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引导和发掘
——以英国红茶文化为例
2016-03-31曹明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曹明(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引导和发掘
——以英国红茶文化为例
曹明
(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要:笔者在下文中将以英国红茶文化为典型,通过对红茶的内涵、来源、类别、品鉴方法、社会仪典等进行研讨,来明确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引导和发掘的策略。对英语的学习,需要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而对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茶文化。红茶被英国人所重视和偏爱,形成了有别于美国的茶消费文化的独特的英国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语教学;引导发掘;红茶文化;英国;探讨
英国红茶文化是英国传统茶文化的缩影。而英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其在国与国间沟通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而英国是西方列强中茶文化进步最为迅速、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国度,尤其是英国民众喜爱喝茶,将茶当成保健、养生饮料。所以,在茶叶来到英国后,就受到英国民众的欢迎,而红茶文化更是其中的翘楚。我国是最早诞生茶叶的国度,茶文化已历经了4000多年的洗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有着极重要的历史地位。英国红茶文化也吸纳并借鉴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红茶在英国是主流茶饮料,而英语是英国人的母语,红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会推动英语的进步。笔者在下文中将以英国红茶文化为典型,探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性引导以及发掘策略。
1 茶的内涵与起源
茶使用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其成分包括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等等。茶树的学术名称在拉丁话中就是“中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内有记载:“依照传闻,大概从公元前2700年中华就记录了与茶相关的资料。”
我国古老相传的文献就对茶有所提及。唐朝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就指出:茶最早是由神农发现的。所以,各种历史文献记录中,我国是茶叶的诞生地。
2 红茶的种类
在我国,年轻人极为熟稔的是广告里或超市中热卖的绿茶、红茶以及掺入柠檬的冰茶等商业气息浓郁的茶类饮品。当提及茶文化时,这部分年轻人通常会论及西湖龙井以及茶的延年益寿的效果,对茶文化可谓一知半解。在大众企图吸纳境外文化,探寻怎样强化对外部的沟通力度的同时,中国民众要更为专注于被时下新潮文化掩饰下的被冷落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参照文化间的相同或不同方面,加强交际能力。
依照全球标准,茶能够依照制造模式以及品质的相异被划分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种类。
在我国的变迁史与主流团体中,大众偏爱品尝绿茶、红茶与乌龙茶紧随其后。我国的绿茶种类繁多,较为知名的是杭州的西湖龙井、江苏的洞庭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等等,从英译的视角分析,绿茶有专门的英语词句进行表达,英语直接翻译成green tea。
英国茶文化从整体上能够归纳为红茶文化,红茶是全球产出量以及营销量最为理想的茶叶种类。研究数据表明:英国是全球茶叶消耗最大的国度,英国民众每日要饮用大概1.35亿杯茶,其每年的茶叶消耗量在全球茶叶总产量的1/4。在英文教学中以及跟外教或外籍友人的对话中,一部分学生对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又比较“自以为是”,将红茶直接翻译成“red tea”,这让英国人或外国友人往往如堕云雾中。其实,红茶的翻译应该是“black tea”。而“red”翻译成“black”,让大部分学生都对其产生了好奇心理。
根据传闻,在1600年后,英王朝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时的东印度企业从我国的福建省开始进行茶叶的贸易,因为厦门购置的武夷红茶茶汁浓郁,又被叫做black tea。因为文化和风俗的差别,英国民众较为看重茶叶的色调,而我国民众更为看重茶汤的色调。通过对black tea进行推敲,英文专业的学生不但对该英文词句能够牢记,并且对英国传统文化也是一次正确的解读与探寻之旅。其会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进行解读是学好英文的前提。通过英国红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比对,学生会了解到两类茶文化间的“化学反应”与“传承关系”,让学生惊叹:“原来英文学习可以如此有趣!”
英国是茶叶消耗量最大的国度,因为区域以及成本的原因,茶叶资源通常为进口商品,然而发源地为印度的英国红茶却在全球范围内声誉日隆,当中包含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等等。英国民众偏爱的茶叶种类还包含斯里兰卡红茶(锡兰红茶)等等,当中享有盛名的还包含乌瓦茶;我国举世闻名的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武夷红茶类别中起源于福建桐木的正山小种据传是全球红茶的老祖。在葡萄牙公主与英王朝查理二世成婚时风靡英伦,也是红茶文化的组成元素之一,当前世界知名的茶叶品种立顿就是其典型代表。
3 红茶品饮文化
英国民众早先喜欢品尝的是绿茶,但是伴随茶叶买卖的盛行,大量数目的红茶在茶类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民众对茶香馥郁、入口醇厚的红茶极为喜爱;目前,红茶业已是英国人消耗量最大的茶类饮品。红茶与绿茶相比,其保质时间更为理想,很难产生氧化变质;而且,从红茶的温和醇厚的口感来说,其与英国民众的健康状况以及英国的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英国四周都是汪洋大海,气候较为潮润,绿茶喝起来总有冷冽之感,长时间品饮不利于健康;但是红茶不但营养价值高,并且喝起来暖人心脾,所以在英国更受民众欢迎。
英国从印度、锡兰和部分非洲国度买入红茶,在品尝阶段,依照自身的喜好掺进一定比例的奶或糖,让原来有着丝丝苦楚的红茶喝起来更为甘甜。这类品茗方法与我国传统的品茗方法相距甚远;而英国民众还别出心裁,将蜂蜜、胡椒、威士忌、黄油等掺进红茶,将红茶烹煮得茶香四溢。这类更富创造意味、更为开放的品茗方法也渗透到了其它西方国度并逐渐被西方国度民众接受,并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英国民众在红茶层面还别出心裁,例如将散包的红茶用袋装取代,就出现了吊耳茶(速溶茶)。这与英国民众的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关联度极高;在品尝红茶时,将茶袋融入茶具内,冲泡热水后就变成滋味浓郁的茶。从这个视角来说,齐与我国的茶叶叶片烹煮、喝茶的习俗有了明显的差别。
4 红茶仪典文化
大多数的我国民众没有固定的喝茶时间,也不会在这方面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其已经渗透到我国民众的生活中,不论是官员贵族抑或普通民众,都能够喝茶(品茗)。唐朝以前,茶还仅仅是皇亲国戚或贵族方能享用的奢侈品;而唐朝以后,茶在我国开始流行,茶叶价钱也变得更为公道合理,平常人家对茶叶极为偏爱。而当今社会,茶叶在我国也是大众消费品。
通过对比,英国的茶叶情结更为闻名;而作为英国茶文化代表的红茶文化,则分明设立了早茶、中午茶、下午茶等等;并且红茶沙龙更是随处可见,成为红茶文化中的代表。
5 茶道文化
与我国茶道对比,英国的茶道在含义上更为宽泛,英国民众不但重视茶道的外在表现方式,更关注展示自我的生活态度以及风格。在英国红茶文化中维多利亚下午茶极为经典,其包罗万象、形式朴素,然而并未让人觉得穷酸;茶话会中给宾客选用的均为质量上乘的茶用具,包含房屋、瓷制用具等的质量都堪称上乘,这是英国红茶文化中的以礼相待的传统。在阳光明媚的午饭后,音乐与红茶相互交融,品茗时能够让身体与心理得到休憩。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英国民众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让其红茶文化充满正能量以及奇思妙想,这与英国绅士做派相得益彰。
6 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引导与发掘策略
6.1利用比较法授课
以红茶文化为例进行授课,那么文化间的对比就显得更为重要,其能够保障英文教学的效率,完成对学生的探究性引导以及发掘。在英文课堂上,老师因融合授课目标以及内容,挑选性地讲解英国红茶文化;并通过类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寻英国红茶文化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差异性,由点到面,为英文学习加入文化元素。
例如:我国茶文化与英国红茶文化的拼音的差别。在对学生的英文词句储备进行丰富时,要避免由于翻译上的差别而导致语句涵义模糊不清的情况。比如“low tea”与“high tea”,是对英国两类相异的下午茶的英译,如果直译就会翻译成矮的茶、低的茶,这是会贻笑大方的。因此,老师在教授英文课时,应着重讲授这种常规词句的组合形式,再解析词义;通过对红茶文化(红茶文化中的下午茶)的解读,理解起来更为容易。
6.2以英国文化著作中的茶文化为核心进行授课
英国有大批的文学著作均能够窥见英国的红茶文化,其把英国民众偏爱茶的一面展现得入木三分。老师通过这类著作,为学生打开通往英国红茶文化的“大门”,调动学生学习英文的积极性。而且,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演播一部分文学著作改编的英国影片。例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以及有关红茶文化的茶诗茶词等等,并将中国的著作与英国的著作相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形成文化气质,在讲解与英国红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著作时,应着重讲述人物对话中使用到的关于红茶的语句以及词汇,例如Rooibos是非洲俗语,其意思是“红色灌木丛”。我国对这部分茶叶的论述比较缺乏,通常将Rooibos茶依照其意思直译成“如意波斯茶”、路依保斯茶”、“博士茶”等等,这时,对红茶文化不必过度纠结,直译是最好的翻译方法。
7 结束语
英语专业学生唯有掌握英国茶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及背景,方能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完成探究性学习或合作性学习,学好英文并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曾学军.中国最早出口的茶类是黑茶——分析“black tea”与红茶的关系推断[J].茶叶通讯,2013(1):33-34.
[2]石玉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5):99-101.
[3]胡茶娟,邸平.大规模在线英语口语测试实践和反思——基于畅言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76-80.
[4]李海林.利用复式进程设计,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基于两节同课异构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11):37-39.
[5]李海芳.结合行业需求的高职英语听说一体化模拟教学实证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英语听说课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1-44.
作者简介:曹明(1965-),女,陕西西安人,双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法、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