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误译及规避方法

2016-03-29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白 玉

(兰州文理学院 外语学院,兰州 730000)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误译及规避方法

白玉

(兰州文理学院 外语学院,兰州 730000)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关联翻译理论;文化误解现象; 规避方法

关联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已经被运用到许多研究领域,尤其是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关联理论是一种涉及语码和推理过程的交际理论,而翻译是既涉及语码又涉及推理的交际行为,自然二者有着直接的兼容性。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形式,既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又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是一种具有一定目的性和倾向性的文化活动。谭载喜说:“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可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对于译者来说, 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谭载喜1986)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准确而巧妙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因素,有效避免文化误解是保证英汉互译成功的关键。

一、关联翻译理论

Dan Sperber & Deirdre Wilson1986年在语用学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由于这一理论对宇宙进化这种最复杂的现象都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Ernst-August Gutt1991年就把这一理论用于翻译研究,提出新的关联翻译理论。这个新理论的研究基础认为翻译是一个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进而得出基本论点最佳关联性是译者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标准。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林克难 1994)。由此可见,关联理论与翻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二、关联、翻译、文化间的关系

关联翻译理论既是认知理论也是交际理论,翻译既是认知活动也是交际活动,而文化是认知与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孙华祥 2001),三者的认知都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架起了文化的桥梁。翻译可以推动文化传播,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翻译是语际交流的手段,促进和丰富了译语文化,本质上又与大众传媒和文化传播关系紧密,相辅相成。翻译作品时,理清翻译活动中的三元关系,找出原文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

三、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中西方文化误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思维模式差异、行为规范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以及语用迁移的影响等,跨文化交流需要语言的转换,翻译是语际间表达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就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再表达的过程(方玉琴 2006),所以说在关联翻译理论看来,翻译也同样是一个具有关联性的推理过程,好的翻译就是一个正确的推理过程,相反,翻译中的文化误解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造成翻译中出现的误读、误译和失真现象。关联翻译理论和方法可以解决文化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的障碍。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误解现象实例,来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提高译文的关联性。

(一)社会文化误解现象

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尤金·奈达 1993) 译者只有熟悉两种文化,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在明示—推理过程中避免误译的现象。

社会文化是指不同的语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对工作和休闲的态度,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特征。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夫妻都外出工作一起挣钱养家,经常会用“two incomes”指“夫妻双方都工作而获得的两份工资”。翻译时如果不将这个特殊引申词义体现出来,中国读者就不能完全理解真正的内涵。

About 75 percent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ttend“free”(tax-paid)

government institution.中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较为淡薄,英国人纳税意识浓厚。这种差异导致中国读者对“tax-paid”一词理解上的失误。译者将“tax-paid”理解为“交税”。但从逻辑上来推理,这种理解是说不通的。根据上下文得知“free”即免税,为什么还要“交税”?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办的学校都是由纳税人上交的税来支付各种费用的。因此,该单词是“由纳税人上交的税支付”之意,可以翻译成“从税收中支付”。

某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快下课时一个同学说到这句话“Where’s the beef,Mr.Zhang——where’s the beef?”来讽刺老师的讲课。从字面上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牛肉在那里,张老师——牛肉在那里? 结果中国读者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原来它是一个俚语,意思是:你讲了那么多,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所以在交际中译者对习语、俚语含义的正确理解,才能把握原文作者的明示即最佳关联, 使译文符合原文作者的意图, 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对等。

(二)物质文化误解现象

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任何民族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它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话题,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民族有自己的居住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已经随着两种文化地理距离增大,不同之处越来越明显,造成文化的对等性减弱,翻译的难度增加。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周末和工作日是区分很清楚的,主要区别就是工作和休息,所以每逢周五这天都很特别,既是“发薪日”又是“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如果了解这个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It was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

AnAbominable Snowman was witnessed by a naturalist last week in the Himalayas.这句话中的“Abominable Snowman”一词,会翻译成“可恶的雪人”,出现这一误译是不了解在喜马拉雅山一带出没的“白毛野人”。

汉语中“红娘”是指促成美好因缘的人,而在英语中go-between和 match-maker还表示“中间人或掮客”之意,所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他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见产生词义联想失误或缺乏适宜的文化意象,就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误译现象。

(三)生态文化误解现象

生态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属性也会有区别,不同民族的语言以及不同的情感色彩。

中国人参加婚礼,对新娘和新郎表示祝贺,会说“恭喜恭喜”,而英国人对新人表示祝贺时必须得注意:对新郎说“Congratulations!”很合适,而对新娘不能用这个词,因为它变成了贬义词(意为:挺有本事呀,钓到这门金龟婿),对新娘表示祝贺可以说:I wish you every happiness or all my best wishes.

这句话的词语蕴含了民族文化涵义,如果译者缺乏源语文化背景知识,就很容易出现文化误译现象。

伦敦在公元一世纪时是一个重镇,所以在句子The Romans made London theircapital soon after they landed in Britain in the first century.中“capital”一词会误译为“首都”,出现误解原因是缺乏原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两种文化在词汇的使用、思维表达习惯方式上各有特色,只有深刻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才能避免误译。圣经故事里讲到耶稣有一个徒弟叫Thomas,这个人生性多疑,对什么都不相信,如果看到这个句子 “My teacher is a doubting Thomas.”就会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有责任在熟悉源语与译语文化的基础上为异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风俗习惯文化误解现象

风俗习惯就是普通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现象和精神文化现象。有些风俗习惯是译语文化中根本没有的,有些则在不同程度上有别于译语文化。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如果译者缺乏源语文化,不能在译文中很好传递原文信息,会导致原文与译文不能得到最佳关联,造成误译或读者对译文信息理解上的困难。

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不仅会造成信息弱化或流失,而且导致信息错误。汉语中的“黄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代表明亮和富贵,一种是表示低级趣味、庸俗。比如说“扫黄”指的就是消除有色情、不健康内容的作品或行为,如果把“黄色电影”译为“yellow movies”会让外国朋友不理解电影难道还有颜色,理解不了特定内涵,如果译为“pornographic movie”就不成问题了。

在英国,槲寄生常用于装饰圣诞树,圣诞节这天,当你和另一个人被发现站在槲寄生下时,就必须接吻。规则就是这样,没有商量的余地。人们为什么要在槲寄生下接吻呢?这要从基督教前的欧洲说起。当时,槲寄生象征着阳刚之气,象征着浪漫、活力和生育力。从此,人们相信,槲寄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开始一段浪漫情事,所以就演变成槲寄生下接吻的习俗。最早对于在槲寄生下接吻的文字记载始于17世纪的英国。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个风俗,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It was a bough of mistletoe that Angel had put it there.”(是安吉尔挂在那儿的一枝槲寄生。)

四、规避文化误译的方法

(一)文化对应策略

文化对应策略就是用目标语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和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这种文化间的比较和解释,让外国朋友接受中国文化,产生亲近感。

把中国的孔夫子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作比;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罗密欧与朱丽叶;将中国的江南水乡杭州、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将我国南宋时期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高僧济公比作英国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罗宾汉等。如果翻译“济公劫富济贫,深受劳苦人民爱戴。”译为:Ji Gong,Robin Hood in China,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这样外国朋友就能清楚地记住中国的济公了。

(二)改写策略

改写的前提是不改变原文信息,只是对原文中跟译语习惯不符的词汇、句子、语序等加以必要的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给外国朋友介绍我国著名旅游景点杭州西湖,要介绍总面积、南北长度和东西长度,原文是三个句子,译文就要改写成一个简单句的结构,这样就显得简单明了,主次分明,符合英语逻辑严谨的行文风格。译为:The West Lake covers a total area of 5.66 square kilometers, with 3.3km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2.8km from east to west。

(三)解释策略

解释就是通过补充、说明、增加信息量等方法对中国历史文化作进一步的阐释。一些中国人了如指掌的信息外国朋友却可能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对此背景知识作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

介绍中国的皇帝秦始皇,就要补充信息,如Qin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这样外国朋友很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个中国的历史名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茶分为白茶、黑茶、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和砖茶等很多种类。而茶是中国的国饮,外国人一般只知道红茶和绿茶。翻译时就要对花茶、乌龙茶和砖茶稍加解释,使读者对中国茶品有了初步了解。译为:Tea from China falls into five major categories:Black tea, Green tea,Flower tea(dried flowers are added to base tea), Wulong tea(a semi-oxidized tea) and Brick tea(tea compressed into the shape of a brick).

(四)迂回释义策略

迂回释义策略就是把本来不好表达的句子用更高明的手段替换,弥补中西方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不足。

在汉语里常说的 “他俩是连襟。”和“她是我的小姨子。”这两个句子中,我们发现汉语中的姻亲亲属称谓“连襟”、“小姨子”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为了补偿由于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空缺,我们可以采用迂回释义的方法,译为:Their wives are sisters.和She is my wife’s younger sister.

(五)文化近义词替换策略

文化近义词替换就是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或句子用译文中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文词,以保留原文交际意义。

英语句子“Tom is as thin as a shadow.”中国读者很难理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汉语里没有这样的表达法。如果你要了解短语“瘦得像猴子”,对应的英语是“as thin as a shadow”就可以充分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文化意义了。

(六)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就是要求译者的译文缩小文化差异,符合译语文化价值观,能让不同语言的读者读懂并接受。如要翻译: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的深圳涌现。如果译者不了解英语的修辞习惯上用“like mushrooms ”表示“雨后春笋般”而随意用“like cucumbers”,会译为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cucumbers in Shenzhen of China.这样的译文会让外国朋友难以接受,因为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关联翻译理论为文化误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翻译实践中译者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新的方向。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人们都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1984)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为了避免在翻译过程中犯错引起误解,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两种语言顺利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这就是语言和文化不能分割。

[1]Sperber Dan & Wilson Deir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2]Gutt 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16.

[4]谭载喜.文化对比与翻译[J].中国翻译,1986(5):8.

[5]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10.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72.

[7]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7.

[8]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毛荣贵.走出翻译的误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0]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3]孙华祥.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1(2):28.

[14]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117.

[15]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2.

[16]方玉琴.认知语言学与文化差异的语言翻译[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9.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istranslation and avoid method

BAI Yu

(EnglishDepartment,Lanzhou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Lanzhou730000,China)

By studying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Relevance-Theoretic Translation Theory,the paper find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the main task of translator is to find out the relevance,especially the optimal relevance among the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the readers’ cognitive context and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e,th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translation phenomenon in material culture,soci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ulture,puts forward to avoid unreasonable mistranslation,prevents loss of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and misleading,and guides to establish optimal relevance,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avoid cultural mistranslation,which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using standard language,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and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relevance-theoretic translation theory;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evading method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31

2015-12-13

白玉(1970—),女(汉),吉林四平,副教授,硕士

H059

A

1009-8976(2016)01-0108-04

主要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