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特点及其流变

2016-03-30韦琴芬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铜仁市554300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仡佬族艺术特点

韦琴芬(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铜仁市554300)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特点及其流变

韦琴芬
(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铜仁市554300)

摘要: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贵州仡佬族茶灯戏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独特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的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以茶灯、戏剧相融合的多变演绎模式以及其以小见大的独特艺术表现风格,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关键词:仡佬族;茶灯戏;艺术特点

1 引言

贵州仡佬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世居民族,一直以贵州“本地人”自称,贵州仡佬族在全省范围内分散居住,且人口总数较少,拥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独特语言。仡佬族人大都会说汉语,也使用汉文进行文字的书写,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务川、正安、江口、道真、石阡等地。贵州仡佬族中有着茶灯戏这一民间戏剧艺术,这是仡佬族悠久历史所沉淀积累下的文化精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历史渊源及流变

贵州仡佬族茶灯与其贵州省的地域特色以及当地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贵州仡佬族茶灯一般指的是石阡仡佬族茶灯,石阡的仡佬族茶灯是仡佬族茶灯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石阡位于我国武夷山脉之边缘,其地区内山峦叠嶂,有着非常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区域内一年四季变化不明显,始终如春,年平均气温始终保持在十六摄氏度左右,而且雨热同期,仡佬族居住的位置又恰是当地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气候较为适宜的区域。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茶叶生长甚宜。其石阡仡佬族茶灯戏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发展而来的。

早在我国的唐宋时期,就有着对于贵州石阡等地种茶的记载,而且由于石阡等地的茶叶品质优良,一直是当时朝廷御用的贡品,在石阡等地自古以来都有着贡茶之乡的美誉。至于明代,石阡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种茶制茶,且制作工艺也有了相当的进步。仡佬族茶灯戏的由来就与其贡茶有着紧密的历史联系,石阡当地的民间艺人根据石阡茶叶的采茶、制茶过程与贵州文化紧密的结合,逐渐行成了具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花灯表演形式,在茶文化和仡佬族民族特色的不断熏陶下,一种以“茶”为艺术表现题材的独特茶灯艺术——仡佬族茶灯戏就这样诞生了。

3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艺术特点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伴奏锣鼓、戏剧舞蹈、语言唱腔、人物形象及音乐旋律等都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我国南方的其他灯舞表演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具有艺术表达上的独特性。

3.1 多元一体的表现形式

贵州仡佬族茶灯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在贵州当地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借鉴吸收当地较为流行的其他的民间艺术综合而成的,拥有多元一体、含蓄又有深度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一艺术特点的形成,也是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的。

其一为仡佬族茶灯戏与当地祭祀活动的有机融合。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祭祀活动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艺术地位,在仡佬族内,庆坛唱茶灯戏更是自古以来的古老传统,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祭祀先祖、驱邪纳福之后,能够享受到身心的放松愉悦。因此,仡佬族茶灯与庆坛结合的表现形式就趋向于娱乐和放松,这种互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满足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起人们对于新生活的无穷向往。在祭祀时进行的仡佬族茶灯节目表演,有很多都成为了后来仡佬族茶灯的代表性作品,如《茶山采茶》等。

其二为多民族民间艺术的交汇融合。贵州是我国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一共拥有49个不同的民族居住,在贵州的历史之中,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始终活跃在这片土地上。仡佬族茶灯的艺术形式也是在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碰撞中不断发展改良的。在仡佬族茶灯戏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和其他民族的民间艺术进行交汇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这也就成了当前我国仡佬族茶灯戏多元一体的艺术特点。

3.2 灯、戏结合的演绎形态

在我国贵州仡佬族茶灯的戏剧演绎中,灯、戏结合的演绎方法是其独特的艺术表演特点。在我国,灯始终都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元宵赏灯更是贵州当地的古老风俗。我国的历史当中就有许多关于元宵赏灯的记载。如刘肃《大唐新语》中“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唐代诗人崔液的诗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等等,又如在清代《石阡府志》中所记载的“上元灯火张灯立火树办龙虾狮各故事以行乐”,其所描绘出的元宵灯会的热闹景象可见一斑。贵州仡佬族茶灯就是在与这元宵灯会相同的“制灯”、“赏灯”、“乐灯”基础上与古老传统祭祀庆坛活动相结合逐渐形成的,而且随着仡佬族茶灯制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中茶与灯的艺术表演结合也更加深入,其茶灯戏中灯、茶两开的艺术表达方式,就是对于灯、茶结合的重要体现。在我国贵州仡佬族茶灯的表演过程中,由于其曲目的表演时间较短,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民间群众的娱乐需求,因此在民间的演出过程中,常常使用花灯与戏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让演员手持花灯进行特色的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和戏曲表演相融合的形式下,更好地吸引了观看者的注意力,也极大的延长了仡佬族茶灯戏的演出时间。这种灯与戏紧密结合的演绎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要表达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加生动的刻画和表达,更有利于对贵州仡佬族茶灯这一古老艺术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3.3 以小见大的丰富内容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是在贵州民间元宵灯会中歌、唱、杂耍、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表达,在每一个简单的仡佬族茶灯戏曲目表演中,都能够对社会的不同阶层进行一定的演绎,用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不同的剧目表达中,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现状。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中的“茶灯”是极为隆重的,其中的主灯在古时成为“彩坛”,现称之为“彩门”,整体造型大气磅礴,高在三米左右,宽也有两米多,厚度达三十多公分,呈牌楼状。除此之外,还有茶女提灯,杂角灯等等,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在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中,角色的设定是多样的,除其中主要角色茶婆为一人外,其他的茶姑娘就有十二人,杂角更是在十八人以上,真是这种丰富的人物角色设定,才使得贵州仡佬族茶灯戏具备了以小见大这一表达形式的艺术特点。贵州仡佬族茶灯戏除了具有广为人知的汉语唱腔外,还有部分针对于石阡方言的道白及演出形式,只在其对象的语言使用区域进行流传,这一部分的仡佬族茶灯戏具有着更加鲜明的地域特征,方言的使用对于人物的生动刻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能更好地演绎不同阶级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以小见大的内容表达特点。

3.4 幽默搞笑的演绎风格

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其幽默搞笑。与其他地区的茶灯表演所不同的是,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中的丑角往往是仡佬族茶灯戏剧目中的主要角色。例如算命先生、倒把杆等的丑角主角艺术表演形式的出现,奠定了我国贵州仡佬族茶灯戏幽默搞笑的演绎风格特点。在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中,其幽默搞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对小人物的细节刻画中,如算命先生身背伞茶灯,手捧二胡茶灯,在舞台上来来回回走动宣传着自己的五行八卦;叫花子手持打狗棒见人便装其可怜以向人乞讨等等;还在于整体艺术表达的幽默把控,在整个剧目的表演中,算命先生、叫花子这些杂角的出现都是以一种偶遇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些杂角的定位都是为了挑逗茶姑娘而设定的,如算命先生对茶姑娘们算姻缘,叫花子对茶姑娘的大献殷勤,茶婆对茶姑娘的宠爱,茶婆对杂角和游园客人的截然不同态度等等,在细节和整体上充分发挥出幽默搞笑的演绎风格,让观众为之捧腹大笑。贵州仡佬族茶灯戏就是始终用这个贯穿全剧的幽默搞笑演绎风格来进行以小见大的寓意表达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贵州仡佬族茶灯戏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拥有浓厚地域特色、独特艺术风格,是在历史的机缘巧合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中诞生的。本文通过对于贵州仡佬族茶灯戏的历史渊源流变以及其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以后的仡佬族茶灯戏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世毅.灯戏的生态与传承[J].民族艺术研究,2010(6):22-27.

[2]何琼.论贵州石阡仡佬族茶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0(6):29-33.

[3]于永超.从“灯戏茶乡”看文化创意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恩施市白杨坪乡茶叶文化走廊建设的调研报告[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35-38.

[4]童芍素.古代茶文化的鲜活演绎——衢州洋坑茶灯戏[J].文化交流,2008(5):44-46.

[5]于永超.“灯戏茶乡”民族文化创意给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J].市场论坛,2011(6):45-46.

[6]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农业考古,2011(5):201-212+ 218.

[7]罗兆荣.宋代茶文化的活标本——遂昌茶灯[J].中国茶叶加工,2004(3):41-4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批号:2015zc081

作者简介:韦琴芬(1963-),女,贵州铜仁市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钢琴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仡佬族艺术特点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试论遵义仡佬族人民族认同蕴含的精神文化基因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