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代茶诗与茶文化关系探讨

2016-03-31贾文静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关系茶文化

刘 京,贾文静(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我国古代茶诗与茶文化关系探讨

刘京,贾文静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摘要:我国的茶文化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茶文化的构成体系具有系统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其中茶诗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体现,它是古代文人墨客从文学层面对茶文化的另一种研究,从中表达出了古代文人的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和气质,并且也兼有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的内涵,可以说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另一种显现。那么从现代茶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饮茶文化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这都与茶诗和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茶诗;茶文化;关系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茶文化体系中重要构成部分的茶诗数量也有很多,而且茶诗的内容涉及范围也十分广泛,对茶诗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对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仅仅把饮茶看作为是一种物质层面的享受,更是将其进行文学化描述,通过咏茶来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茶和诗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

1 茶诗中茶文化的形成

1.1南北朝时期

我国的饮茶风气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茶所代表的含义开始进一步丰富,除了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饮料之外,它还代表着廉洁、禅定以及清新等的精神境界,而且茶的文化和社会功用也超出了它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这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初步形成的体现。例如张载的《登成都诗》就大力称赞了成都香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这说明在这一时期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用品,又如左思《娇女诗》也体现出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而且表达手法上也更具有文化意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诗。

1.2隋唐及其后期的茶诗和茶文化的关系确定

对于这一时期的茶文化发展来说,有这样一种说法:“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这一时期的茶诗开始大量出现,这对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情感表达上更多地开始以茶为纽带,咏茶和吟诗逐渐融为一体,茶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取向得到了全面深刻的体现,而且也更具有文化审美色彩[1]。

2 茶诗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茶的悠然清雅意象表达

对茶的研究,如果从文人角度来讲,它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料,而更具有人文底蕴。由于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的限制,古代文人阶层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更推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理念,那么茶又是生长在深山之中,它所具有的悠然清雅的秉性正好与此相吻合,这就为文人墨客的情感抒发提供了新的寄情物,因此,咏茶就逐渐成为了他们情感寄托、表达内心清雅悠然心境的艺术活动,也可以体现出脱俗高雅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白居易在江浙一带为官时,接触到大量的茶,因而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中,关于茶的就有60多首,这也成为了它诗歌表达特征之一,通过咏茶来表达自身的淡然闲适生活态度。例如,他的《食后》中“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无忧无乐者,长短任天涯。”就是描述了他在午睡醒来之后饮茶所产生的感想,通过咏茶以无忧无乐者自许,表达出了自身淡然的处世态度。除了白居易,还有陆龟蒙的《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描述了自己具有大自然的天性,对于生长在山野幽谷中的茶更是钟爱有加,在这些诗人的重视,山野中的茶具有天地之和气,它所具有的灵性与文人墨客们所要仿效的心灵追求是相通的。再如明代的文徽明通过茶诗来表达出茶人怡然天趣的生活状态,通过咏茶来反映了明代文人墨客归隐宁静的心理特点,他的《煎茶》就是通过茶来构建了一个闲适淡雅的意境,散淡之中也有儒雅和禅意的意味,还有他的《咏惠山泉》就深刻表达了他喜茶厌酒的观点,这与当时的文人饮茶风气是相一致的。

2.2茶诗中的特定意境

2.2.1静谧空灵的意境

《访陆处士羽》是皎然所作,创作的背景是在作者寻访好友陆羽不遇之后写下的,由于陆羽的日常行踪不定,而作者在山水游玩之时也挂念着陆羽,在拜访陆羽之后即使没有得见,内心的惆怅之情并没有所体现,而是心中充满着幽静的青山、空旷的天空等的自然空灵的物境,这也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可以从这句“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中看出。而对于陆羽来说,对各种茶十分熟悉,皎然因人而思茶,通过咏茶来思念友人,看似淡然静谧的意境,实质上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其中的茶意和情意相得益彰。此外,咏茶来表达静谧空灵意境也会与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唐代杜荀鹤的《题德玄上人院》就是通过茶来构建了一个引人入禅的意境,它以佛教思想理念为心理支撑,保持内心远离烦恼,“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2.2.2和谐意境

这里所讲的“和谐”包含多层意思,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在很多的唐诗中都有体现,例如卢仝的“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等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2]。再如诗人陆游在早年时期喜爱喝酒,诗歌创作量很多,而在晚年则是以茶为待客之道,仅关于茶的诗歌就达到了320首之多,茶也由此成为了陆游安定身心的寄托,如《八十三令》中“桑苎家风君莫笑,它年犹得作茶神”一句就说明了他希望以品茶饮茶来度过晚年生活,更加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2.3作者内心的高洁意境

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表达自身内心高洁的物体有很多种,例如茶、竹、梅等等,很多诗人通过对茶的咏叹来表达出内心的高洁意境[3]。例如唐朝的皮日休在《煮茶》中通过对茶的煮沸过程描述,对饮茶的情趣进行了赞叹,“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就是茶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的水脉有机合一的体现,泉水的清冽最适于煮茶,而且最为可贵的是泉水的清洁、格清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和谐优美的意境,从而使整个诗歌更具有诗情画意,在这一点上陆龟蒙的《煮茶》也有相似的表达意境,即“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说明了作者抛开尘世杂念,在松林之中进行煮茶,回归自然的淡然心境。松、雪、茶三者是在中国传统的文人文化中的同构意向把文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表达出文人作者饮茶品茶的闲适和回归自然的心境,思想得到新的升华,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除此之外,宋朝的杜小山《冷夜》就采用普通的写作手法,把茶、酒以及月有机融为一体,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清静无为的闲适意境。

2.2.4真情流露的文学化意境

茶诗和茶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和完善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更为丰富了诗歌的文学表达主题,通过茶所表达出的真情,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都是人们最为朴实最为真切的感情,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4]。

第一,真切的亲情。在古代众多的茶诗诗歌中,通过咏茶来表达亲情的文化主题有很多,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也各有不同,但是,主旨思想是相通的。例如唐代刘兼的《从弟舒人惠茶》中通过对茶的煮沸过程描述,从侧面表达出了对堂弟送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除了对送的茶的喜爱之意,“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还有陆游的《疏山东堂昼眠》诗,作者在诗后注释:“是日约子分茶”,通过茶来表达出父子之间的天伦之乐。

第二,深厚的友情。对于友情的主题体现,上述提到的皎然《访陆处士羽》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在宋代朱熹的《题休庵》就有“别岭有休庐,林峦亦幽绝。无事一往来,茶瓜不须投。”主要描写了作者和休庵住持之间的友情交往,说明了只要友人之间的情趣相投,是不需要进行过多东西赠送的,两人一起在幽林自然环境中品茶也是一种乐趣所在,这也就体现了茶的易得和友情的不易得带给读者的无限审美张力所在。

第三,浪漫的爱情。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体系中,爱情也是重要的一个表达主题,通过对茶的咏叹来表达爱情的诗歌也有很多。例如郑板桥的诗歌中,大多都是以表达人生哲理为主,但是,也有表达爱情的,例如他的《竹枝词》,就是通过风趣的写法,通过对茶的描述来体现出了女子对爱慕男子的一种委婉性情意,即“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就从另一个层面把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提升了家庭的高度,是对其茶文化的又一种侧面丰富和表达,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诗歌中通过简单的笔法构建了一幅十分寻常的画面,这点从“茅屋”、“土墙”、“紫荆”等都可以看出,而第二句“郎若闲时来吃茶”则是直接通过茶来表现了少女心中等待和美好的爱情之意。此外,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打趣林黛玉的场景,说道:“吃了我们家的茶,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也说明了茶在古代男女之间爱情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定情的信物。在正式的婚礼中茶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谨和答惠茶之什》中看出,诗人通过对自身的经历描写,因为可以把受赠得到的好茶带回家给妻子品尝而喜悦高兴的情态,这也可以为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起到调节融合作用。

3 总结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构成体系中,茶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茶文化形成和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长期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茶诗的作用逐渐凸显,茶诗和茶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茶诗在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不仅在茶文化的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饮茶品茶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更是凸显了茶文化中茶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龙.茶诗茶道茶文化[J].茶博览,2013(2):70-71.

[2]程荣.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J].武夷学院学报,2010,29(3):42-46.

[3]邹勇.茶诗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考古,2015(2):210-213.

[4]赵俊卿.寻找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2(2):109-112.

作者简介:刘京(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关系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