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3-29刘进军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兰州市农业委员会农业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张 蓉,刘进军(.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兰州市农业委员会农业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蓉1,刘进军2
(1.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兰州市农业委员会农业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在分析兰州市百合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兰州百合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研开发、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和打造百合优质名牌等几方面提出了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对策。
兰州百合;产业;现状;对策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兰州百合具有洁白、细腻、甘甜、营养丰富等特点,品质位于全国三大食用百合之首,它不仅是中国百合中的上品,而且是中国唯一的甜百合。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兰州百合产业发展,规避风险因素,构建保障措施,这对于促进兰州市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
兰州种植百合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兰州市的农业龙头产业。近几年来兰州百合的产量稳步增长,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兰州百合产业因此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也为“十三五”时期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海拔1 800~2 600米,南部山区多为二阴潮湿地区,气候冷凉,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环境无污染,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少,年平均气温5.8℃,不低于10℃的积温为1 128~2 349℃,无霜期平均135天,年平均降雨量460毫米,正好适合兰州百合的喜温凉、喜光照、好湿润、忌酷热的生理特征,凭借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百合种植面积得到稳步发展。
(二)适度扩大百合种植面积,成为当地农民支柱产业
兰州百合种植地域主要集中在七里河区的四个乡,西固区的三个乡,榆中县的七个乡。近年来,兰州市致力于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引导逐年扩大百合面积,2014年底,全市百合种植面积达到8.54万亩,其中七里河区5.26万亩、西固区1.22万亩、榆中县2.03万亩、城关区0.03万亩,总产量4.28万吨。目前的种植规模,是经过多年百合种植几起几落发展的结果,已经成为了种植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兰州市的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化、发展文化旅游创意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兰州百合加工企业规模化,已形成以初加工为主的商品格局
兰州市从事百合加工的企业有百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百合保鲜库储藏能力1.2万吨。加工企业主要聚集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黄峪乡,并以其为中心,辐射周边阿干镇、魏岭乡、八里镇等百合产地,共有加工企业93家,年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企业27家,50~100吨的企业有14家;建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1万余吨。西固区现有百合加工企业27家,有保鲜库23座,库容0.3万吨,产品主要以真空包装鲜百合为主。榆中县现有百合加工销售企业2家,配有20个速冻库和恒温保鲜库,配套鲜百合和百合烘干加工车间。
(四)兰州百合已初步具有品牌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近几年,兰州市在全国强力宣传推介百合品牌,并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绿色食品交易会、农产品博览会、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扩大兰州百合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市百余家兰州百合产业化营销组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成都、西安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发展品牌代理或新建中转仓库,在大连市双兴蔬菜批发市场、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大厅蔬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兰州百合直销点。兰州百合的消费群体也从普通百姓家中走进宾馆、酒店等高级场所,拥有了众多的消费者。2014年兰州百合出口量达到468吨,出口创汇超过608.9万美元。目前,国内销售占总额的69.22%,国际销售占总额的30.78%。
近年来,淘宝天猫等网上电子商务销售模式颇受中青年消费者青睐,兰州百合通过政府搭建和企业自行创建网站、网店,在淘宝网、速卖通、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三维商城等核心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或无单放货。2014年兰州百合系列产品的兰州本土网店达到130多家。
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多年来,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开发,尤其是产业发展顶层谋划设计滞后,造成在发展理念创新、产业技术研究、现代生产经营手段引进、大型资本引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等方面缺失,致使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严重阻滞产业转型发展。
(一)百合产业缺乏现代生产经营理念,顶层设计滞后
思路决定出路。一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定位狭窄,基于兰州百合“农字头”的生产经营理念,将产业发展只定位于农业产业,没能将文化旅游三产服务业结合起来,加上适宜百合的种植范围和种植规模较小,导致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另一方面,兰州百合种植群体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生产技术人才,尤其是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等经营主体,主要从种植群体中逐步发展而来,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缺乏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知识和技术,恪守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在引入现代生产经营元素、优质工商资本等方面止步不前,难以带动产业走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二)百合产业技术研发滞后,发展瓶颈明显
兰州百合产业没有专门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机构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百合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方面的系统研究,导致百合产业发展遇到连作障碍、品种退化、母籽繁育减少、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开发滞后、品牌营销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技术服务工作严重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需求。由于品种提纯、种球繁育手段落后,兰州百合多年来靠对自然生长的母籽进行选育,种球病毒逐年积累、自然退化,直接影响到产量及品质,产品的独头率从原来的70%下降到不足20%。由于百合种植周期长(3~6年)、倒茬期长(3年),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种植区内百合重茬种植比较严重,有些地块虽经倒茬但间隔时间短,连作障害严重,仍没能研发出有效解决的方案。生产管理技术创新不足,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性差,导致生产方式陈旧,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方式,农户凭经验种植,管理粗放,致使亩产量明显下降。
(三)兰州百合产品深加工能力欠缺,附加值难提升
兰州百合产业的企业普遍实力弱,没有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加工龙头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加工产品结构单一,消化原料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研究开发出的深加工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市场不对路、百合原材料利用率低、生产资金筹措困难,致使生产设施简单、不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贮藏冷库设施过于简单,自动化程度低,贮藏条件差,没有杀菌防腐设施,没有应用现代的物理化学杀菌技术,没有相应的监控手段,导致贮藏腐烂率超过10%,损耗大,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四)兰州百合创意资源挖掘不足,旅游产业链缺失
兰州百合生长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种植区域有限,持续发展与做大做强必须与二产三产融合,才能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兰州百合生产经营者受制于发展理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对兰州百合文化、兰州百合历史、兰州百合景观资源等进行深度挖掘整理,更没有对百合资源和百合内涵进行创意开发,导致百合的多功能产品严重缺乏,尤其是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旅游功能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与三产服务业的接轨,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低,市场容量小,不能带动一产和二产规模集约化发展,进而影响到向现代产业迈进。
(五)兰州百合行业自律缺失,市场监管不到位
兰州的百合协会没有充分发挥出行业协会的管理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经营主体缺乏经营行为约束与自律,百合协会仅限于本土生产加工企业组成,对农户保护不足,相关科研型企业与市场资本难以加入,代理商及电子商户难以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协会内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和约束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市场定价权难以掌控,内部竞争激烈、品牌维护意识缺失,销售产品以次充好。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各部门各自监管一块,存在监管空白地带,监管手段不足,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影响品牌打造,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三、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健全兰州百合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优良种球
种源是种植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球的规范化繁育是壮大百合产业的基础。由于我国百合种类繁多、生态特性有差异,因此,应大力支持兰州百合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育种工作,搭建育种单位间百合种质资源交流平台,通过物物交换或有偿获得的方式获取育种材料,收集百合种质资源,建立百合资源圃或资源库。还应联合科研院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杂交选育、辐射变异选育、器官(花器)培育选育、田间优良变异单株选育等方法选育新品种。建立市级兰州百合组培脱毒中心,对表现优异的单株,采用鳞片生长点脱毒和化学脱毒相结合的病毒低成本高效脱除技术进行脱毒,提纯复壮百合品种。
(二)建设兰州百合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产业布局
1.在全市适宜种植区内,根据三个县区的实际,优化产业布局。七里河区,在南部山区的黄峪、魏岭、西果园、阿干等乡镇稳定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百合母籽繁育、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链,提升产品产量、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兰州百合良种繁育区、核心生产加工区、电商销售中心和创意产业区。榆中县,重点在南山的马坡、新营等地新增种植面积,发展电商销售模式,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母籽繁育基地。西固区,重点在金沟等地稳定种植面积,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打造初加工包装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2.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是保护生产地域环境,七里河、西固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应重点提升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标准,建设补灌设施;榆中应深挖南山及北山等可种植区域,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还应在基地严格落实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行生产基地建立兰州百合生产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全程登记建档,确保百合产品符合绿色无公害标准。
3.改良标准化生产基地土壤。有计划地开展兰州百合老产区种植基地土壤的改良,组织对各县区百合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含量、有益微生物含量和抑制百合生长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成分含量,根据兰州百合生长养分需求,制定各地区差异化的施肥配方。重点通过配方施肥、补贴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抑制连作障碍。
(三)构建百合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发推广关键技术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以优秀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依托,构建开放、协调、高效的百合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按照兰州百合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梳理瓶颈障碍技术问题,开展品种资源、良种繁育、栽培技术、采后处理技术、深加工产品及工艺技术、栽培和加工机械等方面的研发创新,解决产业链发展各环节急需的技术。突出研究百合连作障碍问题,联合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在其连作障碍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兰州百合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的土壤营养元素需求状况以及兰州百合连作过程中发生的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等各种因素变化的研究,查清兰州百合连作障害的原因,试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与方法。
(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建设加工生产线
重点加强百合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建立百合产品研发工程中心,主要开发百合的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保健品等类型的百合加工产品。挖掘兰州百合的药用保健价值,提取兰州百合中富含的维生素、多糖、粘液胶质、生物碱、黄脂磷、皂苷、磷脂、氨基酸等成分,开发生物制品和保健类食品。推动兰州百合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功能化、精品化,由普通产品向“名、优、新、特”产品升级,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同时,引进国内国外百合加工先进技术和工艺,改变兰州百合作坊式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引导加工企业向七里河西果园等地聚集,建设兰州百合加工产业园,创新标准化加工工艺,建设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推进加工产品成果产业化。重点建设兰州百合真空保鲜包装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百合休闲类即百合冻干产品生产线、保健类产品生产线、百合生物制品生产线,形成以真空包装鲜百合、休闲即食类百合为主,功能型、保健型、礼品型为辅的系列加工产品,建立多元化、精准化产品格局,逐步提高百合产品价值和档次,形成百合系列品牌产业链。
(五)建设兰州百合观光体验园区,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
沿兰州百合旅游观光休闲走廊,通过创新思路、创意设计,建设兰州百合科技体验、原产地品牌认知、百合购物、农耕文化体验、特色农业展示等为一体的兰州百合产业集中体验区景群。建设兰州百合展览馆,依托企业,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等地,深度挖掘收集兰州百合文化历史、人文景观、现代科技、加工产品等,采用图片展示、沙盘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网络展示、花卉展示、系列产品展示等多种展示方式,全面展示百合文化历史及产品,带动游客全面深度了解兰州百合文化,拉动游客消费和扩大宣传,打造兰州百合形象,提升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
(六)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覆盖率
发展壮大兰州百合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引导全市兰州百合企业、合作社、大户和经销商加快应用电子商务,积极搭乘“速卖通”、“京东商城”、“淘宝网”、“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内容,增加网店注册数量,实现“店商”与“电商”有机融合。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兰州百合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鼓励双创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网络销售,加快兰州百合产品网络影响力,支持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壮大兰州百合电子商务骨干企业队伍。积极开展电商推广活动,依托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季节性、特殊节日的兰州百合电商推广促销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兰州百合品牌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快速形成浓厚的兰州百合电商氛围。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利用商务部门搭建的培训平台,以及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电商主体和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多渠道举办电商职业培训和人才实务培训,传授网店创业技巧和营销技能,培训一批农业电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农业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引领示范百合电子商务发展,普及提高农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水平和操作应用能力。建立电子商务法规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订单、商品标准、退换货等电子商务行为,保障流通主体规范开展兰州百合电子商务。
(七)强化产品设计宣传,打造优质名牌
1.实行兰州百合“四统一”管理。推动兰州百合协会充分发挥管理行业的作用,从2016年起严格执行百合质量等级标准,实行“子母”商标,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保护好兰州百合证明商标,认证使用兰州百合中国驰名商标、兰州百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全面保护兰州百合形象。推进产品分等分级包装上市,加快制订完善统一的兰州百合分等分级标准,积极宣传产品分等分级知识,鼓励流通主体按统一标准对百合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实行规格化包装,提升百合产品整体形象,塑造优质品牌。
2.强化兰州百合品牌质量监管。将兰州百合专项整治列入常态化管理,组织农业、食药、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合开展兰州百合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百合市场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冒用“兰州百合”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等行为,解决百合品牌混乱问题,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编辑:魏翔)
F304.3
A
1673-9019(2016)10-0046-04
2016-04-18
张蓉(1982-),女,陕西汉中人,甘肃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信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