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人
2016-03-30李翔
李翔
阿什利·万斯的伊隆·马斯克传记出版得正当其时。马斯克的声望在硅谷和全球都达到了最高峰—当然,不排除还将更高。他被公认为乔布斯之后硅谷最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之一。他被普遍视为“大停滞”年代的一个异类。“大停滞”是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提出的一个概念。泰勒·考恩在他出版的同名书中,指出技术的发展并不像硅谷很多人士认为的那样,正在一日千里,而是已经停滞在信息技术领域。这种停滞可以用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一句话来自Facebook早期的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团队负责人杰夫·哈默巴赫:“我们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每天在想的是如何让人点击更多广告。这真是悲哀。”另一句话是彼得·泰尔的著名评论:“人们被许诺的是会飞的汽车,但得到的是140个字符。”
在一些硅谷人士看来,至少技术公司和创业家雄心的停滞同硅谷的变化有关。彼得·泰尔就总结说,经历了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狂跌之后,硅谷的企业家总结了4点经验教训: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保持精简和灵活性;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出一个新市场”;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在这4点的影响之下,“从Google崛起直至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iPhone之前,硅谷看起来像是个了无新意的企业荒地。Facebook、 Twitter这些才刚崭露头角的热门事业,不像惠普、英特尔等大企业是制造实体产品的,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雇佣数万人。有好几年的时间,企业设定的目标,从甘冒巨大风险去创造新行业和追求伟大概念,变成透过娱乐消费者,以及大量制造简单的应用程序和广告来轻松赚钱。”万斯写道:“硅谷开始看起来很像好莱坞,而且它服务的消费者已转向内心世界,沉迷于他们的虚拟人生。”
同以Twitter为代表的硅谷创业公司相比,伊隆·马斯克的事业看起来的确与众不同,而且,要更为激动人心。伊隆·马斯克直接控制着3家公司。SpaceX以星际旅行为目标,它的竞争对手在西方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型工业企业,它们往往手握大量来自国家和军方的订单;在全球范围内,则是诸如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新崛起的航天国度,它们凭借大量的国家预算开展航空试验—马斯克说:“不介意我消失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的家人害怕俄罗斯人会刺杀我。”特斯拉以生产普通人可以使用的电动汽车为目标,它近两年的成绩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产业巨头将之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汽车产业似乎已经将近50年没有新的玩家出现了。一个来自硅谷的异想天开的家伙却试图闯入这一行业。太阳城(SolarCity)是一个太阳能电力公司。当然,梦想家有很多,不同的是,有人活了下来,有人却未能坚持,“在清洁能源公司以惊人速度宣告破产的年代,马斯克成立了全球最成功的两家清洁技术公司,特斯拉与太阳城。”
在万斯笔下,伊隆·马斯克从一开始就想改变世界。这种话听起来已经幼稚到让人想要发笑。因为有太多一开始仅仅想要赚钱的创业家,在成功之后,一本正经地宣布自己想要的是改变世界。但伊隆·马斯克可能是真心实意的。他说:“我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但如果我做出非常棒的电子游戏,这对世界能有多大的影响?它不会有太大影响,即使我骨子里热爱电子游戏,我还是无法让自己以它为事业。”他对外宣称,早在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书期间,他就已经思考过未来世界的发展,并将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视为会发生重大变革而自己决定进入的3个领域。“我不想自己看起来像是追逐流行的新手,或是取巧的投机者。我不是个做投资的人,我喜欢把我认为对未来重要的且在某些方面很有用的技术,变成现实。”
“无意间卷入某个时代潮流和有意去做一件大事,两者截然不同,马斯克长久以来希望这个世界知道,他与一般的硅谷创业家并不相同。”万斯写道。如果伊隆·马斯克的讲述是真实的,他的几次创业经历,正是按照他规划的3个行业在一步一步前进。
1995年,本来计划在斯坦福大学完成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业的马斯克决定退学,转而成立了一家名叫Zip2的公司。这家公司的目的是,将包括餐厅、服装店等的商铺目录搬到网上,建立一个黄页,并将它同地图结合—这个主意在今天听起来是非常熟悉的本地生活服务,但当时可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1999年2月,Compaq以3.07亿美元收购了Zip2。马斯克从这笔交易中赚到了2200万美元。仅仅从结局来看,这是一次不错的创业。但马斯克并不满足。他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挫败感。比如,像很多硅谷初创公司一样,董事会认为有必要请一个“成年人”来做CEO,而不是由马斯克本人来担当这个职务。
马斯克的第二个创业项目是X.com。他的目标是挑战传统银行业。马斯克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这家公司:他投资了1200万美元,税后自己只剩下400万美元。这家X.com和彼得·泰尔创办的PayPal之间的支付战争已经成为硅谷商战史上著名的一役。它们经历了用户争夺、补贴大战、公司合并,合并后继续同eBay资助的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竞争。尽管仍然赚了很多钱,但在PayPal的经历留给马斯克的感受并不愉快。同样,他没能证明自己是个成功的CEO,并且保持公司独立。PayPal最后出售给了eBay。而马斯克也被再次放逐。这次放逐,才带来了他之后投资和主导的3家公司:SpaceX、特斯拉和太阳城。严格意义上讲,马斯克创立了SpaceX,然后投资了特斯拉和太阳城。只不过,后来他在特斯拉濒临破产之际,接管了这家他拥有很深感情的电动车公司。然后,他也是太阳城的最大个人股东。
伊隆·马斯克的理念是,“人类必须成为多星球物种。”开始时,马斯克只是一个航空爱好者。他作为一个古怪的亿万富翁加入了一群航空爱好者的协会,关心的是如何把老鼠送上太空。后来,他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希望从俄罗斯购买火箭。但是他发现俄罗斯的那些人只是盘算着如何从他身上大赚一笔。于是,他愤然离去,决定自己做火箭。2002年6月,马斯克低调地成立了SpaceX。“SpaceX企图成为美国火箭产业现代化的全新开始。马斯克觉得太空产业已经有近乎半个世纪没有真正的进展了,航天公司之间少有竞争,它们倾向于制造最高性能的极昂贵产品,为每一次发射建造一台法拉利,但其实一辆本田雅阁,或许就能达到目的。”
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尽可能多地控制火箭制造的各个环节,SpaceX能尽量低地降低成本,同时加快决策和改变速度。这一点后来也被马斯克应用在了特斯拉身上。伊隆·马斯克有一个统一场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的3家公司紧密相连。特斯拉制造电池组,太阳城可以将这些电池组卖给客户;太阳城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在特斯拉充电站中,给车主免费充电;特斯拉车主往往都会选择在自家房顶装太阳能电池板。SpaceX则和特斯拉在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有相同之处—更何况,别忘了还有可以飞的汽车的可能性。当然,马斯克的故事远未完结。他艰难地站在了未来的方向上。现在来看,无论SpaceX、特斯拉还是太阳城都已渡过各自最艰难的时刻,从看似烧钱的无底洞,变成有了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