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策略
2016-03-29栗书巧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而小学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教师能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养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 应着力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
1.1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就在强调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其实就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所感知。例如通过语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自行扫清文字障碍,面对教材难点可事先进行思考,对思考而不得知的内容进行勾画,以便在听课时做到有所侧重,这样可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但有人认为小学生年龄小,不会预习,常常会半途而废。这种观点和认识是不全面的。固然在初期阶段,小学生不懂得预习,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完成预习。可以先从小范围的内容预习做起,让学生感知预习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预习的习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预习的时间不用太长,以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1.2细致观察的习惯。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只有细致观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留心周围的生活。要引导并提醒学生去观察,比如或观察植物的外形,或观察动物的动作,或观察不同事物的区别与特征,也可从所认知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入手进行观察。
1.3勤于动笔的习惯。小学生记忆性好,但记忆周期较短,即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时候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要用笔记下来,所记的内容要有条理,地方要固定,以备所需时方便找到。人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阅读时,遇到较好的词汇或精彩的片段,就可以用文字批注或摘抄等等;另外学生和家长或同学一起外出时,遇到优美的景物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时,都要用笔记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简单的一句话都可以。这样慢慢地就会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了。
1.4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不要累积或羞于向老师发问,要敢于提问,善于发问,否则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就很难解决了。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的确,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问,就证明你已经学会思考了,思考之后不得知才会形成疑问,经过思考并产生的疑问,往往会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发问或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使学生养成敢于问问题的好习惯。
1.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通常情况下很“懒”,总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工具书,然后让学生讲解所查字词的含义;或定期开展查询工具书比赛,在比赛意识的驱动下,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非常主动地去查询工具书,这样学生常常会被工具书的威力所折服,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记得很牢固。
1.6背诵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欣赏、去背诵堪称经典的优秀诗文。因为识记和背诵是语文教育最好的方法,只有读得多、背得多,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养成背诵的好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2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2.1要做到反复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只有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好习惯才能真正养成。
2.2坚定学生意志。坚定的意志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前提,如果意志不坚定,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一句空话。小学生年龄小,往往会出现意志动摇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或通过讲解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坚持下去。
2.3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习惯的养成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刘珍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21.
[2]武红霞.略议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J].学周刊,2011(6):90~91.
050800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西北街小学栗书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