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特征

2016-03-31季毅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特征

季毅(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浅谈我国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特征

季毅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关键词:茶艺文化;民乐艺术;特征

我国茶文化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可以依次分为深层次的“集群性假设”的价值理念哲学层面、“文化实践”层面的茶文化行为仪式层面和最外层的“外显事物”3个层面。在这个排列有序的茶文化结构中,处于中观层次的“茶艺”文化是一种明显的带有生活化导向的文化。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中唐时期陆羽所写的《茶经》对这种古老的茶道仪式进行过详细的描写,这本书的诞生同时标志着我国茶文化体系化、学术化的初步成型。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

1 茶艺文化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严格来讲,学术界对于“茶艺”的概念缺乏一个共识性的认识,相对缺乏权威的认知。结合我国传统茶道和茶文化的内涵,本研究认为,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它的内涵可以归结为“泡好一壶茶的技巧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如同茶文化、组织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类型一样,茶艺文化也有自己的内部结构,这些结构的延伸就构成了一种茶艺文化的基本内涵:

1.1茶艺文化的核心:尚德中和,道德文章

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个中观组成部分,在根本性的文化内核上受制于茶文化。有学者认为茶艺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诸如中庸、和谐、自省、谦和、明哲等,其实这仅仅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我国茶艺文化产生的渊源来看,茶艺本身是我国多元民族文化、多元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种文化交融中,儒家的“中庸、和谐、仁政、尊礼”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禅家的“思辨”等互相耦合、互相交织形成了茶文化的内核。因此,茶艺文化无论是表现为一种可见的行为艺术和饮茶艺术,本质上遵循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尚德中和”和道德文章的基本内涵。

1.2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生活的幸福取向

茶艺文化表现在行为上属于一种典型的“行为艺术”,属于社会尊礼的范畴,在孔子眼中,尊礼代表了社会的秩序,因礼而治是其毕生追求的仁政、和谐实现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以制茶、饮茶为直接目标的行为艺术,茶艺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仪式化、人格表现、情趣与意象、大众性”的审美特征,这种行为艺术不仅仅是满足人们修身养性的需要,还致力于引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互尊互爱、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在人们的心灵上形成一种反省和深思,用这种内涵式的引导和启发,使人们朝着“幸福”的取向而进步。

1.3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情感体验式的生活

如上文所讲,茶艺文化的本质是以道德实践为内核的生活化体验。无论是茶艺师还是一般的社会大众,在茶艺文化的行为中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实际上是一种对人们以茶作为大自然向人类召唤的使者,让宁静安详又有情致的传统美感意识在小小的环境中复苏。无论是消费者基于一种物质性、功利性的消费心理,还是基于一种审美式的、文化体验式的文化体验心理,本质上都是为了在体验茶艺文化中实现修身养性、缓解压力、寻求心灵救赎、愉悦自我心灵等功能,而实现这些目的都是需要“情感参与和体验”来完成的。有学者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茶艺文化分为“表演型茶艺、待客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四种典型的茶艺类型,实际上是对茶艺文化的不同体验类型进行了总结,这些不同类型的茶礼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给予人们不同的情感支持。

2 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分析

何为民乐?在学术界,民乐一般被称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指的是以我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类型。从审美特征来看,我国民乐普遍呈现出一种“中和、优美、典雅、悠闲、恬静、清柔、和谐、圆通、渐变、中庸、定格、定性、虚拟、线性、自然、辩证”,反映出来的我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内涵式发展的生活方式、农耕文明。在茶艺文化的视角中,当茶艺文化与民乐艺术实现对话交流时,民乐艺术又会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从而集中展现出了“以茶显乐,以乐映茶,同时又能让参与者体验艺术生活化的茶道趣味”。

2.1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

一般来讲,艺术源于生活而又超越于生活。茶艺文化中的民乐总是与特定地域、特定时空、特定民族的茶文化生活高度相关的。无论是这种民乐立足于何种文化语境、何种茶产区都与特定的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从广泛流行于安徽六安地区的一首采茶歌可以看出这种特点:“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采到东来采到西,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如今采茶为自己。茶树发芽青又青,一棵嫩芽一颗心。轻轻摘来轻轻采,片片采来片片新。采满一筐又一筐,山前山后歌声响。今年茶山好收成,家家户户喜洋洋”。从这一采茶歌的民乐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茶艺文化相关的民乐都是与现实劳动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不是一种浪漫主义、想象主义的文化产物。

2.2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

我国传统民乐艺术的曲调中,一般存在着单一调式(即全曲围绕着特定某个主音建立起调式)、复式调式(即全曲在一个主音调式之外,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主调)。在我国茶艺文化中,“采茶歌”、“采茶戏”是两种典型的民乐艺术形式,它们的曲调调式大多体现为复式调式,并且一般表现为五声调式——即围绕着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基本的音调,形成宫徵调式、宫羽调式、宫羽徵调式、商徵调式、徵宫调式、徵羽商调式、羽角调式等不同的组合复式调式,我国知名的传统茶艺文化民乐《茉莉花》就带有这种明显的特点。

2.3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

在我国茶艺表演和体验中,民乐艺术主要是作为一种背景音乐、配乐的角色而出现的,但是这种配乐又不是一种赘余,而是旨在向受众提供一种“听觉感官”的享受,这种享受与味觉茶文化记忆、视觉上的茶文化符号、审美上的意境和艺术联想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通感”,可以给受众营造出一种清雅、古朴、唯美的艺术氛围,实现一种情景交融、音乐与茶交融、将音乐沏入茶水中的美感享受。茶艺文化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再现古代艺术体验、融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它涉及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身内心的关系、人与艺术审美之间的关系等,致力于给人一种完整的情感体验。

2.4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方言性、地域性、民族性是茶文化中民乐的一个特殊性方面,在共同性的向度上我国茶文化中的民乐还具有典型的文化交融的特点。例如我国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曲、采茶歌、采茶戏等民乐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是江西茶区那种扇子花、矮子步、单水袖式的采茶生活特点;而粤北地区的民乐则呈现出节奏明快、行腔跳跃、演唱时衬字、衬腔较多、善于表现轻快、活泼、喜悦的情绪等特点;桂南地区的采茶歌则呈现出从容徐缓、活泼喜悦、诙谐幽默等独特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唱腔。这些茶艺文化中的民乐艺术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乐“多元一体”、“位育中和”的文化特征。

3 结论

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乐和茶文化互相交融、互相作用,借助于“茶艺文化”这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对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的价值影响。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茶艺与民乐的结合可以给现代人带来精神上的家园归属感;作为一种生活享受,茶艺与民乐的结合可以给现代人提供从精神审美到物质享受的系统化价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复合体,茶艺与民乐的结合再到与现代音乐美学的融合,则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化气息。在不同的艺术环境中,茶艺与民乐的结合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商业的、艺术的、政治的、宗教的等多方位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茶艺的本原意义在于其立足于人的生活和价值需要,是一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张自中.茶艺与茶道[J].现代养生,2009(10):60.

[2]朱红缨.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J].茶叶,2008(4):251.

[3]林治.中国茶艺的分类和发展方向[C].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47.

[4]陈其射.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因传承[J].音乐研究,2012(3):17.

[5]何莲香.把音乐沏进茶里听[J].茶.健康天地,2009(5):40.

作者简介:季毅(1981-),男,四川宜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