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寒山区种植地膜洋芋增收的策略
2016-03-29卢国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甘肃定西743000
卢国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43000)
提升高寒山区种植地膜洋芋增收的策略
卢国龙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甘肃定西743000)
马铃薯种植和加工是甘肃重要的特色产业,全省播种面积已达1000万亩,位居全国前茅,但甘肃的马铃薯70%以上种植在干旱瘠薄区域,平均亩产仅约1000公斤,处于全国落后地位,与美国、加拿大、荷兰等马铃薯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相差甚远。由于中国马铃薯贮藏条件和技术落后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0~30%。选育“甘农薯4号”、“定薯1号”、“陇薯7号”、“新大坪”等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量高、淀粉含量高、薯型佳、抗旱耐瘠薄、口味上乘的节水耐瘠薄型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使示范区单产达提升增收效益。
高寒山区;种植地膜洋芋;增收的策略
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东部深山区的某两个村,耕地6 196亩,人均2.9亩,海拔2 300~2 700米之间,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4.3℃,昼夜温差大,无霜期90~110天。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豆类等,农民人均纯收入1 000元左右,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县乡政府加大对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度,两村领导班子立足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实际,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洋芋产业。农业科技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宣传和专题培训、示范及田间指导,使两村的洋芋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两村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 822亩,占耕地面积的62%,户均7.93亩。其中种植地膜洋芋1 180亩,洋芋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洋芋总收入达353万元,纯收入211.8万元,户均4 394元,人均1 005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劣势变优势,巧打时间差
两村地处高寒山区,往年种植小麦、豆类等作物亩产只有150~250公斤,亩收入不过200~300元,但种植洋芋亩收入在600~800元,而推广种植地膜洋芋成熟较早,产量高,效益更好,这里的地膜洋芋成熟上市期正值川水区早熟洋芋收售结束,而山区大面积洋芋尚未成熟的市场空档期,因而客商争相收购,价格较高,今年地膜洋芋沟水地种植的平均亩产2 500公斤,亩产最高达到3 200公斤,旱地种植的亩产也在2 000公斤,最高的可达2 800公斤,较露地洋芋亩增产500公斤左右,销售价格混装每公斤0.68元,精品每公斤1.1元,0.2公斤以上大洋芋每公斤0.8元,亩收入1 200~1 500元,较露地洋芋亩增收300~500元。
二、订单种植,以销促产
今年在地膜洋芋种植期间,镇村干部及洋芋协会就及早通过腾胜公司与广州、深圳等地客商广泛联系,签订订单,以销促产,收获期为客商提供便利条件组织收购运销。同时发动群众整修农路,方便车辆拉运,使当地洋芋得以全部销售,买了好价钱。马铃薯种植专业户采取订单方式,大规模种植脱毒马铃薯,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优化了镇农业产业结构,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积极引导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马铃薯订单种植面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强化技术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生产技能
县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走村串户,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田间指导,印发“地膜洋芋种植技术方案”,选建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使这里群众普遍掌握了地膜洋芋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生产技能。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系统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府决策的落实。我们要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农技组织建设的重任。能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农民的认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具备更高的素质。多年来,我市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中,技术力量薄弱,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这都是多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就是应该要着眼于新形势,解决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制定措施;就是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长远的眼光,促进“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学习知识(如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的区分和防治,马铃薯不宜摘心打叉和薅锄等)及时用来解决示范户和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示范户和农民增收致富靠科技,而我们正是传播技术的桥梁,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较全面的种植马铃薯的技术、丰富的国家对农业、农村和马铃薯产业的政策理论和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马铃薯示范户服好务的信心和决心。
四、选用优良品种,实行规范化种植
选用渭薯1号、8号及陇薯3号等中晚熟高产优良品种在沟水地进行地膜种植,另外,改河洋芋协会从陕北定边引进洋芋良种“定边1号”,在祁家沟村18户耕地进行地膜种植40亩。播前一次性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 00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0公斤,当地温稳定在6℃时播种,采用双行垄作,幅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25厘米,株距35厘米,单垄双行对空播种,播深10厘米,亩保苗4 700株,边播边覆膜。选用抗旱高产的216-10及渭薯系列品种在旱地进行地膜种植,播前一次性施足底肥,适当早播,抢墒播种,幅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株距38厘米,亩保苗4 300株,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并按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标准要求防治病虫害,生产的马铃薯商品率达90%,比露地洋芋提高了10%。
总之,应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地膜洋芋,实现了产销双赢,为高寒山区群众依靠科技治贫致富树立了典范。在种植结构调整大潮中要做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立足实际,积极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区域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再创新亮点。
[1]李善才,方玉川,李霞. 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1,(06).
[2]祁华,温渊丽.横山县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7).
[3]杨海鹰,云庭.浅谈我国马铃薯种薯市场发育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马铃薯. 2010,(05).
[4]常俊江.榆阳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9).
[5]吴清亮,高凤宏,雷斌,方玉川.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7).
(编辑:魏翔)
S532
A
1673-9019(2016)10-0035-02
2016-04-11
卢国龙(1981-),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马铃薯的种植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