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2016-03-31汪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茶文化思考

汪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汪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近年来,有同行已经重视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把握。这里进一步认为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中来,最终塑造起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则可以走进高校思政课堂之中。具体的进入模式包括: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模式、应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软实力、建立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思考;探索

高校思政课堂一直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但从现阶段所实施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其实效性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需要同行引起注意:那就是脱离大学生利益关切的思政教学模式,将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因此,近年来在针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教改中,有同行已经重视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把握。对此,笔者是表示赞同的。同时,这里进一步认为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中来,最终塑造起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则可以走进高校思政课堂之中。这里就需要理清一个问题,即茶文化走进高校课堂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聚焦于培育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这里的茶文化应提炼出其中的有益成分来充实思政课堂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从笔者的教学体会出发,这里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1传统思政教学面临的困境

尽管党中央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并将“政治理论”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堂教学更像是传递专业知识,而缺少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关注。这就使得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最终的测试,都与其它专业课程别无二致。正因如此,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思想性和先进性的目的,反而使得学生在功利心态下(考研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板块学习,而对于那些所谓“无用”的板块则时常以缺课来应对。

1.2目前思政教改面临的困惑

不可否认,从事思政课堂教学的同行和高校党委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也在着手解决上述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思政教改仍面临着困惑,即思政课堂教学应往何处去?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思政课堂教学应跟着党走。当然,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也需要明白这样一点,作为实际教学层面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种实效性与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匹配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了“跟党走”。

1.3今后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面临着招生和就业的压力,其中最为现实的便是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因此,诸多高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以职业素质教育来替代原有的学术型人才教育。那么作为思政课堂教学而言,若是不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发生联系,那么该课堂教学将被无情地边缘化。

2 对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具体而言,这里从三个方面来对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众所周知,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也具有极强的区域差异性。因此,这里就首先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笔者认为,针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应突出茶文化的隐性元素方面。所谓茶文化的隐性元素,可以理解为茶文化精神层面的组成要件,这些要件一般只能通过共同的民族性来体会,而难以通过外在的努力来详细表述。另外,尽管我国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区域差异性,但为了考虑最大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应提炼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

2.2茶文化的进入途径

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就不得不面对如何进入这一问题,即茶文化的进入途径是怎样的。笔者认为,茶文化的进入需要满足几个要求:第一,茶文化的进入应考虑到它的逻辑性,而不能显得唐突。第二,茶文化的进入应符合现有的教学模式,而不应给教师带来其它负担。第三,茶文化的进入需要根据教学板块而定,这样才能起到启发学生和类比的功效。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后,各个学校便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般的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了。

2.3茶文化的进入评价

将茶文化引入思政课堂教学,必须要对进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评价的目的和方式方法问题了。由于茶文化的进入在于助推职业素质教育,那么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状况,便成为了茶文化进入后效果的评价对象。另外,还需要设计评价方式来外在的反映出职业素质的内隐性信息。

3 茶文化功能分析

结合本文主题,茶文化的功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3.1修养心性的功能

从笔者对95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所做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那就是个体意识强烈、竞争意识明显,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职业素质中的可贵之处。但他们这代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短板,那就是对自我心性的修养还不够,而且在互联网中受到“快餐文化”的侵蚀,内心的浮躁感极大的影响到他们理性思考职业问题的能力。因此,茶文化的功能之一便在于修养他们的心性,即使他们有自我平复心绪的能力。

3.2增加涵养的功能

一个人的涵养能够通过他的行为举止呈现出来,而这无论是在就业面试还是在职场中,都能构成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并未能充分重视对大学生内在涵养的培育。那么茶文化如何来实现这一功能呢。毫无疑问,个体的涵养需要通过吸收文化素材来逐渐养成,而作为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则能在自己的文化知识中来培育大学生的内在涵养。这里需要强调,饮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十分普遍,从而借助这一共同的文化体验便能起到增强涵养的功能。

3.3培育耐心的功能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也涉及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那么如何给予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则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在他们的脑海里充斥着“线性思维”模式,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如何如何”,似乎并不接受努力与回报并不成正比的这一事实。为此,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还起到培育大学生职业耐心的功能。

4 功能的实现途径探索

根据以上所述,茶文化功能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

4.1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

要使茶文化能顺利的进入思政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就需要对一线教师进行关于茶文化知识的培训,从而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茶文化对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功能等方面来展开,并主要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在开展专题讲座时,应突出专题讨论环节。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在于,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之中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所以需要在讨论中来进行把握。

4.2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模式

面对新事物则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即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制订茶文化的进入模式。根据笔者所在高校的经验,在集体备课之前教研室主任应设计出一个课堂现实问题,并围绕着这一问题在探析茶文化助推该问题解决的思路。如,增进大学生的心性修养问题。那么集体围绕着茶文化助推大学生心性修养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从茶文化元素归纳、课堂导课、启发式教学等诸多方面来探索实施路径。为了更好的给予推广,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

4.3应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则应突出茶文化在塑造大学生软实力上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利益关切下,实现茶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才能增强大学生的课堂关注度。笔者建议,为了突出茶文化的感染力,可以采取专题教学的形式来实施,这样就与其它思政课教学形态相区分,进而也有助于教学管理的开展。

4.4建立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在于破除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我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而最终使得思政课堂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学生在教务在线上对茶文化的进入问卷评价,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主观评分。

最后需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已由教务部门与教学部门合作完成。作为对大学生必修课成绩量化的原则,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同时,学校普遍采取的总评成绩制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仍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因此,这里主要就平时成绩的分值进行细化。如,针对法律基础课程。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课堂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占平时成绩的30%;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平时成绩的30%。通过将平时成绩进行细化并告知大学生,便能监督与激励他们更好的进行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

5 小结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由于脱离大学生的利益关切,所以将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因此,近年来在针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教改中,有同行已经重视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把握。本文认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可以走进高校思政课堂之中。具体的进入模式可围绕着: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模式、应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软实力、建立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巫明川,王中正.手机上网与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以温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4-35.

[2]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1-12.

[4]周卉.双向互动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导报,2010(12):43-44.

[5]张克荣.当代大学生高消费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12):67-68.

作者简介:汪涛(1967-),女,四川资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猜你喜欢

探索茶文化思考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