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边境三部曲”解读

2016-03-29闻丹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麦卡锡莱文比利

闻丹丹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边境三部曲”解读

闻丹丹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科马克·麦卡锡在美国文坛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西部小说“边境三部曲”致力于描写美墨边境地区发生的英雄史诗。在机械化、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西部牛仔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剧变,深刻的生态危机通过人与自然、动物、科技的关系层层揭示出来,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态问题的深刻关注及力图唤醒人类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

生态批评;“边境三部曲”;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0 引言

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他的西部小说力作“边境三部曲”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边境三部曲”包括《骏马》《穿越》和《平原上的城市》,通过描写美墨边境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轨迹,展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变迁对美国西部小城田园生活的冲击,反映了麦卡锡对自然世界的炙热情感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三部曲承载着深刻的生态意蕴。

1974年,美国学者密克尔在其专著《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文学的生态学”这一术语。1978年,威廉姆斯·鲁克尔特发表了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明确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文艺理论家也应当“构建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2000年,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进一步提出“生态三分法”的概念,把生态批评分为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层次[1]。

总体来讲,生态批评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还人性以自然,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怀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并存。

根据鲁枢元教授所倡导的生态批评的三分法,“边境三部曲”中揭示的生态危机通过三种关系展现出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三种关系相辅相成,《骏马》《穿越》和《平原上的城市》各自呈现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演变与发展。

1 自然生态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来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贪婪的人类长期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和滥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边境三部曲”中,科马克·麦卡锡用近乎诗歌般的语言将壮观、瑰丽的自然风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美国西部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事实也比比皆是:面对现代工业文明对田园生活的侵袭,无论是格雷迪还是比利都无能为力。

在“边境三部曲”中,科马克·麦卡锡以令人惊叹的笔触为我们层层揭开美国西部辽阔的地形地貌在一年四季中的美轮美奂与斑斓多彩∶深紫色的迷雾、淡蓝色的山脉、血红色的云霞、金色的沙砾、绿色的苔藓,等等。《骏马》中有这样的描述:“肥美的草地静静地躺在浓重的紫色迷雾之中;向西看去,在彤云的映照下,深红色的狭长地带上,纤柔的水鸟正赶在日落前飞向北方……他们看到牧童正赶着牛群,穿过金色的尘雾从他们脚下悠然地走过。”[2]如此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正是西部牛仔和现代都市人所梦寐以求的。即使是冬天,大自然的魅力也丝毫未减。在《穿越》中,科马克·麦卡锡泼洒笔墨呈现这样一副灿烂、生动的剪影图:在荒野的山峦下,一轮血红的太阳缓缓没入被它照得通红的干湖之中。映衬着晚霞,几只羚羊摇摆着脑袋,轻踏着步子,自在遨游,好不惬意。

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利益,人类肆意侵占耕地、滥砍滥伐林木,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的问题日前凸显。与此同时,惨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严重影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边境三部曲”中,原始的自然生态之美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对比与反差令人触目惊心。利欲熏心的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来征服自然,甚至大量杀戮野生动物。《穿越》中描写了一种特殊的瓶子:在这些瓶子里,有的盛着暗黑色的液体,有的盛着风干的动物内脏,“这些被人类猎杀的动物的残存物,似乎在它们体内还有着残存的梦魇,被人类追杀的梦、凄惨亡命的梦。”[3]如果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无休止地继续膨胀,我们势必会像《平原上的城市》中的约翰发出叹息:“三十多年了,他再也没有听见过一声狼嚎,也不知道到哪才能听到。大概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麦卡锡谴责了人类疯狂掠夺大自然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注。

Hage认为,在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中,动物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动物亦折射出人性[4]。“边境三部曲”的主人公作为西部牛仔,马匹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忠实伙伴。麦卡锡在《骏马》中这样描写格雷迪对马的态度:格雷迪爱马正如同他爱人类一样,爱它们有血有肉,爱它们所具有的满腔热血的秉性。他对这些生性刚烈的生灵充满了崇敬和钟爱,这也是他毕生的癖好。无论是驯马还是骑马,格雷迪都呈现出对马的关爱,他的这一行为也真正诠释了人与动物的交流与和睦。

2 社会生态中蕴含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生态包括几大要素:社会成员、社会财富及社会文化等,而人类则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模式也逐渐变得非理性化、扭曲化,正常的人际关系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日益凸显。在“边境三部曲”中,科马克·麦卡锡构建了一副现代工业文明入侵下的社会生态危机图。在追求权利与财富的竞争中,人与人之间充斥着令人震撼的暴力与屠杀。《骏马》文末,麦卡锡谴责了冷漠的人类社会:这个无情的世界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挣扎奋斗、贵贱荣辱,乃至对于人们的生老病死更是一概不闻不问。

现代工业文明摧毁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骏马》中的主人公格雷迪和好伙伴罗林斯一起离开故乡德克萨斯去墨西哥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家族牧场的衰败。然而,格雷迪始终眷恋着牧场的田园生活,不愿融入物质主义横行的现代都市。他们拒绝接受世事的变迁,昔日的西部牛仔们无限眷恋自由自在的牧场生活,无数次在梦中追逐已经逝去的田园时代,梦想成为西部的英雄。

麦卡锡在“边境三部曲”中的暴力场面渲染不仅包括人对自然的暴力,而且触及到人类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暴力,后者更揭露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疏远。在《穿越》中,比利看清了法律与正义掩饰下的墨西哥社会一片混乱:墨西哥根本没有法律可言,“全是一伙歹徒”。

纵观“边境三部曲”,尤其需要我们关注的是,科马克·麦卡锡触及人性的真善美与丑恶方面的描写,讴歌真善美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这亦从侧面彰显出作者向人们提出了恢复和谐人际关系的解决之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和关注。《穿越》的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当比利和他的弟弟博伊德遭到亡命之徒的追杀时,博伊德的胸部中了枪弹,生命危在旦夕。紧要关头,兄弟俩在逃亡途中所遇到的农场工人挽救了博伊德的性命。这些农场工人们不但没有探究博伊德的身份、受伤的来龙去脉,而且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请来女巫为博伊德疗伤。农场工人们的善举感染了比利。《平原上的城市》中的比利,在遇到卡车抛锚的墨西哥人挥舞着帽子向他求助时,他没有袖手旁观。比利降低车速,把车子开了过去,向墨西哥人提供帮助。“我知道,可我没办法不理会。”[5]这些人的善行与义举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科马克·麦卡锡扬善弃恶的人文生态观也显现出来。

3 精神生态中蕴含的人与自身的关系

刘文良教授在《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中指出,与自然生态危机相比,现代社会人陷入更为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6]。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势必决定了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是否能够完成从社会自我向“生态自我”的转变。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精神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是构建和谐、平衡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必要前提。科马克·麦卡锡在“边境三部曲”中亦表现出对人的精神生态危机的深切关注,希望重建人与自身的平衡关系。

“边境三部曲”中的主人公由于精神生态的失衡导致了自我的迷失,《穿越》中的盗贼就是最好的例证。当自己的偷窃行为被暴露时,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比利的父母,而年仅十二岁的博伊德也目睹了双亲被枪杀的一幕。在这部小说中,警官们也俨然成了邪恶精神的象征。十三岁女孩马格达莱娜逃离妓院,向警察局求助,不料,她惨遭三个警官强暴后,被卖给了其他警官。之后女孩又被转卖给几个囚犯,警官们用换来的钱购买香烟。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人与人之间缺失了关爱;由于金钱崇拜,人们丧失人性,犹如妖魔鬼怪。

“边境三部曲”中的主人公格雷迪和比利的精神成长折射出科马克·麦卡锡的精神生态观以及精神生态对于构建和谐生态系统的重大影响。戴安娜·卢斯在“Sacred Violence”一书中对格雷迪的成长做了细致分析:格雷迪是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追梦者,在寻求正义与真理的道路上,终于认清了现实[7]。在格雷迪的成长历程中,重要人物对他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比如罗林斯、阿莱詹德拉和马格达莱娜。罗林斯出身贫苦,但追求上进,渴望过上好日子,从一开始就对格雷迪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两位追求“牛仔神话”的主人公在他们充满冒险的墨西哥之旅中历经磨难、相互扶持。与之相反,吉米·布莱文斯对格雷迪的影响则是负面的。十三四岁的布莱文斯举目无亲,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卷入纠纷的格雷迪和布莱文斯双双被投进监狱,最终,布莱文斯因为盗窃马匹而获罪致死,然而格雷迪并不怪罪布莱文斯,宁愿相信布莱文斯本性的善良与天真。

格雷迪与墨西哥妓女马格达莱娜的爱情唤醒了格雷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格雷迪不顾世俗偏见与所有朋友的反对,铤而走险营救马格达莱娜,并取她为妻。尽管马格达莱娜在偷越边境时惨遭杀害,格雷迪最终也死于一场跟仇敌的血腥决斗,这标志着西部牛仔传奇的结束,但是他已经化身为追求人性的纯真与美好的牛仔英雄。

4 结语

通过解析“边境三部曲”中的生态意蕴,我们可以发现,科马克·麦卡锡倡导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他把人类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认为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崇敬,重建共存与和谐的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有助于人们增强生态意识,维持生态平衡、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McCarthy,C.All the Pretty Horses[M].尚玉明,魏铁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105.

[4]Hage,E.Cormac McCarthy:A Literary Companion[M].Jefferson:McFarland Literary Companions,2010:36.

[3]McCarthy,C.The Crossing[M].尚玉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5]McCarthy,C.Cities of the Plain[M].李笃,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36.

[6]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Hall,W.,&Rick W.(Eds.).Sacred Violence:A Reader’s Companion to Cormac McCarthy[C].El Paso:Texas Western Press,1995:155.

责任编辑闫桂萍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The Border Trilogy"

WEN Dan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inyang University,Xinyang Henan 464000,China)

Cormac McCarth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living writers;his western novel"The Border Trilogy"fully represented the heroic epic in the US-Mexico border regions.The cowboys went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mech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serious ecological crises are brought to light accordingly.McCarthy thus revealed his ecological concerns by awakening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people should endeavor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coexi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man and man,and man and himself.

Ecocriticism;The Border Trilogy;nature ecology;social ecology;spiritual ecology

I712

A

1674-5787(2016)04-0103-04

2016-06-10

本文系信阳学院一般项目“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项目编号:2015yb18)的研究成果。

闻丹丹(1981—),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麦卡锡莱文比利
麦卡锡为何不受坚定保守派待见?
欣赏与评判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好样的扬波!
好样的扬波!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