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润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途径

2016-03-31连伟利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团校重庆市4007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茶文化途径

连伟利(1.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重庆市团校,重庆市 400700)



以茶润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途径

连伟利1,2
(1.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重庆市团校,重庆市 400700)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等待各大高校进一步挖掘。本文主要从探寻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着手,进一步探讨了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途径,进一步说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增加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课题:本研究系重庆市2015年高等教育科研研究项目(CQGJ15426C)系列成果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道,茶艺,茶精神等等,其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巨大文化宝藏。从中国的茶文化中不难发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人遵循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数千年来,以拥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为目标,尤其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十分看重。将茶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根据茶文化的历史性质、文化性质和民族性质所决定的,通过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可以带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好的阶段,并且,为茶文化在高校中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也是教育与文化有效衔接的体现。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占据首位,由此可见,只有“德”育到位,才能谈接下来的教育。关于德,在茶文化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茶文化结合了中国儒家思想等经典的传统文化和理念,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茶文化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既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又可以使教学得到应有的完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1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茶文化就像是一桌丰富的晚宴,包含各种精致而美味的菜肴,这些菜肴可以使人回味无穷,而这正是茶文化的特色。茶文化涉猎多种学科,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有很大的功效。诸如古代的儒家思想、哲学、文学都与茶文化有关,这些学科是文化素养的必备品,也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可参考部分。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广茶文化,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茶艺、茶道、茶精神等有进一步的领悟。

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与其有关的许多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使茶文化中更多的文化知识被学生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同时,茶文化涉及到的风俗、民俗、习惯等,会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内容吸引学生,催促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备乐观而强大的心理。

1.2培养学生具备优秀“茶人”精神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都倾注了茶人大量的心血。古有辛勤的采茶人哼唱着茶歌表达着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心情,今有为茶而奉献终生的工作者,这些人都是“茶人”的代表,也具备着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其精神是从茶树的生长环境中引申而来,不管面临多么恶劣的环境,茶树也可以茁壮成长,为人类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为人类造福。这种精神与当代茶人精神一样,具备锲而不舍、默默坚持的特点。除此之外淡泊明志,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古有孔明茅舍挂茶联,志存高远却也淡泊明志。苏轼《叶嘉传》也赞扬了茶的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等优秀品质。因此,这种茶人精神需要当代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从而拥有优秀的品质,成为可造之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茶人精神,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具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追求方面亦做到更上一层楼,做到志存高远。

1.3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茶道,更是海纳百川,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与做人的道理。关于茶道,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各国人有各国的茶道说,在我国,茶道也因学者的说法而有所差异。不过,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认为的最适合饮茶之人,应是“精行俭德”。通俗来讲,就是应内外和谐统一,方可体会到饮茶的真谛。茶道,其实就是一种通过品茶而领悟的道理,并将这种道理付诸行动,达到真正的境界提升。茶道启发人们学会做人,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不断使自身完善,因此,应用于高校心理教育之中十分合适。学生需要通过茶道精神完善自我,真正认识自己,才会实现健康成长,从而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

2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尚需要进一步探索。因为茶文化内涵十分广博,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就完全展示给学生,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教育,其本质带有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通过相关对策实现高校茶文化的传播。

2.1明确教育目标

任何教育都要明确教育目标方可进一步开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渗透茶文化,因此就需要明确教育目标,方可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开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茶文化,需要遵从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中国的茶文化而言,只有体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讨论其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第二,明确茶文化在课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可以捕捉到茶文化真正的内涵。第三,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茶文化予以系统、全面的渗透,拒绝一知半解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茶文化。第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结合需要不断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其内容,机械灌输。创新是发展的土壤,这一创新离不开课程的内容和茶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教育中,要力求内容具体,充实,明确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达到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在教学中真正渗透茶文化的理念,使茶文化真正在高校中得到传播和发扬。二是要求学生具备将课程和文化进行整合的能力,结合心理教育,将茶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了解茶文化,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2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多为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主动灌输,一节课索然无味,也未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高校心理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茶文化的融入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画蛇添足。根据茶文化的内涵,其涉及到的内容众多,而且不容易完全呈现在课堂之中,所以单纯的讲课并不能使茶文化得到有效的渗透,并起到相应的作用,教师应从教学方式的更新中入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茶艺课程,使学生参与其中。茶艺课程包括茶叶知识的学习、沏茶的技巧和礼仪等等,再通过撰写心得报告的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茶艺的精髓。总之,教学活动应围绕茶文化开展,给学生多出更多学习和感悟文化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学习茶文化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茶文化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细胞,使学生可以更好得学习茶文化。

总之,创新教学方式,是强化高校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也为学生可以真正领悟茶文化提供重要的载体。

2.3挖掘茶文化精髓

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囊括了各种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因此,面面俱到的讲解很难,需要从中挖掘出文化的精髓,以供高校教师与学生汲取。首先,茶文化基于其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点,从中抽出精华部分并不困难,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文化素养而言,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针对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深入挖掘和传承,是当代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使命和义务。

在挖掘茶文化精髓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联系时代背景,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且可以真正为培养学生成才发挥作用。茶文化具有其深厚的内涵,但也需要与现代思想和文化融合,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之糟粕,通过文化与文化的交融,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茶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茶文化在高校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深挖茶文化精华,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和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车艳茹,黄鹏宇,刘金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基于TOPCARES-CDIO模式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0):112-113.

[2]吴风华.农业类高校大学生读者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主要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22+124.

[3]陈玲.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南方论刊,2012(2):105-106.

[4]张晨露.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43-145.

[5]齐爱丽,周遵琴.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协同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200-201.

[6]连红杰,马骁,宋玲.高校公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探索[J].科技资讯,2011(11):237-238.

[7]周红,杨丽君,韦国娟.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18):109-111.

[8]熊慧素,梁红霞,黎玉兰.宽恕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135-136.

[9]廖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的多元化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65-66.

作者简介:连伟利(1979-),女,河南濮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茶文化途径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