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6-03-31杨勇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杨勇(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茶文化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杨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摘要:中国是茶之故乡,长久以来,茶都是国人生活之必需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思想体系深厚如醇酒经年,传承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任务。本文以河南信阳毛尖集团辉煌的发展历史为例,探讨中国茶文化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爱国

结合河南信阳毛尖集团辉煌的发展历史,详细阐述个人品质与企业、国家兴衰之间的联系,以此激励国人从茶文化中汲取爱国主义精髓。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涉及理想与信念的茶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作为公民则应增进对国家政府的信任感。

1 河南信阳毛尖集团企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富强实现同频共振

中央统战部联合全国工商联在贯彻党中央十八大精神的同时,面向全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组织了一项有关理想与信念的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该活动自展开与实践以来,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公司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15年五月份开始已持续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超过十五场次。不管是小型专题辅导,还是观览革命胜地都以党中央与省委“三信、两健康与六结合”为核心内容。鉴于当前企业情况,为积极鼓动企业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集团公司共130名党员干部和上万员职工全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熏陶,个人情感方面得以升华,为集团公司增强竞争实力的同时也为每一位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党性教育标杆。

集团公司执行董事陈世强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曾讲到“当代企业发展如此之好其实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近三十年的缩影,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让我能够切身体会到国家政府支持茶文化产业的力度,我们也有理由继续对广大茶农和茶产品消费者充满期待和信心。如今,河南信阳毛尖集团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迎合市场需求,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政府政策,贯彻党中央十八大会议的精神,以“三信、两健康与六结合”为核心内容认真执行并落实,将龙潭茶真正落地生根,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喝到放心茶、安全茶!”

陈世强在谈及个人理想和“企业梦”、“中国梦”时说:“从个人角度来讲,我的理想是通过优化调整企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发展将龙潭茶做全然后推销出去,使之成为国际化大品牌。而作为企业而言,我的设想是先以地区区域发展逐步延伸全国,甚至全世界。从单一茶产品的推销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全茶类营销,将茶文化传递给消费者。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成为中国茶行业在此方面的先行者,为国人身心健康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信阳国际茶城为企业面向全国、全世界构造一个具有国际化健康食品标准的平台,利用该平台将我们的茶品推销出去,并真正联接服务消费者的全茶类产品供应网络。我们坚定将中国茶产品流通与茶文化贸易视为热点,联系‘企业梦'和‘中国梦'实现龙潭茶产业的全球梦。”

陈世强曾引用省委郭根茂书记的话讲:“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这句话也指明了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以此激发河南全民奋斗的追梦动力,拥有梦想才能得到现实舞台。在两会期间,陈世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与全国涉及茶业的精英人才坐下来一同交流心得。让陈世强感触最深的是,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一种系国家、系茶业有担当、有理想的奋斗激情与责任感。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梦,是国家产业实干兴邦的发展梦,同样也是让每一位中国人幸福的生活梦。梦想有很多,我们集团一直梦想为国人喝到绿色之茶、健康之茶奋斗,并梦想与百万茶农共同致富,实现名茶复兴,让我们的茶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茶的魅力。

2 中国茶文化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茶之德体现的是廉美和敬,而著名茶文化学者庄晚芳曾将中国茶德总结为廉俭育德、和诚处世、美真康乐和敬爱文人,并将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通过茶之德引导国人爱茶、爱国。香港知名企业家和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席关博文先生多年致力于建设有关中国茶的研究基金会,并对茶业杰出贡献人士令行重奖,为培育中国爱茶、爱国学子倾心倾力组织各类活动。

关博文先生曾长居国外,首次回国下榻广州中国大饭店,映入眼帘的便是英国红茶,内心不是滋味。中国是茶之故乡,在中国酒店里摆售外国茶叶商品,他感觉这种做法好比是到煤矿销售煤炭、到北极销售冰柜的行为。中国地域辽阔,种植茶园的面积非常大,且产量颇高,为什么不能销售自己的产品。关博文先生每每想起,感慨不已。

中华大地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且民族各具人文特色,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俗。关博文先生整个家族在做“茶”,他的祖父关奋发在武夷山以茶发迹,从此将茶生意发展至全球各地。后来,因为国内战争的爆发,海外生意受阻,转行投入房地产。直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时代的带来,关博文先生与祖父关奋发首次回国,面对国内茶叶发展不景气的局面,饮水思源,重新投资建立中国茶研究所,主要为提升茶叶产量、茶产品生产与包装和营销推广作出了很多努力。现如今,“华侨茶叶基金会”俨然成为中国民族茶叶发展的先行者与领导者,这与关博文、关奋发怀有一腔爱国情愫不无关系。

在关博文先生为中国茶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中国侨联与有“茶糊涂”之称的刘崇礼先生共同带领一大批茶人为中国茶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出资资助国内五所农业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出资奖励在福建省与广东省乌龙茶产业区等对外贸易等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出资在武夷山茶叶产区建设小学以培育下一代中国茶人;出资为湖北茶叶产区购进茶设备以提升生产能力。

近些年来,刘崇礼先生主理华侨茶叶基金会期间开展了多项有关中国茶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并成立有关茶文化的艺术表演团队,通过茶研究所研制新型产品,出资赞助业界精英编纂《中国茶文化经典》一书。《中国茶文化经典》超过250万字,俨然一本提炼数千年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茶历史的皇皇巨著,它囊括上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演绎传说、历史典故、工艺做法,下至隋唐五代、元明清的书、文、诗、赋和联,一卷在手既具有资料性,也不缺乏学术性,古往今来有关茶历史、茶文化尽览无余。

目前,关博文先生将下一代关维新带至国内继续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他曾对关维新如此说道:“你要喝好茶,无须高价购买,你应同当地茶农一起生活,一起劳作,通过亲手采茶和做茶才能体会到它的好。”关博文先生对次子关维新评价甚高,不止一次告慰他说:“你要爱国爱到死,爱茶爱到死,没有这个心你就不能做茶。”关博文家族六代人勤奋做茶,在自家企业发展壮大到超过两百家分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涉足茶业这样的薄利事业呢?可见,关博文先生爱国情意之深、爱茶之意之切,不言而喻。

鉴于当前我国茶业发展的现状而言,关博文先生考虑甚多。他说道:“茶作为中国三大瑰宝之一,与丝绸、瓷器齐名。看到国外茶业良好的发展形势,我想的是如何将中国茶推广到国际市场。我认为,中国拥有很多茶叶品种,但真正能被世界认可的品牌其实不多。同时,中国种植茶叶的产地众多,且制茶工艺不尽相同,冠名纷杂繁多,基本是一种各诉其优的状况,对于推广世界和打造世界名牌非常不利。想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须将自己的优质品种形成一股合力,依靠政府力量、媒体手段创造推广通道。

关博文先生最喜欢的话是:“肚里没茶便无文化”,想来这句话的道理是极为深刻的。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此长河中茶文化好比一条纽带,维系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历史与未来。比如,人文与琴棋书画、金石、篆刻,茶通六艺便是茶与人文之间千丝万缕关系的具体表现。关博文先生还认为:“做好中国茶,首先应保证茶的质量。”第一口茶能否令人印象深刻是决定性的,清者清,浊者浊,显然不能蒙骗谁。关博文祖辈便将“实打实做茶”奉为生意基本经。例如,关家茶楼对外卖茶如果已将当季的茶卖完,便会将红灯笼高挂门前,表示不再卖茶之意,从而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塑造良好的经营形象,是“实打实做茶”生意基本经的具体表现。当前,国际茶市场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情况屡见不鲜,此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廉俭育德、和诚处世、美真康乐和敬爱文人”是著名茶文化学者庄晚芳的总结之言,也是中国茶之德,并以“廉俭育德”居首。爱茶人士关博文先生以其拳拳爱国之心为我国茶产业、茶文化发展付出了千辛万苦,其做人之德、做茶之义也充盈着浓浓的民族文化秉性,毕生将经商与茶道紧密联系,感染我们新一代中国人从茶文化传承中饱受爱国主义熏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茶文化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通过茶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为广大爱茶人士、青年人士树立理性的爱国情怀,增强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的奋斗进取心。同时,为实现国人喝到绿色之茶、健康之茶奋斗,并梦想与百万茶农共同致富,实现名茶复兴,让我们的茶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茶的魅力。做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华民族茶文化林立世界舞台奋斗不息。本文还在于与中国茶人交流与学习,从中获得更多有关茶德、有关茶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丁俊之.张天福先生爱国爱茶的高尚情操闪金光 [J].农业考古,2003(4):241-242,.

[2]张帆.开展学术交流加速四化建设——记福建乌龙茶学术报告会[J].福建茶叶,1984(2):76-79.

[3]陈志强.茶香飘海峡茶谊连两岸——访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研究员[J].海峡科技,2001(4):17-18.

[4]方欣,王浩志,周译.评茶界的女能人——记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陈郁榕[J].福建茶叶.2009(1):51-53.

[5]张方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和张天福先生在《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相处的日子里[A].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文集[C],2013.

作者简介:杨勇(1981-),男,四川安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