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生职业道德之问题分析与自律研究

2016-03-29贺清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自律职业道德人文

张 能,贺清明

(延安大学 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医生职业道德之问题分析与自律研究

张能,贺清明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在医患矛盾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背景下医生行业职业道德问题何在,科学分析职业道德下滑之成因,如何加强医生职业道德自律,督促医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学习和自觉养成,从不同层面进行上述问题之研究,有助于改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生;角色;职业道德;自律;内省;学习

医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进化而派生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群体,医生这种角色一直承担着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使命.医生角色是指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要内容的职业[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对医生这种角色寄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人类的生命健康、种族延续、自身发展永远难以离开具有特定社会角色功能的医生,医生肩负人类社会重大责任,医生的职业道德关乎着人类的发展与兴亡,在新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医生的职业道德,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医生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医生职业道德的自律.

医生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2].在当今社会中,世界各国医生的整体职业道德明显下滑,医患之间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医疗纠纷屡屡发生,医疗界恶性案件逐年上升,医生在职业道德信任危机中步履艰难.如何扭转这种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走出医患矛盾的困境?我们在期待社会发展与改变、期望相关体制的改革进步的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主体——医生,有责任约束自己职业行为,锤炼自己的职业品德,养成职业道德的自律习惯,强化职业角色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品德.

1 医生职业道德之问题分析

1.1职业功利化思想较为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物质社会的高度富裕,人们的功利化思想日益严重,受其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医生受社会影响其对职业的功利化思想越来越明显.医生渐渐失去了传统的行医准则,忘记了神圣的使命,认为治病救人就是一种获得利益,甚至是谋取私利的道路,进而忘记了自己的职业道德[3].主要表现是药物的加价提成、医疗器材的回扣、收受红包等.此外,医疗改革的滞后型、医院制度不完善及管理监管不力、大型医院为了所谓的效益定任务定指标等现象不仅不利于遏制医生的急功近利思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此种风气,进一步表现在医务人员在聘用招聘、职称晋升、提拔任用、药物器械招投标等过程中潜规则、违规现象可谓屡禁不止.医生极其功利化的思想势必影响到其从医的一言一行,他们把对患者的物化现象、过度医疗行为、吃拿卡要的不良职业行为视为正常,抱有这种被固化了的功利性思想的医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而且这种思想左右下的医生势必很难以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矛盾日益加重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涉医案件的增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1.2医生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位

医科院校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依然存在两种偏差:一是把人文教育曲解为人文学科教育,认为开设了人文课程、传授了人文知识就是施行了人文教育.二是将人文教育泛化成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筐”,凡不属于医学专业教育的统统都算作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渐渐变成了医学教育的装饰或点缀[4].作为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最重要的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目前在许多医学院校缺位十分严重,除过上述文献中列举的问题之外,在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偏颇,比如课程设置被边缘化,处于可有可无状态,《医学伦理学》被设为选修课,课时18学时;许多院校严重缺乏医学人文方面教师,课堂授课缺乏临床从医经验,将医学人文课程变成了纯理论的说教,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并不足的课时情况下教学效果无从保障,课程的开设与管理较为混乱,医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层次不齐.工作之后的医生由于工作繁忙、医院对医生人文素养的继续教育缺位以及社会的同化作用,导致部分医生的职业操守缺失、道德滑坡,“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职业理念逐渐淡化,行业行为中缺乏“以人文本”的思维,“业界良心”受到社会的不断质疑便是很好的佐证.

1.3对特殊职业的行风管理及监督执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医疗法制法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因此在法律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极少数道德自律能力较差的医生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认为法律法规有隙可钻,进而形成“波纹”效应,导致了医疗行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相关医生的道德法规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修订,并要求医院对新近医务人员一定要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或强化教育,但是,情况似乎并不让人满意.同时,由于道德评价尺度往往出现多重标准,致使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与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出现严重背离.研究认为,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一些医务人员常常以所属医院的经济利益作为道德评价标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公益性,忽略了人道主义精神,以至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严重滑坡.同时对那些能够恪尽职守、高度负责的正面典型褒扬不够,也对医疗腐败现象缺乏必要的惩处力度,也就没有形成有利于医生的责任意识培育和强化的主客观环境和氛围,所以说对医生这一特殊职业行风的管理与监督不到位也是导致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 医生职业道德的自律

2.1医生职业道德之“内省”

“内省”即内心的反省,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的重要方法.孔子的弟子曾参曾言:“吾日三省吾身”.还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医之道必须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医生面对红包能不能抵住金钱的诱惑?面对是否开具提成、回扣药方时能不能自我克制?医生能不能像宋代医家何澄“君子慎独,不欺暗室”?面对患者的厚礼能不能像白求恩奖获得者徐景藩主任一样:“良心有知”?这一切之一切,就是通过道德心理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检讨,通过对内心的反省,最终调节道德行为.内省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净化过程,内省是一种自我修养,无需他人的监督和制约,是自我道德的一种自律过程,达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之职业境界.

2.2医生职业道德之学习

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知事物的心理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习已经成为任何职业群体必须终生坚持的事情.学习过程是医生职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手段.作为新世纪的白衣天使,医生必须树立终生学习之信念,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提高专业业务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职业工作者.要将医务工作界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从医活动中,把自古及今的典型楷模作为自己从事工作的镜子,古有“孙思邈、李时珍、董奉等等”,今有“白求恩、华益慰、李晓兰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他人的学习,反思自己的过失,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学习使人进步,学习是养成职业道德自律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鉴戒,把医务界的不良人员或者败类,作为反面教材来学习,不仅能时时提醒自己,而且可以引以为戒.通过学习培养医生职业角色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强化职业道德的自律性.

2.3医生职业道德习惯之养成

职业医生在自己从业过程中,通过坚持学习,反复“内省”以及社会实践,对职业工作中的是非、善恶行为准则有了明确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在这一信念支配下,医生能够对患者负有高度责任心,能把患者的一切放在心上,能够真正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自觉完成好本职工作.在职业行为的抉择中,医生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并能持之以恒.把职业道德始终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做“口头上伟人,行动上的矮子”,更不能做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的伪道学家,必须做到表里如一.这就应该培养医生的慎独,所谓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5].要求医生不仅具有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还要求医生用坚强的毅力和韧力,自觉抵制自己的不良品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采取正确决定的能力,形成自制力与坚韧性的道德品质,那么,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的培养也就会水到渠成.

医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重要社会角色,医生的职业道德关乎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医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要通过教育这种外在力量,“也需要医生个人的一些努力,对于医学工作者当前所处的环境而言,这可能尤其重要”[6].这就是说医生的职业道德自律在医德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本身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付出一点努力,做出一点牺牲才可以不辱使命”[7].医生必须具有自觉的奉献精神,医生的良好职业道德是通过各种内外力量协调作用而养成.道德自律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医生在医学实践中,通过“内省”提升道德修养,通过不懈学习而强化固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职业行为,锻炼自制力和坚韧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

〔1〕文历阳.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

〔2〕丘祥兴.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3〕齐现波.对当下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21):34.

〔4〕余仙菊.扬弃与超越——医学人文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7(27.7):69—70.

〔5〕曾建新,李新华.道德心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78.

〔6〕〔7〕李本富,李曦.医学伦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3.

R192

A

1673-260X(2016)07-0195-02

2016-04-12

延安大学2014年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5BY56)

贺清明(1965-),男(汉族),副教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自律职业道德人文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以他律促自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