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野下《红楼梦》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2016-03-31高蕊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红楼梦

高蕊(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11)



跨文化视野下《红楼梦》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高蕊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11)

摘要:《红楼梦》素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美誉,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缩影,原著中有很多关于茶文化相关的描述,对人物塑造、氛围烘托和情节架构等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两种策略入手,首先分析了何为翻译的异化与归化,而后简要介绍了《红楼梦》中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从茶名、茶具和茶俗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视野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及其传达效果,以期为后续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红楼梦;茶文化;英译策略;异化;归化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对于茶文化的记载可谓细致入微,小至茶名、茶具、煮茶用水,大至茶礼、茶俗、茶诗、茶词,均有详尽的阐释。近年来,随着“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于《红楼梦》的学习和鉴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相关的翻译工作也愈加成熟。众所周知,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上乘的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的内涵及其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本文将以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两个译本为依据,从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入手,探讨《红楼梦》中茶文化的英译方法及其传达效果。

1 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理论界公认的两种基本翻译方法,其中,异化是要求译者无限贴近原文与作者,尽量保留作者原有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这种方法有利于两种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归化则是要求译者无限贴近目的语读者,以读者的体验感受为核心,采用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这种策略可以淡化原文中的语言文化障碍,减少陌生感,更加通俗易懂。一直以来,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都是翻译策略争论的焦点。不过翻译理论界并未将两者完全对立分割,而是将它们看做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强调译者对两种策略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那么,译者应当如何把握异化与归化之间“度”的问题呢?鲁迅先生曾经就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答复。一方面,译文应当具备原文所带有的异国情调,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另一种文化,同时帮助原语文化在目的语环境中传播。另一方面,译文应当兼顾其在目的语语言体系下的连贯性与通畅性,力求易解,让读者不太费力便能理解原文的内涵。简而言之,就是要兼顾两面,易读易懂之余又能保留原文的风姿。

就《红楼梦》中茶文化的英译而言,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使用异化策略可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目的语读者眼前,让他们对中国茶文化拥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用归化策略则能够让目的语读者看到中西茶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继而更能体会茶文化的奥妙所在。当然,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当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翻译方法,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激发目的语读者的相似联想,拉近原文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融合并用的翻译策略可以被视为翻译的理想境界。

2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茶文化的荟萃之处。透过这部文学巨著,读者仿佛能够嗅到满纸茶香,看到丰富的茶俗活动,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正所谓“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在这部著作中,茶文化与情节及人物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作者以宝玉品味仙茗、畅饮枫露来展现他在家族中的高贵地位,妙玉敬予贾母以老君眉茶以表达祝愿长寿之意,所用茶具更是精美细致,例如在第四十一回,贾母所用的茶具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他人用的则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日常饮茶时宝玉用的是整雕竹根的竹质茶具,妙玉用的是品质上乘的“绿玉斗”。除此之外,文中也不乏对茶俗、茶礼的应用,比如凤姐打趣黛玉时提到了“定亲茶”,妙玉请宝钗和黛玉品用“体己茶”,春节期间袭人回家与姐妹享用“年茶”,等等。原作中关于茶的诗词也是不计其数,集意境美和韵律美于一身,例如,“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彰显出潇湘馆的风朴、幽静与典雅;“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体现出宝玉生活的悠闲与奢华。可见,在这部小说中,茶文化是塑造人物性格、彰显氛围特征、深化小说主题的有力手段。

3 《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茶文化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文化元素,也是彰显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茶文化的翻译于对《红楼梦》整体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纵观众多现有翻译,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以及霍克斯的译本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在翻译过程中,两个版本均综合采用了异化与归化的策略,使之互为补充。具体而言,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直译加注等,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则主要有意译喻意等值意译、意译加注等。以下,本文将从茶名、茶具以及茶俗三个方面来研究两个译本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3.1茶名英译

《红楼梦》中的茶名众多,对于这些内容,两个翻译版本均采取了异化为主的翻译,意求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比如,第二十五回中提到的“暹罗茶”,两个版本均不约而同地翻译为“tribute tea from Siam”,令读者对茶叶的产地一目了然。第四十一回提到的“老君眉”,杨译为“Patriarch's Eyebrows”,霍译为“Old Man's Eyebrows”,简洁鲜明,异曲同工。

不过,在个别品名的翻译上,两个版本则因侧重点不同而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比如第五回中出现的“千红一窟”。“千红”有少女之意,“窟”同“哭”,所以该茶名暗含“少女之泪”的意思,与小说主题相互契合。杨译版本采用异化手法,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为“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洞窟中的千朵红花)”,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揣摩其中的深层内涵,领略异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霍译版本则采用归化手法,将茶名意译为“Maiden's Tears”,帮助读者更加容易把握茶与人物之间的关联,减少了读者的文化理解障碍。又如,第八回中出现的“枫露茶”,冲茶之水取自枫叶上的露珠,枫叶色红,秋露在其之上点点滴滴化为血泪,因而枫露茶又有血泪凝结而成之意,与“千红一窟”相呼应和。霍译版本采用音译法将之呈现为“Fung Loo”,其美学效果与文化内涵较之原文大打折扣,杨译版本则将茶名译为“mapledew tea”,意境幽美,为读者留下了充足的美学想象空间。

3.2茶具英译

美食美酒总要有精美的器具相称才显得完美,茶也是如此。茶道除了讲究茶的色、香、味俱全以外,还要搭配成套的茶具,包括茶杯、茶托、茶壶、茶盘等,少到几件、多到几十件不等。茶具可以视为饮茶者身份地位与文化修养的体现,在《红楼梦》中的出现频次很高。

原文:妙玉亲自碰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对此杨译为:Miaoyu brings ut in her own hands a carved lacquer tea-tray in the shape of crab-apple blossom,inlaid with a golden design of the“cloud dragon offering longevity”.On this was a covered gilded polychrome bowl made in the Cheng Hua period,which she offered to the Lady Dowager…All the others had melon-green covered bowls with golden designs of new Imperil kiln porcelain.而霍译为:It was a little cinque-lobed lacquer tea-tray decorated with a gold-infilled engraving of a cloud dragon coiled round the character for“longevity”.On it stood a little covered teacup of Cheng Hua enameled porcelain.Holding the tray out respectfully in both her hands,she offered the cup to Grandmother Jia… The others were now served tea in covered cups of “sweet-white”eggshell china.

两个译本均极尽所能地将原文中茶具的精美结构与文化内涵呈现在目的语读者眼前。“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突出了妙玉对贾母的尊敬与爱戴,也从侧面彰显出贾母在贾府中的不凡地位与奢华生活,两个译本在此处均采用了“longevity(长寿)”来诠释其中的深意,恰到好处。“成窑五彩”又被称为“青花间装五色”,指的是成化时期的斗彩,这种茶杯尺寸很小,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映衬,达到相互斗艳的效果,在该茶具的翻译上,杨译不及霍译精准细腻,略逊一筹。另外,众人使用的白瓷茶碗则是明清时期瓷器的达标,具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钟的特点,明代称之为“填白”,后人则称之为“甜白”。对于“脱胎填白”一词,杨将其意译为melon-green(瓜绿色),容易使目的语读者对我国的白瓷艺术产生误解,霍则将其直译为“sweet-white,eggshell china”,明确显示出茶碗薄如纸的特点,更加地道、更为传神,也更利于读者理解。

3.3茶俗英译

我国拥有近五千年的饮茶历史,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内涵深刻,各民族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与茶相关的风俗习惯在其中自然也有全面的展示。比如,在第二十五回中,凤姐打趣黛玉时“定亲茶”的风俗。原文:熙凤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杨译为:Xifeng chuckled. “Asked a favor,you make such a fuss!Over drinking tea too. ‘Drink our family's tea,a daughter-in-law to be'!”霍译为:“That' s fair enough,”said Xi-feng.“You know the rule:‘drink a family's tea,the family's bride-to-be'.”

在我国古代社会习俗中有“定亲茶”之说,女子受聘被称为“吃茶”,一旦女子吃了男子家的茶,那么就可视为女子接受了婚约。两个译本都生动地再现了“定亲茶”这一风俗,但对“媳妇”一词的处理则各有千秋,杨译遵循了以原文及其语言环境为核心的翻译策略,霍译则遵循了以读者和目的语环境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又如,小说第四十一回中妙玉对于饮茶数量的一段论述。原文: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杨译为:Have you never heard the saying:“First cup to taste,second to quench a fool's thirst,third to water an ox or donkey”?霍译为:You know what they say,“One cup for a connoisseur,two for a rustic,and three for a thirsty mule”.两者相较难说高低,杨译更加忠实于原文,符合目的语读者对于异质成分的期待,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是典型的异化策略;而霍译则更多地考虑了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与体验感受,表达更为地道,阅读过程也更加通顺流畅。

4 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场景氛围、构筑故事情节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推进元素,茶文化的英译对于该著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述研究来看,《红楼梦》中茶文化的英译策略主要由异化和归化构成,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存在孰轻孰重、相互补充的关系。杨宪益夫妇的英译版本更加侧重于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在翻译茶文化时大都采用异化的策略,以直译法将我国的文化底蕴与英语表达方式相互结合,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民族美感;而霍克斯的版本则更加注重读者的反映,往往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采用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归化的策略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表达形式予以彰显,对读者而言清晰易懂。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应当具备跨文化视野,从两种文化的相通处与不同点着手,综合考虑原文目的与作者意图,选择最为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作中文化信息与深层内涵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神韵与特质,达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M].三闲书屋出版社,1937.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译林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高蕊(1981-),女,河北秦皇岛市人,硕士,讲师,硕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红楼梦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别样解读《红楼梦》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