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效翻译视角下对陆羽《茶经》译本语言的解读

2016-03-29王康妮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0100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翻译

王康妮(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0100)



等效翻译视角下对陆羽《茶经》译本语言的解读

王康妮
(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自人们开始翻译行为以来,翻译的“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的译者纲领性原则,是翻译人员毕生追求的目标。等效的概念就在于以文章效果为核心,让读者在阅读不同文字的过程中,不至形成思想流失。我国陆羽所撰《茶经》对于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传播与推广有着极大的价值。本文以等效翻译为视角,着重研究了中英译者所译《茶经》的各项差异,并且就中英译本的整体翻译展开评价,旨在我国的茶典籍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推动我国茶文化进一步有效发展。

关键词:等效翻译;陆羽;茶经;翻译

最近几年,深化我国文化的战略输出已然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其中,我国的茶文化长时间以来就深受国内外民众的喜爱,可以说,茶文化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充分融入了儒、道、释思想,无论是技法抑或茶叶的产生,都展示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故而,茶文化外译工作必须要更加体现我国文化的普遍性,对提高我国文化的全球性影响有着实质性意义。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茶学史上的不朽巨著,能够充分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其译介水平的优劣将对茶文化的世界推广有着深远的价值。

1 等效翻译视角的概念

根据等效翻译视角论的原则,翻译行为绝非单纯地受制于原文至译文简单传递转换,而必须是所翻译的译文充分被阅读者所接受,其所译信息被阅读者吸取之后,这个翻译的行为过程方可完成。所谓等效翻译视角,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权衡原文与译作人员之间的接受程度[1]。由此可见,翻译人员首先一定要清晰地明白原文读者所具有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原文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各要素会对读者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翻译人员要准确体会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真正了解原文的内涵,力图在译文上可以收获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认知与信息。另外,翻译人员还需要认真的观察译语读者,将自身的位置设定成“第二作者”上,充分应用自身对于母语的语感、译文语言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实施较为细致的掌握,力图能够译出在原文基础上对读者形成一致的阅读感受[2]。

等效视角下的翻译效果对等属于综合关系,在充分体现译者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对译者提出了许多必要的艺术文化素养条件。故而,翻译人员的译文主旨就在于极力缩减差异,尽量贴近原文。

2 等效翻译视角下《茶经》译本的概念意义解读

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是流通较广的《茶经》译本之一,然而这个版本在许多桥段都对原文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解,这也进一步使得在等效翻译的原则上出现了很多概念意义上曲解。

例如,作者如在“之器”中对风炉上刻字有如下描述:Li for fire,Xun for wind and Kan for water;Carpenter译:Sun rules the wind,1i rules the fire and k’an rules the water.原文为: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

不难看出,原文“主”为动词,有“表示”的含义。这句话连上来,就是关系识别的过程,“主”的前后:巽与风、离与火、坎与水的关系是识别与被识别关系,第一个译文明显忽略了谓语动词。然而,只要从语句的结构能够发现,该译文所去掉的是be这一动词,所以也可以解释为关系过程,传达了“之器”的概念。

Carpenter用“rules”表示动词,体现出的是一种物质环节,原文前后关系出现了变化,把“之器”中原文所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八卦符号解释成为了具备行动能力的概念,这也就直接使得对原文概念出现误解,进一步让外国读者在学习“八卦文化”中徒增不必要的难度。

在翻译“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又次”上,姜译:Hierarchically,the tea bowls manufactured from Yuezhou in Zhejian are best in quality far superior to those from Dingzhou in Shanxi and Wuzhou in Zhejian. Bowls made from Yuezhou in Hunan Are preferred over those from Shouzhou Anhui and Hongzhou in jiangxi.

Carpenter译:Yüeh Chou ware is best. Tiny Chou ware is next best. After that bowls of WuChou,Yüeh Chou,Shou Chou,and Huang Chou.

《茶经》的这一段原文涵盖了二个分句,在这些分句中又涵括了许多小句。然而不难看出,这里面的每一个小句,原文皆是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表示信息的,从客观层面上介绍了每一个地方“碗”优劣水平。姜译的起始分句的翻译体现出了关系含义,然而在“岳州次,寿州、洪州又次”运用了“prefer”,直接把这种翻译转化到了心理层面上,换言之,也就对原文所客观表述的“碗”质量层级,生成了一种个体心理上的好恶之见,比较严重地脱离了《茶经》中关于“碗”的原文介绍。Carpenter译本从最开始的起始分句译就体现出了关系联系,起始分句之后变化了句型,但始终表达出的是一种联系关系。等效翻译的重点就在于重视原文的意图和精神,不可简单的重视原文语言结构,最终完成一种译文传递原文信息为目的。以等效翻译视角的“等效性”来看,无疑,后者的译本在表达原文的概念上要更加精准[3]。

3 等效翻译视角下《茶经》译本的人际意义解读

《茶经》所谓一部伟大的茶文化巨著,在对于茶知识的概述过程中,常常不时透露出了撰写人陆羽自己对茶的评价,而也正是源于他的评价与见解,使得阅读者可以在读《茶经》时,更加深入地体味茶文化的精髓。所以,翻译人员在译文分析上,就要尤其重视表现作者态度的语言翻译上,这也是等效翻译下《茶经》译文是否可以传递我国茶文化非常关键的指标。通常而言,作者的评价意义主要是利用词汇所表示,其中包括了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名词、实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茶经原文:“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姜译:Silver woks would be extemely clean, yet too extravagant and expensive. So iron though not as clean and as nice, is the best material for making a long-lasting tea-boiling wok.

Carpenter译:For long usage,cauldrons should be made of silver,as they will yield the puresttea. Silver is some what extera vagant, but when beauty is the standard,it is silver that is beautiful.When purity is the standard,it is silver that yields purity. For constaney and long use One always.

原文所评价赞赏意义的词在“至洁”、“涉于侈丽”、“雅”、“恒”,尽管陆羽对于银器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他也通过“至洁”、“雅”这样的原文表达了银器的基本特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却并不认可通过银器来煮茶,在这点上解释了作者对银器的另一种评价,在说明了“涉于侈丽”之后,又通过“则”“亦”转折连词,否定了银器在茶器中的地位。

而在这些评价形容词的翻译上,姜译、Carpenter译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翻译手法。前者的主要翻译基调上非常坚定地释放出一种提倡铁器的信号,在字里行间中传递出了一种原文崇尚简朴的茶道精神。姜译为了能够愈加彰显铁器比银器更加适合煮茶,在解释银器的优点时根据原文含义,把“至洁”译作extremely clean,尽管中的“洁”字还可用于“纯洁”意义,然而如果自作者对银器的态度上来看,原文的意义绝非是通过“纯洁”来提升人们对于银器的认知价值,因此,姜译只用“clean”来表达了银器的物理属性,在评价银器的不足之处时与原文一样,使用了较为负面的评价“extravagant”并且,加上了“too”。在翻译原文铁器时,添加了原文中并不存在的词语“the best”。尽管相较于原文来看,姜译强化了评价欣赏词的语势,而在原文立场上,与作者一样。在Carpenter译本则出现了一种和原文完全不同的立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在句首就指出提倡用银器煮茶。在概述银器过程中,对银器的优点进行了非常强化的正面评价。把“至洁”译成“the purest”即最大化的增强语势,加强了正面水平,用“pure”译“洁”,可以说直接把原文概述银器的物理特性提升至了一种精神视角,进一步提高了银器的正面评价,有违原文本意。在翻译银器的不足时译作“somewhat extravagant”,其中“somewhat”明显削弱了语势,进而也就直接减少了作者原文对银器的负面评价。以等效翻译的视角论,这种译文所展现的都是对银器的赞赏态度,而全然违背了作者所强调的茶道质朴、天然的精神[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翻译人员的译文的整体性上,即概念的传达上基本都忠于原文,然而在语篇意义的展示上却明显有着一定缺陷,进一步左右了《茶经》译文的可读性,其结局势必就使得《茶经》无法更好的在国外收获广泛的认可,也就无法真实的体现中国茶文化。本文以等效翻译视角理论为基础,对《茶经》译文中的具体翻译问题展开解读,旨在能为有关研究做出一些填补。

参考文献

[1]于涛.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语篇等效翻译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06):66-68.

[2]彭丹丹,何诚.等效翻译初探[J].知识窗(教师版),2013,13(10):4-5.

[3]郭凯.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J].经济师,2013,9(11):261-262.

[4]张素萍.从“美特好”一词翻译浅谈等效翻译理论[J].青年与社会, 2013,25(12):331.

作者简介:王康妮(1981-),女,海南海口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写作。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翻译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不捧场的好朋友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