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研究

2016-03-29李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内资高技术规模

李宪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研究

李宪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根据200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效率高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综合效率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相对大型企业较高;内资企业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比非内资企业高;不同行业之间R&D效率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但各行业的R&D效率整体来看差异较小.

高技术产业;R&D效率;DEA模型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本世纪初得到了逐步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各地区也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一种创新型产业,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各地政府纷纷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R&D的投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强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改善高技术产业的R&D的效率能够从另一方面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研究,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对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对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武鹏等(2010)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20个省份在1996-2007年的R&D全要素增长率情况[1].李邃等(2010)根据2000-2008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白俊红(2011)运用中国1995-2007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3].杨青峰(2013)利用1995-2009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的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变量,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和影响因素[4].邱兆林(2014)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换两个阶段,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2年的研发效率和转化效率进行测度[5].

但由于随机前沿分析(SFA)的单产出特征,多数学者在对高技术产业R&D效率分析所采用的产出变量为新产品销售收入,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只是衡量产出的指标之一,并不能全面衡量R&D的产出情况.而在这方面DEA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DEA方法不需要建立严格的函数关系,国内外学者也有较多采用DEA方法对高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了研究.Sun等(2005)利用DEA分析方法对韩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不仅存在于低技术产业,又存在于高技术产业[6].Guan和Chen(2010)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7].官建成和陈凯华(2009)运用DE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纯技术效率在改善,但规模效率在降低[8].余泳泽(2009)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效率均有持续恶化的趋势[9].肖仁桥等(2012)利用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中国2005-2009年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较低[10].方毅和林秀梅(2012)采用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在2001-2004年和2004-2007年两个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动态研发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时期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11].桂黄宝(2014)采用DEA—Malmquist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12].

在本文中,我们力图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目前对对中国大型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内资企业和非内资企业以及各行业之间的R&D效率的比较比较匮乏,还没有经典的相关文献,因此本文综合比较中国大型高技术产业和中小型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内资高技术产业和非内资高技术产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R&D效率.

2 实证研究

2.1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R&D效率的比较分析

我们首先来比较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R&D效率.根据DEA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我国大型企业在各年份的综合效率和中小型企业相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阿罗模型的结论,即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更有效率.这有可能是由于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不少大型企业甚至处于垄断地位,以至于对研发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较低的R&D效率.而在规模效率上,除了2010年中小企业的规模效率略低于大型企业,其余各年均高于大型企业,但差别很小.而根据技术效率的比较可知,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效率相比较大.从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大型企业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而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相对比较平缓.在规模效率方面,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规模效率均有小幅变化,但整体较为平缓.整体上来看,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效率高于大型企业,其中规模效率是一个因素,但中小型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较高的综合效率主要还是体现在技术效率上.

2.2内资企业和非内资企业R&D效率的比较分析

我们然后比较内资企业和非内资企业的R&D效率.根据DEA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内资企业和非内资企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我国内资企业在各年份的综合效率和非内资企业相比较高.而在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方面也是内资企业较高,这表明我国内资企业相对非内资企业的较高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都是重要因素.非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技术效率可能是由于外商资本进入中国,其目的主要是占领中国的巨大市场,并不是把技术传给中国,不会在研发方面过于看重(吴延兵,2007)[13].从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内资企业和非内资企业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大体为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和2010年非内资企业的综合效率很低主要是由于较低的规模效率造成的,而从2011年开始非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了综合效率,但仍然低于内资企业.这可能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外商投资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R&D投入大幅减少从而降低了规模效率.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R&D投入增加,到2011年的R&D投入规模和效率得到恢复,提高了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

2.3不同行业之间R&D效率的比较分析

最后我们对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下表中简写为医药、电子、医疗和计算机)的R&D效率进行分析.根据DEA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各行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大体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综合效率最高,医药制造业其次,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较小,但这三个行业的效率相差较小.与这三个行业的效率相差较大的行业为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该行业的R&D效率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9年和2010年相对较高,但从2011年开始,该行业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低于其他三个行业,由此也造成了综合效率和其他三个行业相比较低.整体来看,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R&D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R&D效率相差不大,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导致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效率在2009年和2010年高于其他三个行业,但在2011—2013年却低于其他三个行业.

3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DEA方法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综合比较中国大型高技术产业和中小型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内资高技术产业和非内资高技术产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R&D效率,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效率高于大型企业,其中规模效率是一个因素,但中小型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较高的综合效率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内资企业在各年份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和非内资企业相比较高,这表明我国内资企业相对非内资企业的较高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都是重要因素.

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R&D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R&D效率相差不大,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导致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效率在2009年和2010年高于其他三个行业,但在2011—2013年却低于其他三个行业.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今后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相关建议:首先,由于大型企业相对中小型企业具有较低的R&D效率,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有些大型企业甚至处于垄断地位以至于对科研投入缺乏足够的重视,可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非内资企业具有较低的R&D效率,这是由于外商资本进入中国,主要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并不是把技术传给中国,不会在研发方面过于看重,在政策上给予非内资企业一定的研发优惠政策,强化非内资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内资企业对非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也是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一条途径.

〔1〕武鹏,余泳泽,季凯文.市场化、政府介入与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0(3): 62-69.

〔2〕李邃,江可申,郑兵云.高技木产业研发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169-175.

〔3〕白俊红.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经济问题,2011(5):65-78.

F062.9

A

1673-260X(2016)07-0099-02

2016-03-14

猜你喜欢

内资高技术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规模之殇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