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探究

2016-03-29宋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素养

宋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 201209)

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探究

宋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201209)

心理学素养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有关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研究很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概念,,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学校、社会及大学生本身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学素养;内涵;途径

心理学素养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有关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研究很少.大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到底是什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学素养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内涵释义

提到“素质”或“素养”,人们一般把两者等同于一个概念,其实,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对素质的定义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而素养则是“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强调素养是人逐步形成的文化特质或精神、观念或态度上的特点,偏重素养的获得过程.而素质更偏重人的本来特性,现在经常提到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其涵义已不仅仅包括先天的特质.心理素质和心理学素养存在着区别和差异.

很多人谈论心理素养,如教师的心理素养,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素养,档案管理员心理素养等等.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在描述某一专业群体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学知识和能力,是心理学素养中的一个方面.

1.1国内学者对心理学素养内涵的诠释

目前国内有关心理学素养的研究还不多见,少有的几项研究也多以概念性的描述为主.如教育部高教司认为心理学素养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刘京林[1]认为心理学素养是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能力.夏盛民[2]则认为心理学素养是人全面发展多元结构中的核心成分,丰富与提高心理学素养能够有效克服感性误区和理性盲点对人的片面肢解,使人更好地避免成为简单维度的人.也有学者对心理学素养不仅下了概念性定义,还提出了心理学素养的结构和维度.如学者郭瑞英[3]认为心理学素养至少包括四个维度:认知、能力、心理品质和倾向性.陈宏等[4](2011)将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划分为对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学专业术语和观点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心理学技术的程度等三个方面.林蕾[5](2013)认为班主任心理学素养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学实践技能、班主任自身心理状况调节.

1.2对大学生心理学素养内涵的诠释

有关心理学素养的讨论中,必须注意“从事心理学”和“使用心理学”之间的重要区别,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学素养只涉及后者,即使用心理学,即非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偏重于观念和态度;对心理学专业人士而言,可以称之为心理学专业素养,即培养心理学从业人员所需要的训练,强调心理学本身的内涵与操作,这样的区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学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有益的.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对心理学知识的认识.包括对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知识的正确表征,对心理学专业术语和观点的正确认识.例如对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知识以及心理学史中各种流派的观点等的理解,对认知、情绪、心理健康、人格、社会心理学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术语有正确的了解.

(2)心理学研究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对心理学学科特点、研究方法的认识,对理论与实验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实验设计的科学性的正确理解.如对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如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心理测量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能够理解心理实验的科学逻辑,明白心理实验的操作程序.

(3)对心理学的态度.对心理学的价值和局限性有正确的态度,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具有深刻理论意义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实践价值的应用学科,但心理学并不是万能的,心理学的一些规律也要不断去思考和发掘,了解心理学更要学会对伪心理学进行辨别和抵制.

(4)心理学与生活.主要指应用心理学技术的能力,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信息,对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在社会生活以及面对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决策.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素养.建立对心理学核心概念的正确表征,是形成良好心理学观念的基础;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懂得怎样获取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学的价值和局限性有正确的态度,能够理性思考,做出科学的决策;能够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心理学信息.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的社会,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2 培养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大学生对心理学认识的现状不容乐观

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学认识的现状,一些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如盖乃诚、郑海斌[6](2008)对大学生心理学兴趣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希望借助心理学了解自己并从心理学中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指导,对心理学有着普遍而浓厚的兴趣.而张积家、陈俊[7](2007)对广州大学生心中心理学的形象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心理学的了解不够.李康乐等[8](2008)选取1400名河南在校大学生,对其心理学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对心理学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渴望接触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但有不少人尤其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王赟等[9](200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对心理学的了解方面,大学生和普通公众并没有显著差异.陈宏等[4](2011)采用自编的心理科学素养问卷对6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专业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整体水平高于非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大学生在心理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一些心理学观点的理解上,专业与非专业大学生存在错误认识.马先华[10](2013)调查了1626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对于心理学的态度不是很好.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一方面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对心理学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宣传,使其对心理学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了解.

2.2心理学本身的价值不容忽视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可以满足求知的需要.人类通过探索宇宙间的一切奥秘积累知识,而人脑和人的心理活动则是其中最为难解的科学之谜,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大脑、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随着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心理学的很多奥秘将不断被揭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适应了认识自我的需求.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把自己的内在世界作为重要的认识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知识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人的心灵,并进而了解他们自己.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顺应了大学生不断自我实现的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充实头脑,启迪智慧,更要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通过自我修养,不断实践,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

总之,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不懂心理学,就无法完全理解这个世界.心理学知识应该是人人必备的,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更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3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心理学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除了师范类院校开设独立的心理学院,具备一支专业的心理学队伍外,很多高校基本上都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教育部早在2011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就明确规定各高校都必须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目前,一些院校能够基本满足这一要求,但再无其他,师资队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素养教育的开展.

其次,课程设置上,多数高校把心理课作为选修课,或是将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心理学成了可有可无的营养课程,缺乏营造心理学知识学习的空间.很多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只有在学生出了事后才有所重视,平时基本上就搁置一边,更遑论对心理学系统课程的培养和训练了.

最后,高校心理学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松散,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除了一些给予学生心理和行为训练的技术性、操作性训练外,心理学素养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一直被忽视,对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教育缺乏系统和连续性.

3 提高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途径

3.1课堂——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的第一阵地

课堂,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的第一阵地.高校应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学素养教育的重视,首先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设计科学完善的课堂体系.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前提与保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学校可建立由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如通识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思政部等共同合作的工作小组,建立完善、科学的心理学素养教育管理体制,成立心理学素养教育团队或教研室,编制心理学素养教育实施方案,制定操作性强的考评操作方法等.全面贯彻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基本要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学校要把对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立一种“大心理学”观,加强对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学的启蒙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个人内在世界知之甚少的局面.

高校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更要关注他们心理学素养的提升.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科学观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懂得心理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各种心理学测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扩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心理学的范围,增强其运用心理学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3.2社会课堂——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的另一主要担当者

社会是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的大课堂,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在社会诸多因素中,媒体又是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的中坚力量.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性价比高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堂、手机电视等方式让大学生学习各种心理学课程,充分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拓展心理学素养教育的时空.此外,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展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通过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网络视频等尽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人观点,还可以将自己创作的绘画、音乐、摄影、微电影、心理情景剧等与大家分享,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总之,要充分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心理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乃至公众的心理学素养.

3.3大学生——建构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内在动因

要想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学素养教育,仅靠学校和媒体等外因起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大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不应只停留在头脑层面,更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如主动查阅心理学书籍,在生活中遇到烦恼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遇到不懂的心理学现象,可以试着去做些研究.

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其加强对自我内在心理的探索,了解自身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学会适应环境,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人际相处的方法,富有创造性,并拥有健全的心理人格.

〔1〕刘京林.心理学素养教育亟待加强[J].新闻战线,2007(11):18-19.

〔2〕夏盛民.浅议乡镇干部加强心理学素养.互联网,2008.

〔3〕郭瑞英.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学素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0):185-186.

〔4〕陈宏,等.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5〕林蕾.中学班主任心理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3.

〔6〕盖乃诚,郑海斌.大学正心理学兴趣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

〔7〕张积家,陈俊.广州大学生心中心理学的形象[J].现代教育论坛,2007(5).

〔8〕李康乐,等.河南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学认识的初步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

〔9〕王赟,王伟,佐斌.大学生对心理学态度的调查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2008.

B844.2

A

1673-260X(2016)07-0206-03

2016-04-23

本文系2016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学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研究”(A01GY16D006-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