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粤北采茶音乐的唱腔特征及意义——以《牡丹调》为例

2016-03-30孙建海张媛霞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粤北

孙建海,张媛霞(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探析粤北采茶音乐的唱腔特征及意义——以《牡丹调》为例

孙建海,张媛霞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牡丹调》是粤北采茶戏传统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曲牌之一,属于采茶调北路曲调的重要唱腔,在一些重要的采茶曲目中都有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唱腔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加以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对粤北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文化特征

孙建海(1978-),硕士研究生,讲师。

张媛霞(1980-),硕士研究生,讲师。

《牡丹调》是粤北采茶戏传统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曲牌之一,属于采茶调北路曲调的重要唱腔,在许多粤北传统采茶戏剧目中都有较广泛的运用。如《卖杂货》采茶戏全长60分钟,其中仅《牡丹调》一个曲牌就占用了25分钟,可见其运用之频繁。随着现代采茶戏的不断发展,以《牡丹调》为曲源改编的曲目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得到繁荣发展,例如,《渡口》、《人生路》等都运用了这一曲源,并受到了听众的欢迎。《牡丹调》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使其在粤北采茶音乐中成为代表曲牌?通过对以下几首《牡丹调》的曲谱特征分析,可以从中窥见采茶戏音乐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牡丹调》中的《牡丹花开叶有细》,为采茶戏开始前踩台的唱腔,男声演唱,音乐平和自然,中速;《今晚小妹唔晓唱》,采茶戏开始踩台时的唱腔,由旦角演唱,韵律亲切深情,中速;《寻找铜钱早早归》,音乐开朗自然,有较强的叙事性,中速。《赚到铜钱早早归》,女声演唱,音乐抒情,中速;《正月做工系好苦》,属于牡丹哭调,音乐悲凉凄苦,中速。

1 《牡丹调》的唱腔特征

1.1《牡丹调》的共同特点分析

“牡丹花开叶有细”是传统《牡丹调》中的首句歌词,也是《牡丹调》得名的由来。《粤北采茶戏概述》一书对以上几首《牡丹调》的曲谱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它们共同的特点如下:

1.1.1句式结构统一

先从几首《牡丹调》的歌词结构来看,均为七字句,由于首句歌词相同,因此曲调和节奏基本为“二二三”的固定句式。歌词整体工整简单,有较匀称的节奏,行尾和句末的押韵十分统一;再从音乐结构来看,有着一致的音乐句法,均为五句,每句四小节,句子规范整齐,结束音相同;最后从《牡丹调》的词曲搭配结构来看,基本上歌词与音乐达到了一致,而且语气也强调了歌词中的关键句子,使词曲保持了一定的同步。

1.1.2音律节拍规整

以上几首《牡丹调》的韵律节拍都是十分平稳的,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规整的音律节拍也使音乐的歌词更加规范,在实际表演中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显现出音乐的抒情叙事的艺术特点。

1.1.3音乐表现更加细腻

以上几首《牡丹调》从音乐表现特征来看,更加细腻。首先都具有民间小调的特点,虽然保持了原始的歌曲风貌,但是戏剧化程度较低,节奏流畅,旋法更为细腻。其次句法结构独立又有较强的功能性,对于音乐的细腻表达发挥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最后是修饰润腔手法,使歌曲的语言更加亲切自然,感情更为丰富。

1.2《牡丹调》的差异性分析

以上几首《牡丹调》在创腔手法虽有一定规律,但在实际演唱中,由于演唱者和记录者有所不同,同时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在润腔方式上都需要有些差异,以表达出不同情感叙事。

1.2.1调式调高的差异

以上几首《牡丹调》均为五声徽调式,采用相同的调式,能够有效地稳定音乐的基本色彩。但由于中心音的移动以及内部音组的变化,会形成一定的色彩差异,最终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感受。此外,采茶戏的伴奏分正反弦,正弦曲调抒情而明亮,反弦曲调悲伤而低沉。采茶戏中,对于不同定弦有不同的弦法,进而会形成不同的色彩与风格。这样乐曲也更符合演唱者的音区,演唱会更加舒适。

1.2.2结构施法的差异

《牡丹调》通过变换音乐色彩和情绪,体现了不同的特色。演唱人不同的声部特点,以及定弦的不同,都会对音乐旋律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色彩性的结构变化。从以上几首《牡丹调》来看,虽然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但是由于句子间有不同的因果关系,所以在音乐的施法上也应相应地变化,从而体现出差异性来。

1.2.3节奏差异

从几首《牡丹调》的唱腔速度来看,既有音乐的调高变化,也有明显的休止节奏。音乐在哭诉时,有强烈之感,在悲切时,音乐逐渐放缓,用变速来表现音乐的极端情绪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在唱腔中,对于“悲”的限度也是不同的,如果在表现大喜大悲等极端情绪时,音乐往往会缺少变化,《牡丹调》表现悲痛的情绪仍然以“慢”为主。在《牡丹调》中的音乐节奏节拍整齐规范,但是节奏形态也非常丰富多样,这种节奏的变化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更加灵动流畅。在《牡丹调》的歌词节奏中,词曲搭配也较规整,其中歌词切分较多,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了不同的切分,同时配合歌词的切分也使乐曲很有冲击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但是为了音乐取得平衡,最后转为平稳的节奏,使歌词唱腔保留了原有的特性,充分地展现了音乐的情绪。

2 《牡丹调》的文化意义

艺术的交流往往包含着更多的群体内容。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表演者和创作者、观众都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三者只有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审美,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的审美价值。这不仅是音乐对他们的要求,也是社会艺术文化的需要。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产物,《牡丹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到底传达了怎样的艺术信息,我们可以从《牡丹调》的现实存在以及音乐本体中找到答案。

粤北采茶戏和赣南采茶戏中的《牡丹调》虽然演唱中有所不同,但却有同源关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二者仍然是相同的。虽然在传统采茶音乐中存在一定的即兴性,或者因为实际演出需要而改编内容,但是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因此,想要了解《牡丹调》的文化发展渊源,就必须对客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解和分析。

2.1《牡丹调》音乐与吴歌文化

粤北采茶戏来自于江西赣州,而江西在历史上是吴文化的交汇之地,因此,江西的吴文化有着悠长的历史发展。在三国时期,当时的方言属吴语,因此歌曲也就是吴歌。由此可以看出,吴语对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后音乐的交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牡丹调》受吴歌的影响很深。从音乐的曲调来看,《牡丹调》的结构形式较为严谨,在整体结构上是五句结构,曲调也有所变化,但基本节奏旋法都与吴歌较相似。由此也可以看出,吴歌的基本结构形态体现了典型的汉族音乐思维习惯,但是为了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内容,它的旋法、乐汇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变化,在许多音乐剧种中都被收为曲牌。吴歌对赣南采茶戏的影响较大,从乐曲的形态、基本结构等方面都能看到传承的特征,因此这两种音乐在相互的交流中,也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牡丹调》唱腔的变化也影响着不同的音乐情绪,这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对于音乐处理的智慧与风格,也为民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使民间音乐创作保持了较好的技术传统。从《牡丹调》与吴歌的对比来看,虽然它的音乐结构与旋法技术看似较传统,但是并非那么简单,它体现的是社会规范化的音乐体现。这种规范化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使听众从音乐中感受到人性的特点。客家人是汉民族融合的产物,在这个民族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汉民族文化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传承的漫长过程,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表达模式深深地根植于客家人的记忆中,这也是决定《牡丹调》风格的社会因素所在。

2.2《牡丹调》音乐与传统客家文化

从《牡丹调》的音乐形态来看,它的音乐唱腔融合了客家方言和剧情需要,而没有完全固化在传统文化中,因此,它不仅没有失去传统的音乐规范,而且又赋予了新的历史文化意义。《牡丹调》中的衬词突出了客家文化的音乐特征,由于其中运用了较多的衬词,而这些衬词一般都属于客家方言,因此有明显的承接作用,而且具有浓郁的客家生活气息。这种衬词的运用使演唱者在演唱时更加顺畅自然,听者更加愉悦,彰显出较高的审美价值。

《牡丹调》的音乐虽然简单通俗,却有着丰富的文化特征,不仅延续了汉民族的音乐文化方式,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特征,更象征着客家人的社会精神。它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向世人诉说着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综上所述,《牡丹调》作为粤北采茶戏传统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曲牌之一,属于采茶调北路曲调的重要唱腔,在许多传统采茶戏传统剧目中都有较广泛的运用。通过对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唱腔特征及其文化意义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粤北采茶戏与传统客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牡丹调》作为客家音乐文化的象征,对粤北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罗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曾泽昌,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4]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舞蹈志(江西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粤北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追寻足迹 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