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学校教育之教养观

2016-03-29邓传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养教育者

邓传芳,张 训

(1.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2.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论高等学校教育之教养观

邓传芳1,张训2

(1.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2.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教养,但教育和教养之间又有着直接的联系.受制于当下扭曲的人才观、偏离的成才观、错位的教养观之影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对大学生教养培养功效锐减的困境.为此,需要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群体着手,最终养成健康的教养观.

大学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养观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先生在广东药学院作报告时直批很多中国人接受了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养.他特别提到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有教育,没教养.黄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家企业宁愿花高薪高成本聘用韩国人和日本人也不愿聘用中国人,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的敬业精神劳动态度远远不如人家.人们由此也能联想到当代大学生漠视师生情、同学情乃至亲情的诸多案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多年来我们始终以龙的传人引以为豪,但如今国民的文明素养却引起世人的质疑.或许在自己的国土上,人们对日积月累的一些陋习,似乎习以为常,一旦走出国门,放在世界文明大背景下去比对,就会发现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是什么?教养又是什么?有教育就一定有教养么?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知识,所谓教书育人是也,当然这是传统的理解,但授业、解惑始终是教育的目标.教养是什么?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别人,表现在行为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教养不仅是人们谦谦之风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修养等内在品质的彰显,只有充分尊重别人,才能做到自尊和赢得他人的尊重.设想一群没有自尊的人会互相尊重吗?由此,探究教育的本质与教养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教育的内涵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育只注重知识,不注重道德修养,不仅会招致困惑,而且无法使受教育者获得起码的教养.如果受教育者缺乏教养,他就不能建立起起码的自尊,也就不会尊重别人.在我们看来,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即许多专业培养模式正演变为向社会输送应用人才的速成模式.虽然大多高等院校注意到学生思想修养的重要性,并在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过程中谋求构建学生思想品质等道德教化体系.然而就笔者所调查的结果来看,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都停留在对学生苍白的说教和硬性干预上,诸如封闭式校门制度、驱赶式早操和晚自习制度、扫荡式的宿舍检查制度和撒网式班级考核制度等等.当然许多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这种做法的流弊,但往往受制于急功近利的教育速成模式和大多高等院校长期积淀的“重教学轻教育,重教务轻学工”的管理模式,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教养没有具有建设性的做法.当然我们亦反对将上述学生管理模式简单归咎为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在我们看来,此种言论实在是推托之词,甚至可以说是轻率之举.我们认为,对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如何形成以及科学、理性的教育模式如何构建的探究是分析高等院校学生教养观养成的重要途径.

2 高等学校教育观之现状

事实上,在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以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为战略目标的高等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教养方面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一味追求就业率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意识到大学是培养现代人教养品质的一块重要阵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大多数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教养形成的影响.

2.1偏离的成才观

实践中,衡量一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往往是这个学校的就业率.笔者目前承担高等院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得以和诸多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归结起来,家长往往最想知道的就是孩子的就业前景.一些院校在招生宣传中也大打就业率的牌,诸如连续几年获得省就业先进单位、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云云,姑且不去掂量就业率的水分,但不能忽视的是有了知识和技能不代表有教养,更不能忘了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的噱头引人入胜.不过,当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谋生手段时,它将改变大学教育的初衷,使得校园弥漫着浓重的金属气息.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境极可能致使“教养”这一美好品质的培育和养成的水土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这一点特别体现在高等学校教育环境里,例如:随处可听的爆粗口;在教学区风驰电掣的驾骑摩托车;对过往老师的视若无睹;校园里的短裤搭配夹脚拖鞋、女孩的寸头男孩的“黄毛“;校园石凳和行人道上随处可见的果皮纸屑等等.大多数同学就连宿舍内务这种事情也很难与别人建立合作关系,”分而治之“,决不顾及整体.更不用说课堂上教师在上面讲课,下面学生各行其事了;校园里学生碰到老师装作不认识的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

2.2扭曲的人才观

当下,很多学生包括家长都把接受教育当作求职的手段,在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实情况下,有一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报考应用型专业未尝不是一条终南捷径,只要接受了技能教育,就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岗位.在社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的今天,以技能之有无和掌握熟练程度为标准的招聘录用人才逐渐成为了社会规则.这一风向明显几乎带动了整个校园风气,学风也为之一变.许多学生不在重视理论性课堂,而是热衷于多学一些求职技能.甚至出现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艳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有的干脆想方设法转学过去.这种把教育当作求职工具的功利性必然影响到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来.由此,目前高等教育界所存在的追求就业率的行为也就可以寻找到现实的注脚了.

2.3错位的教养观

如果说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教养问题或者都没有为此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也是不切实际的,关键是教育者教养观是什么?左右教育者教养观的因素又是什么?客观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养观不可能与世隔绝,也会受到民生世态影响,因而在当下,若养成根深蒂固的教养观是艰难的.在更多情形下,受校园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不少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养观也可能出现错位现象.如教育期望上的理想化倾向;教育目标和择业意向上的功利化倾向等.

正因为当前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使得教育者在面对如何使受教育者成为不仅有学识同时有品位的人时会面临众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惑.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或者说教育者和教育改革事业是否已经澄清了自己的教育指导思想、生成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才是塑造健康教养观的关键所在.在我看来,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在一个时期踟躇彷徨,与一些教育工作者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和理想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平均主义的工作方法不无关联.总而言之,自以为对当前的形势理解的较为真切而事实上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没有能力透视事物的本质,以致背离了“实践优先,开放创造”的理论境界,教养观的错位甚至流失就在所难免了.

3 如何正确树立高等学校学生的教养观

鉴于如上述所论的当前高等院校学生教养的缺失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和教育者的教养观的错位甚至流失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应当为高等教育中教养观的树立厘定一个较为妥当的运行思路.

3.1教育者教养观的形成

高等教育良性教养观养成的前提是教育者自身教养观的肃正.这里的教育者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即包括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甚至社会大环境,也包括具体实施教育工作的个体.高校体育文化设施是否完备,高校校舍、宿舍、图书馆、食堂等设施是否具有人性化气质,哪怕是校园道路两旁的路灯能否在夜幕降临时准时亮起,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修养.对于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个体,各级领导、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甚至门口的保安人员都会成为影响乃至培养学生教养观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需要将改革的新理念真正融入到多有工作者大学校园里的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中去.为此,应该让教养理念深入教师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心里,“欲立人必先立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养观.很难想象一个自己都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人会给别人以准确的方向指引.正如史怀哲博士所言,“教养孩子的三大原则:第一是身教,第二是身教,第三也是身教.”教育者的教养观形成了就有了大学生教养观培养的第一步.

3.2受教育者教养观的养成

苏霍母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与幸福.”[1]由此来看,无论是制度上还是精神上一味的要求学生忍受肉体、精神上的痛苦,超负荷地学习知识的做法特别高等院校是急功近利的速成培养模式都不会是教养观形成的准确途径.日本学者中山昌明曾经说过“现在的老师教学生,都好像将他们拉入自己狭隘的范围里面,并不是引导孩子们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和天分.”[2]

可见,如果我们拿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去要求孩子,只能事与愿违.惟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充实的,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爱自己、尊重自己,爱他人、尊重他人.瑞士文学家霍尔曼?黑塞用极赋文采的语言描述获得教养的途径:“其实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当然,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文学作品,就是逐渐熟悉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3]虽然霍尔曼·黑塞先生具有一定的浪漫情结,但我们认为,读书的确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试想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还会有时间醉心网络游戏或者无所事事的在街上溜达么?当然高等院校学生教养观的养成绝不止上述几种方式,好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比如举办丰富多彩贴近青年心声的寓教于乐的校园文体活动诸如新生节、体育节、女生节等专项活动以及聘请学者举办校园讲座、邀请成功校友回母校进行励志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课堂等等.

总之,教养观的培养是关乎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拼版之一,是关乎全民族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霍母林斯基.幸福的源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

〔2〕中山昌明.教育是什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9.

〔3〕霍尔曼·黑塞.读书,获得教养的途径[J].师道,2004(6).

G641

A

1673-260X(2016)08-0274-02

2016-04-26

安徽省2014年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713);安徽省2015年质量工程(2015zjjh07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养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养方程式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