此基础上缔结婚姻关系。用茶之品性寓意爱情,可以使男女双方珍惜爱情、珍惜生活,共塑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
除了婚礼场合使用茶礼,饮茶也经常用于家庭礼俗中。我国一直主张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和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这种良好风尚与饮茶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奉茶明礼敬尊长”的家庭茶礼。这种茶礼对维系家庭成员关系、促进人们交流、保障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日常饮茶待客中有着“客随主便”的说法,但如果饮茶人较多,就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我国传统文化以左为尊,所以饮茶时的座次礼仪应该以主人左面顺时针由尊到卑进行排列,长者优先。座位安排中还要避免对头坐的现象,如果无法避免这种现象,则应该安排小孩子坐在对头坐的位置上。在奉茶时,应该双手奉上茶杯,这是最基本的请茶礼仪。
“和”思想是中国茶礼仪的核心思想,在古代,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挑夫小贩,都借助茶来表达自身希望和谐的内在愿望,所以人们通过赠茶和敬茶来加强交流与互动,并营造出一种和谐情境,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情感。通过以上各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茶礼仪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也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
3 结束语
茶文化的德育功能不是依靠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依靠生吞活剥式的强行灌输来发挥作用的,而是让饮茶人在和谐、美好的情境中得到启迪和感染,在一种春风化雨般的良好氛围中获得影响。我们要重视茶文化隐含的德育功能,要静下心来感受茶文化,用心体会茶给我们心灵世界带来的幽静、自然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何草.茶道玄幽[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120-125
[2]陈彬潘.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6
[3]余悦.茶趣异彩[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61-74
[4]赖功欧.茶哲睿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74-88
[5]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2
[6]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42
[7]舒玉杰.中国茶文化古今大观[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88-202
作者简介:邢熙超(1990-),男,山西省大同市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