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研究

2016-03-31王瑾瑜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茶文化内涵

王瑾瑜(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研究

王瑾瑜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同时也融入了本民族文化思想于其中。而在16世纪中国的茶传入到欧洲之后,西方各国也逐渐形成了属于其民族的茶文化。本文便通过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带领读者感受东西方茶文化内涵的异同,通过对比文化的差异,进而分析茶文化的翻译方式,为读者展现最为贴切的茶文化翻译。

关键词:茶文化;东西方;内涵;翻译

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逐渐走入到世界贸易交流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要交流便缺不了翻译这个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必要手段。东西方的茶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语言的美感,又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保留。在以往东西方茶文化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便针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翻译研究,将以往单项的文化输出转变为东西方文化互动,不仅能够加强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推动茶艺文化的发展。

1 中西茶文化的内涵

1.1什么是文化内涵

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定义,在不同的环境中,文化的解释多达几百种,也因此很难准确的对其进行说明。我们所常说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民族特色,风土习俗,包括具有地域特征的艺术表达,以及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都属于文化这一概念的范畴之内。然而,关于文化的定义大家也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文化具有着广义与狭义的区别。一般而言,广义文化的概念是一切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的总称,这包含着人类所传承的事物,并且物质与非物质的内容都包含在其中。另一方面,狭义的文化则多被理解为某一种族,或是某一种社会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并且有着特定的表达形式。通常狭义的文化概念也由一种特定的语言来表达。关于词语的文化内涵,通常说的是某一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有可能是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特定传统,也有可能是不同的社会团体所具有的思想价值观。不同的文化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每个国家或民族也都有着属于其自身特征的文化。词汇或者说语言作为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除了信息传递外同时也具有思想传达的重要功能,而其所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词汇也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1.2茶的东方文化内涵

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我国也有着非常深厚的茶文化,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茶,在中文中的解释是,常绿灌木,叶子呈椭圆形,花为白色,用茶树的叶子做成的一种饮料总称。在春秋时期,人们发现野生茶树以后,并没有将其作为饮品,而是使用新鲜的茶叶做菜,也是茶叶最早的功能“吃茶”。西汉时期逐渐将茶作为饮品,之后的几千年中,茶叶的烹制方法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公元780年的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茶类典籍,学者们认为《茶经》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同时,作为茶圣的陆羽自幼便生活在儒学思想的氛围中,深受我国儒家思想的熏陶,而他在成年后曾拜于儒学大家邹夫子的门下,学习了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经过自己的理解,《茶经》中融入了儒家的精华思想,将其与茶道结合在一起,经过代代传承,最终形成了具有东方特征的茶文化。在《茶经》中,陆羽对茶进行了分类,将一些含义不明确的去除,把茶分为五类“其名一曰荼,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这里陆羽所用的不是茶,而是“荼”。在陆羽之后到了中唐时期,茶已经基本在全国普及了,人们已经将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人们也逐渐认清了茶的本质,茶树是木本植物而不是草本植物,也因此将原本的“荼”变成了茶。在我国的茶文化中,饮茶有着非常特别的讲究,从采茶、制茶,再到冲泡,每一步都有着非常复杂的步骤,经过多道工序之后使茶在最终饮用之时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效果,配合上中国陶瓷文化铸就的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茶具,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茶文化。

1.3茶的西方文化内涵

茶在英文中表达的“tea”,这个单词其实质原为汉语借词,在全世界国家大部分语言中,表达茶这个词时大多数都是从我国广东、福建等省份的地方语中音译的。公元16世纪,葡萄牙人将茶叶引入欧洲,与此同时,茶字的发音也进入到欧洲语言中,在葡萄牙语中,茶就被成为“chaa”。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融合交流,公元1601年,荷兰人将茶叶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将福建方言中茶的发音带到了英文里,也就成为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tea”。其实茶和“tea”的发音并没有什么联系,其间产生的差异主要源于汉语方言间的差异,以及英文与汉语的差别。荷兰人将福建方言中的茶带到欧洲后,起初读作[t'ei],之后经过长期演变最终成为了[ti:]。在英文当中,“tea”这个词并不等同于中文的茶,其在传入到欧洲之后,词义被大大扩展了。首先“tea”具有茶这个字的普遍意义,如茶叶,茶树等有关于茶的植物,同时也有将茶作为饮品的含义,以及没有茶叶的一些饮料也被称为“tea”。然而在西方文化中,“tea”也有茶点茶会的意思,当然除此之外,“tea”也有下午茶便餐的含义,甚至当它到了美国本土文化中,大麻也被称为“tea”。除了名词特性外,“tea”也有动词特性,喝茶吃茶点都是用其来进行表达。在英文中,“tea”这个词组成的词组就有近两百个,其中包含了诸多与茶有关的活动或器具,同时也有特定的如“Tea Art”(茶叶法案)这样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茶叶在传入欧洲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有了属于欧洲特有的茶文化。比如在英国,人们就酷爱喝下午茶,这是17世纪时安娜玛丽亚伯爵首创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英国独有的茶文化。英国人原本在生活中只吃早餐和晚餐,而下午茶正巧弥补了期间饮食上的缺乏,所以在安娜首创之后,便迅速在英国社会中流传开来。除了欧洲,在美洲大陆上,也形成了其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外,美国人对于茶的热爱也不亚于其他国家,冰茶这种现代式的饮料就是美国人发明的,由于热茶喝起来过于浪费时间,商人将冰加入到茶中,这就是冰茶的起源,而这种喝法迅速的在美国社会中风靡起来,之后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有比如方便使用的袋茶,也是美国人首创,将茶叶装入布袋或滤纸袋中,将茶渣过滤掉,留下口感甘甜的茶水,方便也不会喝到茶渣。这些现代风格的茶饮品,不仅能够保持茶原本的口感,也更加方便在当下社会人们快节奏生活中使用。

2 有关于茶的翻译

2.1茶名的翻译

茶名的翻译,是茶文化内涵翻译的基础,在我国,茶叶有着诸多的品种,这些品种在翻译到英文中主要有三种翻译方式,第一种是音译,第二种是意译,第三种是两者结合的译法。首先是音译,顾名思义,就是将汉语发音原原本本的带到英文中去,用普通话的拼音直接结合为英文的音标。比如龙井茶在英文中就被成为Longjing tea,再比如黄山毛峰茶在英文中写作HuangShanMaoFeng tea。除了通过普通话直接翻译的词以外,也有方言转变而来的,如武夷茶就被成为Bohea。意译的茶名则是根据所翻译的茶的特性进行翻译,比如红茶就被称为Black tea,熙春茶末被翻译为Hyson skin。之后还有通过意译加音译的方式翻译的茶名,比如祁门红茶就被成为Qimen biack tea。

2.2茶文化术语翻译

在我国茶文化中,有关于茶文化的术语往往会与中国古典历史文化相结合,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将这种文化得到完整的保留,成为许多翻译者共同思考的问题。茶文化术语除了内涵外,其本身的韵律优美也是一大特点,翻译者们希望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多的保留汉语词语的完整性,以及词语发音的美感,时常会选择将拼音作为英语的替代品,通过拼音与英文结合进行翻译,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比如说在茶道表演中,有一个解说词叫做“三龙护鼎”,这个词不仅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同时读起来也极为顺口,为了保留这种读法,许多翻译者将其翻译成“Three Long hu ding”,这样的做法令人费解,同时也无法让目的语的读者理解。在泡茶时也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说法,所谓的关公巡城表演,指的是在泡好一壶茶之后,进行分汤时的动作。在分汤时,为了确保各个茶杯中的茶汤浓度均匀,不会产生不同茶杯有着不同的色泽,或是滋味香气有所不同,从而做到待客无差别,一视同仁。所以会先将茶杯排放好,在不同的茶艺表演中,茶杯也会以“一”字,“品”字,“田”字等方式进行排放。然后沏茶者来回对其提壶洒茶。这样的动作被成为“关公巡城”,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生动形象,也包含了茶艺文化的特征。其次是“韩信点兵”,在茶壶之中最后的几滴茶,通常也是整个茶壶中最浓的茶,在茶汤中也是浓缩了茶叶最精华的部分,具有醇厚鲜香的特征。为了能够将这些精华平均分配到每个茶杯中,避免出现茶色不一浓淡不同的情况,烹茶者会将这几滴茶一滴一滴分别滴入不同的茶杯中,因此被称为“韩信点兵”。这些都是我国茶文化中极为常见的术语,但是却有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将文化与翻译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放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传播到西方,引领我国文化得到发扬与发展。

3 结语

在我们对中国的茶与西方的“tea”进行研究之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的不同,同时也了解到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对于西方社会的改变。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过于简洁地使用音译的方式,也不能够过多意译使翻译出的词语失去了汉语中的美感。只有将文化与发音结合进行翻译,才能够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翻译出最合适的译本。

参考文献

[1]张向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2)

[2]朱世英、王镇恒等.茶文化大辞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金萍.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J].昌吉学院学报.2004(1):46-49.

[4]曹霞.中国文学翻译:东西方文化力量的抗衡与融合[J].合肥工业大学报(社会科版)2006(6):164-167

作者简介:王瑾瑜(1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翻译茶文化内涵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