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2016-03-30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庸和谐人格

陈 光(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陈光
(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本文概述了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的部分精华,并根据其发展历史阐释了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联系。

关键词:和谐;礼;中庸;仁礼;人格;道德

儒家学说在春秋末期由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后经几千年的发展壮大,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儒家思想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

茶的历史更为悠久,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代。唐朝陆羽曾经在其所著的《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在茶的应用上逐渐创新、升华,从而衍生了茶文化、茶道精神等。历史悠久的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交融,产生文化汇集、相互影响,塑造了当今中华的儒家思想与茶道精神。

1 儒家思想的内涵

在儒家之前,人们通过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行社会化教育。儒家学派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和发扬。作为贯穿华夏历史文化,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儒家文化,并非单纯的学派。儒家思想最初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丘的仁礼思想和周朝的礼乐制度以及孝道等等。后经几千年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丰富。下面简单阐述一下儒家的几个思想内涵:

1.1中庸思想

《中庸》原文是这样定义的:“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人的内心平静,没有喜怒哀乐等情绪时,称之为中。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时用中的状态来控制,就是和。中即一种内心不受任何情绪影响的状态,是天下事物应有的面目。而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至理。中庸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对人们产生了深入骨髓的影响,人们的处事、做事方式也秉承中庸的思想,现代化学出现一个“中和”的词语,细辨其含义,与中庸思想是相通的。

1.2仁礼思想

孔子提出“仁”,主张“礼”。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崩坏,诸侯为利益相互攻杀,一片混乱,由此,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思想,旨在让人们克制自己欲望,恢复原有的道德和行事方式。孔子还提出“仁者爱人”,“仁”的含义广泛,既有仁爱的含义,也包含了各种道德修养,是儒家所期望达到的修身境界。“礼”原有含义为周时代的礼乐制度和道德文化,后经文明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素养,中国自古以来皆是礼仪之邦,就是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中塑成的。

1.3君子之道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四不: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有言:“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即君子不乱说话,说的话必定有道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爱惜名誉,不会贪婪求取不应得的东西,如有所求,一定是为国、为民、为大义而求取;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君子不会随便行事,如有行事,必定其行的正直,没有邪念。

经过历代儒家以及各类文人的发展,君子逐渐成为淡泊名利、品行高洁、行事有度的人的尊称,为文人所追求的修身目标。

2 中国茶道精神

2.1茶道精神的和谐

“和”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从哲学范畴上讲是各类对立事物的共存发展。茶性平和,煮茶品茶是一个过程,通过此过程能给茶人带来平和的心境。唐朝裴汶论茶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表述了煮茶品茶过程给人的平和心境;《大观茶论》有言“袪襟涤滞,导清致和”;可见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和谐精神早已注入。

2.2中国茶道的“礼”

中华文明素有以茶待客的习俗。以茶为“礼”是中国几千年茶道文化发展的根本。子女向父母敬茶,儿媳过门要向公婆敬茶等等。中国茶道中还讲究以茶会友,通过茶来表达交友的期望。茶是和睦人际关系的桥梁,也符合人伦道义。来了客人,不管喝与不喝,都得用茶应酬,这被看作是一种礼貌。中国茶道中有敬的精神,在茶道中,敬即客来敬茶、以茶示礼的意思。茶可以敬祖先、敬亲朋、敬知己、敬客人等,古代有以茶祭祖、以茶传情等,表达敬仰、尊重、孝悌、友爱、礼貌。茶之媒介,使无形的情感得到具体化,表达还贴切深刻,是比较高雅的“礼”之品介。

2.3中国茶道的道德韵味

人们研究茶道发展茶道是借此陶冶身心、提升道德修养,以达到修身养性、升华人生境界的目的。乾隆皇帝嗜好茶道,其非常赞许茶道中饱含的高贵人格和君子气度,曾作诗:“溯润寻源忽得泉,淡如君子洁如仙。余杭第一传佳品,便拾松枝烹雨前”。品茶可得高雅、淡泊、纯净的心境,“淡如君子洁如仙”是中国茶人所溯求的完美境界。

3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的汇集

3.1中庸的交融

儒家思想主张“中庸”,茶道讲究适度、嗜茶且敬茶。茶道能让人在凡尘芜杂中静心,体味清雅,以一种和美、有度的心境来品茶,进而影响人生态度,与儒家思想相通。

茶道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执茶事首先要保持心境平和,一般茶人会调节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心境平和了才会进退有次序,以礼待人。制茶更需把握度,例如焙火的掌握,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非常讲究火候;茶叶冲泡,在放茶叶时量也需要仔细把握,多了味道发涩,少了没有茶韵,需要一个恰当;饮茶,多了成牛饮,少了则不易体会茶境。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对茶事有具体的记录,虽没有非常明确的谈及茶道精神,但对度的掌握字里行间非常明显。“有雨不采,睛有云不采”、“茶之否,存于口诀”、“一沸不用,三沸太老,而取二沸恰好”,在采茶、论茶、煮茶等不同方面具体描述,可以看出其对度的重视。而“度”是中庸一种基本的表现形式。

“和”的思想引入。一同品茶论茶研习茶道可以沟通思想,营造和谐氛围,通过沟通增进友情,品茶可以达到自省、省人的效果。中庸是儒家思想中处理事务的原则以及标准,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和是谦和,和是恰当。采茶、制茶、煮茶、泡茶、品茶等茶事活动中,均能发现和的痕迹。

3.2礼的注入

礼,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孔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思想认为礼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原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处事状态。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身;二是待人。人人奉礼思无邪,正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几千年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对礼节非常重视,言谈举止均有相应礼仪,并期冀奉行。巨大的儒家影响,塑造了知礼懂礼的中华“礼仪之邦”,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茶道也是其中之一,国人有敬茶之说,对长辈、亲友都有敬茶礼仪,茶道精神中更是对茶礼讲究到境界,从而促成茶礼的和谐之美。

台湾的林荆南教授将中国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其中“伦”字深含“礼”的含义,“明伦”是儒家重要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的发展。茶之功用,是促进和谐关系的媒介:古代臣民通过有上贡茶茶叶来侍奉君主,君主赏赐茶来表示敬重倚重大臣;在家庭生活中,有子女媳妇敬父母茶汤,夫妇之间互敬;兄弟之间互敬茶汤;朋友相聚,以茶待客。茶在纲常礼节中的作用,在几千年的生活中,几乎不可替代。

3.3道德的交融

儒家思想讲究自省、养廉、修身、立德,茶道讲究通过茶事完善自我的人格道德。茶圣吴觉农言道:“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林语堂曾言:“茶象征着尘世的纯洁”,大多数知名的茶人都将品洁高雅看作是茶的内在品质。茶是“饮中君子”,有许多表现:茶性温和,喝茶使人心境平和、保持清醒,喝茶有益身心健康;茶从采摘到烘焙到烹煮,一整套流程下来得到清纯飘香的香茗,与人们修身历程类似,所以有茶德似人德之说。茶带有高洁、清香、优雅的特性。茶最忌污浊,属至清之物,茶道首先主张清心寡欲、六根清静。茶道本身就是一个清心、宁神、高雅的自我调节并修身的过程,是道德的净化,心境的提升。

儒家结合自身思想独创了以“清”为美的茶道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茶道精神进一步升华。两袖清风、清心寡欲、清于俗尘,均是儒家道德的体现。很早以前,茶性的平和、雅洁以及茶道闲适的特性就被儒家文人们所注意,结合儒家人格道德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宋代的文人晃补之曾经在《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古塔寺烹茶》一诗中写道:“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以茶来比喻苏轼高贵的中和品格和气节,即边在恶劣的环境中忍受也决不更改自身节操,赞叹了其儒家气节。

茶道有养性之说,‘养性’是儒家人士饮茶的主要目的,儒家追求的性与茶的性比较类似,但人因深处纷乱事务中,饱受污浊,俗气加身,长期积累下来不仅不能加深修养,还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本来人格;而茶生于自然,得日月精华滋养,清灵之气集于一身,因此许多儒家文人通过茶道,修身养性,通过茶道洗涤凡尘、清除污垢,以茶引发自身本来面目,取其高洁清雅的品行,以此醒身自悟,怡养性情。

儒家文人们大多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观念,一些人因现实问题不能闻达,于是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一心学儒悟道,练达人格,提升修养。茶道中的清心、洁净特点非常符合文人们的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人格追求,文人们研究茶,研究的是茶道中蕴含的精神、意境,从而促进了茶道精神的发展。

结 语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内容丰富,其中庸、仁礼以及君子人格塑造了几千年的为人立世的框架。在几千年的茶道文化发展历程中,因为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互通进而产生交集,为儒家子弟所喜爱。中国茶道发展到现代的历程,离不开儒家思想的灌注。在一定程度上说,茶道精神与儒家思想互通的同时,也是儒家思想造就了中国茶道精神,没有儒家文人的研究,赋予茶道各种茶道特性,也就形不成内蕴丰富的中国茶道精神。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中庸思想,其已经烙印在中华文明中,成为中国人特有的属性。可以说,中国茶道中以“和”、“度”为代表的中庸文化的发展,存在极其合理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中国茶道精神研究,对于中国茶道精神和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支持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行事有度、人格气节等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裴汶、《茶述》

[2]《茶艺报》19页,香港茶艺中心1993年出版

[3]苏向东、《儒家思想对中国茶文化的诠释》中国网、2011年十二月

[4]蔡荣章《现代茶艺》200页,台湾中视文化公司,1989年7版

[5]周渝:《从自然到个人主体与文化再生的探寻》,《农业考古》1999年2期

作者简介:陈光(1979-),男,河南郑州人,对外汉语硕士,讲师,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中庸和谐人格
中庸自明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