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信传输网络开放运营平台(OTMS)架构设想与实现

2016-03-30新光

通信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层网管中国电信

特约撰稿人│新光

中国电信传输网络开放运营平台(OTMS)架构设想与实现

特约撰稿人│新光

中国电信OTMS在开放架构、一点开通、接口标准化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中国电信将进一步在现网验证OTMS开放架构和跨区域的资源调度能力,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能力开放、自助服务的集约运营。

传输网络是运营商业务发展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基础,互联网用户、大客户灵活组网和按需分配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传输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传输网络以数据集中、能力开放、分级操控、全网协同的方式进行重新构建,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灵活的业务调动方式,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

作为广义SDN实践案例,中国电信传输网络开放运营平台(OTMS)是网络能力开放、业务动态配置、端到端自动开通、集约运营的创新架构。

现有传输网络管理体系革新迫在眉睫

中国电信现有传输网络管理体系是“网元-EMS网管-NMS网管”三层架构,EMS网管系统封闭,对外接口能力不足;网管系统信息模型缺少统一定义;NMS网管与EMS网管功能定位不清晰。封闭、私有化的管理架构和信息模型,已成为网络集约化管理及灵活业务调度的关键难点,给未来网络能力开放、面向客户感知的业务发展造成了阻碍。为此,中国电信自2013年起便开始了重新构建传输网络运营能力、打造开放运营平台OTMS的工作。

基于互联网开放思想重构的OTMS将具备开放、分布式、模块化、自服务的特征,通过抽象和逻辑化网络资源、标准化网元能力、网络能力开放接口和信息模型,提升端到端运营管理能力,最终实现由人工调度向客户一点快速调度全网资源,由传统设备维护向网络预规划和动态优化的网络集约运营模式转型。

图 OTMS总体架构

网络能力开放

从业务需求出发,通过统一应用模式、统一模型、统一接口,构建开放平台架构和原子化服务能力,逐步实现网络能力的开放,满足上层应用的定制化、自助化需要。

运营管理集约化

基于运营平台构建全新的传输网运营模式,全网任一业务受理点具备对全网资源的自动调度能力,实现客户服务自助化、工单自动化、现场操作简单化、预案执行自动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协调一致,实现产品、网络、运营能力的协调一致。

传输网络产品化

通过平台构建和运营模式的转变,优化网络组网,提升传输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对传输带宽型产品的统一设计、服务与支撑,为客户提供高速、高品质的传输专线产品。

OTMS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OTMS是一个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统一传输网运营平台,是中国电信的传输带宽能力运营核心平台。开放传输运营平台是对综合网管系统和EMS网管系统能力的重构,既要符合客户体验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未来传输技术发展对于网络管理操作的需求,如图所示。

OTMS分为3层

开放传输运营平台整体上分为3层:应用层、适配层、采集控制层。

应用层:根据需求独立开发,包括业务类应用、网络运营类应用。应用层通过北向I1接口与适配层进行能力调用、数据交互。其中业务类应用包括:业务端到端开通、业务端到端维护、业务规划等;网络运营类应用包括:网络运行监控、远程巡检、割接管理等。

适配层:屏蔽专业特性,解决专业内数据关联难题,提供丰富的原子功能和组合功能,实现传输网络专业能力开放。统一资源池提供对有源数据、无源数据、空间数据的采集、标准化、关联整合,形成传输网络统一资源库;业务开通和管理维护模块提供网络构建、路由计算、开通配置、告警性能管理等服务能力。

采集控制层:由EMS演变而来,屏蔽厂家特性,解决底层设备能力标准化难题,提供网络管理所需的能力最小集及少量系统管理GUI;覆盖单域单厂家,完成设备数据采集和配置下行适配;提供标准的原子粒度接口与传输专业适配层对接。

北向接口(I1)是应用层和适配层间、适配层和跨域控制层的交互接口,采用REST API方式定义,具备业务开通、维护、运行管理等功能,实现简单、扩展灵活,能够快速满足上层应用开发和调用的需要。

南向接口(I2)是适配层和采集控制层间的交互接口,具备统一的信息模型,支持对网元进行业务配置、资源管理、状态监控、远程维护等操作。

OTMS的关键技术

为实现OTMS服务能力原子化和架构的开放,需要重新构建OTMS核心技术,实现资源逻辑化、网络差异化、路由自动化及接口标准化。

● 资源逻辑化:通过对有源数据、无源数据和空间资源的采集、适配,还原网络实际拓扑情况,并将网络运行数据和网络运营数据整合成统一资源池,为后续业务开通、运行监控、网络分析等应用服务。

● 网络差异化:在统一资源池基础上,动态评估分析业务发展和需求,设计规划面向大客户的业务能力视图,建立网络预连接,完成业务开通前的网络准备。

● 路由自动化:基于自主研发路由调度策略,实现对端到端的传输业务路由的快速搜索和综合评价,为客户提供与需求匹配的业务通道。

● 接口标准化:规范开放传输网管系统适配层与采集控制层、应用层间交互接口,其中南向接口(I2)提供对底层网络和设备的配置、告警性能管理等,北向接口(I1)提供上层应用所需各项网络能力及数据,实现传输网络能力接口的标准化和开放。

在OTMS总体架构中,中国电信前期已对平台适配层能力、信息模型、应用层与适配之间接口、适配层与采集控制层之间接口进行了定义和标准化,目前正在重新定义应用层,实现面向不同对象的互联网化端到端应用。

OTMS演进分为三大阶段

创新的开放传输运营平台需要改变原有网管体系架构,构建面向应用、面向服务的架构,进而实现网络自定义、业务自服务。

阶段一:传输设备能力开放

根据传输网运营服务需求,重新定义和南向接口(I2),增强接口南向配置能力,提升网管运行维护南向配置能力,实现对网络设备可监可控。

阶段二:传输网络能力开放

打破原有网管体系架构,重新构建开放传输运营平台:将EMS网管逐步改造为采集控制层的采集器,实现对网元数据采集和配置适配;在新的适配层建立传输网络统一资源池,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增强业务端到端开通、维护管理能力;通过定义北向接口(I1),屏蔽专业技术特性,实现对网络能力和数据的开放;应用层按需构建业务端到端应用和网络运行管理应用。该阶段通过网管体系重构、模型统一和能力开放,基本实现业务端到端开通运营能力。

阶段三:传输网络自定义

增强平台核心能力,实现传输网络自定义:进一步优化适配层模块架构和功能,实现开通、维护和基础采集适配的分离,增强适配层网络构建、路由计算、资源分析评价等能力;在应用层,不断扩展和优化面向客户的业务规划、开通、优化等应用,实现客户可体验的差异化网络服务。

OTMS运营研发一体化之路

中国电信OTMS的构建引入了互联网自主研发模式,从原有的“需求提出-厂商研发”模式变为自定义需求、自设计系统、自主迭代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研发模式,解决了以往新需求响应慢、上线周期长等难题,实现业务快速、灵活的发放。

中国电信摒弃传统电信化思维,打破了传统封闭研发体系,采用运营研发一体化的创新研发团队,构建OTMS产业生态链,组成中国电信、主流设备厂商、主流软件厂商的多方联合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众智众包,构建中国电信OTMS平台自主运营研发能力,并从技术、运营、产品3方面开展创新,将创新成果快速实施并落地应用。

OTMS是利用互联网思想打造的具备自主掌控力的网络核心能力平台,不仅能够满足现有业务需求和网络管理要求,也具备接入未来SDN/NFV等网络技术的能力,通过功能解耦、网络逻辑化建模、分布式模块化设计和开放可编程接口,为实现新老网络的协同管理和平滑演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中国电信OTMS的研究和部署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3年多的研发和试验,在开放架构、一点开通、接口标准化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中国电信率先在现网进行了跨设备厂家的端到端业务开通试点,OTMS平台及开放接口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端到端业务电路开通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并具备了对业务进行单点端到端测试和维护操作能力;2016年将进一步在现网验证OTMS开放架构和跨区域的资源调度能力,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能力开放、自助服务的集约运营。

编辑|刁兴玲 diaoxingli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应用层网管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再聘6名首席专家
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
基于分级保护的OA系统应用层访问控制研究
北京市中小学网管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机房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五制配套”加强网管
Current advances in neurotrauma research: diagnosis,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pair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