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种子标准化建设与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研究

2016-03-29

种子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种业陕西农作物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西安 710018)

·现代种业发展论坛·

陕西种子标准化建设与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研究

陈西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西安 710018)

种子标准化建设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技术手段, 对现代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关键。通过调查陕西种子标准化历程及现状,研究种子标准化建设与现代种业发展的关系,探讨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定位,分析如何以种子标准化的应用与推广来促进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对策,加速陕西种子产业化步伐,推动陕西现代种业发展。

种子; 标准化; 供给侧; 结构调整

“国以农为本,粮以种为先”,种子的优劣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良的种子只有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程序的应用,才能达到较高的用种质量,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种子的标准化建设是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种业现代化的保障和手段,种子标准化的应用与推广则是推动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

1 种子标准化的概念及内容

1.1 概 念

种子标准化就是通过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对农作物优良品种和种子的特征特性、种子生产加工、种子质量、种子检验方法及种子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作出科学明确的技术规定,并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技术标准,在生产、使用、管理过程中贯彻执行[1]。也就是以种子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把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轨道,以获得最佳效益的过程。

1.2 内 容

1.2.1 品种标准化

种子品种标准化包括品种审定的标准化及品种的标准化等。按照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开展品种审定工作,通过审定的品种就是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在大田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要符合本品种的农艺性状标准,保持本品种的优良遗传特征和特性。

1.2.2 生产标准化

种子生产标准化包括各类农作物种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及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化等。按照各类不同等级农作物种子在田间生产环节的栽培管理、防杂保纯技术,以提高种子质量为目标制定的生产技术标准,开展种子田间生产活动;按照种子清选、分级、干燥和包衣等技术标准开展种子加工及贮藏等活动,确保加工、贮藏等过程不但不伤害种子质量,且能有效提高种子质量。

1.2.3 质量标准化

种子质量标准化包括种子检验检测的标准化和种子质量判定及分级的标准化等。就是按照各类农作物种子在田间或室内环境的检验检测规程及检验方法,开展的标准化的检验检测活动;各类大田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判定标准。

1.2.4 管理标准化

种子管理标准化包括人员管理的标准化及机构管理的标准化等。即种子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相应从业资质的要求,能够从事相应的种业技术工作;种子检验机构有一系列相应的考核标准、程序与管理办法,使其能够具备开展相应种子检验检测工作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要求。

1.2.5 服务标准化

服务标准化包括种子经营服务的标准化及种子认证等;就是企业在经营销售过程中对种子购买者开展的一系列售后服务活动应守法、规范,能够确保种子的生产安全;种子认证就是与国际接轨,开展一系列与合格种子评定有关的服务体系的资质认证程序。

2 陕西种子标准化历程

陕西种业的安全离不开种子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陕西种子标准化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今天日趋成熟,为陕西种业的发展做出了根本保障。

2.1 起步阶段(1949—1977年)

1950年,陕西省农林厅制定了当年《棉花良种收购实施办法》和《小黄谷栗种子收购办法》2个文件,首次规定了种子收购检验的具体标准,也是陕西解放后制定的第1个标准化文件。1951年,陕西省种子公司制定了《陕西省小麦良种收购检验办法》,规定了小麦纯度、含杂率、整齐度、含水量及发芽率的收购标准。1953年,陕西省种子站制定了《小麦良种鉴定办法》,规定了小麦田间检验时期、纯度、净度、整齐度、含水量、发芽率及虫害率的良种标准。1963年,陕西省农林厅根据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陕西省种子分级暂行标准(草案)》分发各地试行。“文化大革命”期间,种子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工作一度中断,种子标准化工作也被迫夭折。

1975年,省种子站联合省标准计量局在宝鸡县创办全省种子标准化样板县,从小麦、玉米种子标准化工作入手,落实种子质量标准。1976年,省农林、粮食、科技三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陕西省农作物种子标准》,内容包括品种标准、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检验方法、主要农作物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子包装、贮藏、运输等8项45个标准。当年,省农林局转发农业部《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试行草案)》和《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检验办法(试行草案)》,并着手从品种试验和审定、种子繁育和生产、种子质量检验方面启动陕西种子标准化工作[2-3]。

2.2 发展阶段(1978—2010年)

1978年,国务院98号文件提出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简称“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方向,自此陕西种子标准化步入新的阶段。

1979—2010年陕西先后起草发布和实施的种子地方标准共有438个,包括品种标准372个,品种区域试验方法、记载标准35个,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3个,种子检验方法(规程)8个,种子质量分级标准6个,种子加工、贮藏、运输标准4个,几乎涵盖了种子工作的全部内容,构成了陕西种子标准化体系[2-3]。

2.3 逐渐成熟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9月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陕西农业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至此拉开了加快推进陕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帷幕,陕西农作物种业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同时种子标准化工作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省种子站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并已按照项目计划颁布实施了289个种子地方标准,包括品种标准287个,主要农作物田间检验标准2个。

2015年5月,为加快推进陕西种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种业重大科研攻关、提高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这一政策的出台,加速了陕西种子标准化创新的步伐,由过去关注主要农作物到现在各类农作物全面覆盖。目前,省种子站正在起草的近百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地方标准及部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收获品种审定地方标准已进入报批程序,将为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保障。

3 种子标准化建设与现代种业发展的关系

3.1 种子标准化是加速种业结构调整、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

现代种业产业化是以种子标准化为基础而推动的。通过种子标准的应用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对种子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检测监督等种子产业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种子产业化,提高种子产业效率,保证种子优良品质。种子生产节本增效,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强种子质量和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走种业产业化之路。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实施种子标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种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推动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变,才能实现种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4]。

3.2 种子标准化是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种业安全的重要依据

种子标准在组织种子生产、控制种子质量、建立规范的种子市场交易秩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能有效促进种子市场规范经营和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通过制定并实施种子各项技术标准,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用种者易接受和掌握的适用技术,使其把握种子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将极大提高种子企业对种子内在质量的控制能力,再通过标准化检测、包装、运输和贮藏,就能确保生产出优良品质的商品用种[5]。严格依照种子标准开展种子生产活动,是确保种子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用种安全的重要措施。

3.3 种子标准化是加快种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最佳桥梁

种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种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标准则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和平台。种业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得以实现[6]。通过标准化活动,将种子科研、育种、生产及检验技术成果,制定为能被种业人员广泛接受的种子产业技术和管理标准,通过标准把现代种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到种子生产的全过程,是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3.4 种子标准化是我国种业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竞争的技术武器

种业标准化进程可以将国内外种业的生产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生产管理经验配套,变成具有实践性的技术,准确地传达给企业和农民,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种业标准可持续运行机制的形成[7]。同时,除了在提高我国育种创新水平上下功夫以外,还要在种子标准制定、修订上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种子贸易规则,引进、吸收国际最新种子生产技术标准,为我国种业进入国际种子市场创造条件。

4 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定位

4.1 思 路

种子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子质量和种子产品的竞争力。陕西地域狭长,气候复杂,对各类农作物种子的适宜性要求较高,省内种业体系虽然不乏科研育种团队,但种子研发能力较弱,品种推广后劲不足,长期以来外省品种在陕西种子市场占有较高份额,而本省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种业成为陕西农业发展的短板。要增强陕西种业竞争力,就要促进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8]。要推动陕西现代种业发展,就要紧抓提品质这个关键环节,加强以种业创新为核心的品种创新和品种结构供给侧调整。以陕西种子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从种子培育、生产、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应种子标准开展种子生产活动,控制种子质量,从种子供给侧打造陕西高品质种子,从而提高陕西现代种业竞争力。将加强陕西种子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通过种业整合,提升陕西种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助推种子企业打造标准化研发平台,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推行种业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打造陕西高品质种子,是推动陕西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

4.2 定 位

从近年我国玉米种子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来看,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9]。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即使在行业过剩的背景下,种子价格却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而真正驱动种子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精品种子”。“精品种子”以其高出芽率、耐密、多抗和高产等诸多优质特性战胜了行业过剩。因此,种子行业供需过剩并不是影响过去以及未来行业景气的关键因素,也不是压制种子行业估值的主要因素。“精品种子”以及其背后的优质企业才是种业发展的焦点[10]。农作物种业标准化运行机制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实现种子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种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推动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变,实现种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以标准化生产促进陕西“精品种子”生产作为陕西种业发展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是推动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根本。

5 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对策

5.1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种子标准化应用推广

随着陕西现代种业工作的发展,陕西种子标准化工作的步伐也逐年加速,而推动标准的应用与推广则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宣贯和执行。过去由于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足,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使陕西种子标准化的宣传不够深入,部分使用单位在标准的理解和采用上存在误区,导致标准的贯彻和执行存在偏差,给陕西种业发展造成阻滞。因此,积极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标准化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种子标准化知识的继续教育,加强对新版本及修订标准相关知识的推广应用,加强对现有种子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将种子标准全面应用于种子产业的全过程中,推动陕西种子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才能有效促进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5.2 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陕西种子标准化体系

近年来,虽然陕西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种标准颁布了不少,但相关种子生产配套环节及体系管理方面的标准制定缓慢甚至空白。种子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相对滞后,旧的品种标准没有及时更新,新标准的总结不足,缺乏适应现代化栽培模式下的种子品种标准及配套生产、管理技术标准。由于现代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对种子标准的要求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现代种子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也没有很好的与国际接轨,严重制约了陕西种子标准化发展的步伐。因此,结合现代种业发展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特点,不断增加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新内容,对原有种子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创新,促进种子标准更加科学、实用,从而进一步顺应现代种子产业新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及时引进、吸收有关种子国际标准,将其转化为适应陕西现代种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完善并创新陕西种业标准化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5.3 细化种子标准,促进陕西种子品质精细化

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加工技术结合,才能生产出超越产品标准的种子及带来传统耕作模式的变革。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连什么水分收获对品种发芽率最好,什么温度烘干对发芽率操作最小都进行试验,包衣剂根据不同地区病害不同而有差异,从而指导加工生产[11]。先锋公司实行的玉米单粒播种模式,不但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力投入,还引领了陕西传统耕作制度的变革。通过试验研究,明确种子的各项技术指标,总结细化种子标准,在种子育种、生产、质量管理、包装加工及运输销售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程序,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带来危害种子品质的因素。将种子标准细化到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培育稳产、高产、适宜性广泛的优良品种,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种子。因此,大力推广应用种子标准化技术,才是陕西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关键。

[1]张进生,张玲,戴钢,等.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3(11):23-26.

[2]时书玲.种子检验工作史料[C].//陕西省种子公司编,陕西种子工作史料,1987:102-112.

[3]史桂琴.种子标准化工作[C].//刘世林主编,陕西农业种子50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97.

[4]马振朝,王志远,韩建琪,等.建立农作物种子标准化体系的探讨[J].种子,2011,30(10):124-126.

[5]林琼,江文清.福建水稻种业标准化的意义、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1,17(3):32-34.

[6]李长健,朱维维.我国农作物种业标准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国种业,2013(7):7-9.

[7]谢明霞,孟海亮.我国种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

[8]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7):613-620.

[9]刘海启.我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1):9-14.

[10]侯军岐,邓俊锋,张长鲁.论我国种业供给侧改革思路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6(5):1-3.

[11]唐浩,李军民.世界种业发展模式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0(5):5-8.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介雄)

“现代种业发展论坛”专栏征稿启事

2011年4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件,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文件还指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任务。为促进我国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探讨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模式,传递国家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经验,本刊专门开辟了“现代种业发展论坛”专栏,以此栏目作为平台,为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建言献策。把你的睿智奉献给大家,将你思考的问题提供给我们共同探讨,把你成功的经验传授给所有人分享。

本栏目围绕我国现代种业发展为中心,特别对我国商业化育种中科研体制改革的探索、种质资源创新思路、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法律政策保障等进行探讨,文章格式不限,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争鸣,允许探讨,希望全国业界专家学者给予支持,踊跃投稿。

《种子》编辑部

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haanxi Seed and Seed Industry Supply Side Structural Adjustment

CHENXi

2016-06-23

陈 西(1981—),女,双学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新品种推广、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E-mail:chenxi910@hotmail.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12.062

F 324

A

1001-4705(2016)12-0062-04

猜你喜欢

种业陕西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