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分析文化生态旅游模式

2016-03-31史玉丁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黔江409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茶文化云南

史玉丁(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黔江 409000)



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分析文化生态旅游模式

史玉丁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黔江 409000)

摘要:研究以云南茶文化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模式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着眼点及云南茶文化传承现存问题,找到优化文化生态旅游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生态视角,分析了云南茶文化传承中的问题,提出建立茶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如下:政府积极引导;打造本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旅游纪念品。

关键词: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

课题: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以‘产城教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证研究》 (编号:mjzxzd1409)。

文化生态旅游是文化、生态与旅游三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发展模式,是兼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生态平衡、创建绿色环保旅游产业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旅游发展理念与意识指导下的产物。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着眼于“文明生态”的探索式旅游模式,一方面是旅游者自身在旅游过程中探索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和谐共生的文化资源及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旅游者还承担着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文明生态”的责任,这是对传统文化或生态旅游范畴的进一步拓展。

1 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生态视角

从茶的客观生态视角来说,茶作为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几乎都有不同种类茶树的分布。茶树喜温喜湿,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植物种类,只要是酸性土壤和没有阳光直接暴晒的地方都可以见到茶树的身影。茶树根系深而长,在其生长的区域有较好的土壤维护与巩固的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养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作用。茶树四季常绿,其芽、花、叶、果都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茶树分枝能力强,树形朴素易于修剪,因此,茶树既可以作为摘制茶叶的经济作物,又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观赏类植物。茶树类型十分丰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人工种植的茶树数量巨大,野外自由生长的茶树也随处可见。大型茶树可以作为行道树或林荫路种植的植株,小型茶树也可以被制成盆景摆在案几上供人赏玩。可以说,茶树倾其所有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却不要求任何回报。它利用最少的物质条件给予人类最大的经济与文化财富,践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般高尚理念,这也正是古人将“南方嘉木”这一称号授予茶树的原因所在。

茶的客观特性相比其精神层面的丰富内涵来说则显得稍单薄了些,事实上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超越了一种解渴的饮品的狭窄范围,茶的精神与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三大哲学思想在远古就有了交集。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茶的喜爱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无论是被提升到“经”的层面的“茶圣”陆羽的《茶经》还是从宋代开始流行起的“斗茶”的雅戏,抑或是历代诗词大家们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与茶相关的语句如“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茶在中国人眼中早已成为一种以物咏情、咏物抒怀的文化与哲学思想。不仅是儒家,包括佛、道在内的中国传统宗教中也随处可见茶的影子。佛门子弟最初选择茶作为打坐时的饮品就是看中了茶具有提神醒脑、强身健体的功效,为了避免打坐时瞌睡而开始饮茶,久而久之,佛门中人逐渐养成了参禅时饮茶的习惯,于是有了“茶禅”和“禅茶一体”的说法。日本茶道的茶具是一种“口不卷而底卷”的茶具,这种古老茶具正是唐代饮“末茶”——先将茶叶研磨为末,以水冲泡后形成混合的茶汤,然后连末带汤一起喝所需。道家则将茶推上了几近乎“道”的高度,老庄推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茶的天然无矫饰与自然之“道”莫不相合,故茶几近乎“道”。

2 云南茶文化传承中的问题

2.1茶文化传承的局限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云南作为中国境内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古以来的生产生活水平始终相对落后于汉族地区,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够形成自己系统、规范、完备的文字体系。即便曾经出现过本民族独有的文字,但由于使用人数少、流传范围狭小,加之朝代更迭或遭遇战乱等因素,这些文字也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再为人所记忆。文字的缺失往往等同于文化传承的断裂,尽管云南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大量与茶有关的传统文化,而且仍然有不少以歌曲、舞蹈等文化元素通过口口相传或父传子、母传女的形式保留至今,然而缺少文字载体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既难以归根溯源厘清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无法形成规范、完整的文化体系流传子孙万代。因此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往往呈分散式、碎片化传承,既不完整、清晰,又经常出现人为的错误和疏漏。与此同时,汉族地区愈发开放的社会环境让世界其他地区更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毫无阻挡地进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给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带来更大的冲击。现代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这与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境界截然不同。年轻一代将前者视作先进和时尚的代表竭力追求,而后者则被作为落后与陈旧的代名词遭到漠视。

2.2观念相对落后

云贵高原多山险峻的地质条件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交通闭塞、进出困难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与外界交流受阻,信息传递不畅,除非能够走出大山,否则终身受困。这种自然环境的局限也造成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相对封闭与保守,尤其是老一辈人更加坚持着“火塘”文化的传承,既不主动接触外部文化,也拒绝非本民族文化的融入,这种相对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茶文化对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3 建立茶文化生态旅游模式

3.1政府积极引导

转变长期以来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相对呆板、僵化的管理思维,尤其需要首先改变“按部就班”、“等、靠、要”的习惯性思维。尽快建立健全配套的产业链条,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使产业升级和壮大。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壮大既需要“推出去”,也需要“引进来”,即云南本土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广泛宣传推向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而全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优秀文化元素也需要适当引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和培育更加符合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需要的茶文化产品与服务。落后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帮助茶文化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反而常常阻碍了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3.2打造本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促进本地中小旅游企业的合理融合,形成一个具备领导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壮大实力后打造一个或若干个本地大品牌。比如就茶马古道沿线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共有五条,分别是“官马”、“藏茶马”、“江莱茶马”、“旱季茶马”、“勐腊茶马”。五条茶马古道串连起了汉、藏、白、傣、东巴、古滇等传统文化,也使北京、昆明、拉萨、丽江、普洱、香格里拉等大中小城市和地区因为茶文化被紧紧联系到一起。打造云南本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可以采取先内后外、先小范围后大范围的原则,首先将云南境内直接途经茶马古道的若干城市如丽江、普洱、香格里拉、下关、思茅、勐腊等全部整合起来,可以先从“云南茶家乐”这种小规模的生态旅游试点入手。所谓“茶家乐”是在“农家乐”基础是以茶为主题和切入点的文化旅游的最小单位,其基础和载体是种茶的农户,游客在这些袖珍的茶文化生态旅游节点上感受采茶,制茶,品茗,购茶的过程,在身体上体验茶农充满茶香却仍然辛苦的劳作,在精神上参悟茶由苦到甜、回味无穷的境界与人生的契合及“天、地、人”合一的禅味。

条件较好的城市或地区则可以在“茶家乐”基础上更进一步,建设规模化、系统化的茶文化庄园与茶博物馆,庄园与博物馆的文化积淀较“茶家乐”更为深厚。庄园里有专业的制茶师傅手把手地教游客炮制高档手工茶,用山中的泉水冲泡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看茶艺表演,学习茶道,吃茶宴、品茶点等;博物馆里可以让游客学习茶树、茶叶的品种、差异、优势与特色,了解茶在养生、保健方面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观看与茶的生产、制作、销售相关的历史古籍、出土文物,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知识以及它们与中国茶的内在关联和传播途径等等。

发展到更高程度和更大规模后,则可以参考“印象”系列的舞蹈与音乐艺术表演创造出“云南·茶”系列文化表演节目,仿照“印象”系列的表演机制将云南的茶文艺表演节目推向国内与世界。

3.3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旅游纪念品

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除了茶叶制成品和茶具外,难得有引人注目的创新产品的出现。云南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应尤其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旅游纪念品,比如结合云南特有的白银艺术品或蜡染工艺制作与茶相关的茶具、茶包、茶枕等相对传统的产品;或者结合著名的滇药开发具有药用价值的滇药代茶饮、滇药减肥茶、滇药保健茶;也可以将云南地区的地方小吃结合茶叶或茶汤制成云南茶饼、云南茶饮料、云南茶小吃等;若技术条件具备还可以适当开发茶香水、茶化妆品等更为高档的茶文化生态旅游纪念品。

4 结束语

我国目前有相对成熟的四大茶产业区,不少著名茶产区已经开发成为旅游景区,但这些地方开展的茶文化旅游仍然徘徊在整个旅游大市场的外围甚至被边缘化,没有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牌化旅游产品。包括云南在内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目前仍存在开发形式相对单一、产品种类少而不精、始终未能建成规模化的大型产业链条、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其根源既有地区经济整体欠发达的客观原因,也有管理者与经营者思想意识保守的主观原因。因此,以云南为代表的文化生态旅游既需要从扩大产业规模、健全产业链、加大宣传力度这些“硬件”上着手,也需要从开拓思路、以发展的眼光统筹安排旅游与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的“软件”上努力,两手一起抓才能促进整个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严力娇,徐奂,董平.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0(2):74-80

[2]冯建国.创意农业的定义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关系及其他[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40-42

作者简介:史玉丁(1988-),男,山东东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茶文化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