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29陈兰
陈兰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
陈兰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文章以什么是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入手,阐述了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继而提出了从合理教学设计、设置任务目标、实行有效分组、科学引导、多元评价等方面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高校;公共课教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大学教学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更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迈入大众化,高校过度强调人才培养数量,而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一度出现了企事业单位求才若渴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因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教师应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本文试从什么是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出发,重点探讨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
1 什么是合作式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世界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德国现代教育制度奠基人洪堡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发展科学的合作关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即以教师单纯传授学生知识和理论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理论.他们的这些积极的教育理论观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雏形.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主要以孔子为代表,他们主张实践出真知,并提倡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我国最早实行研究性学习是在中小学阶段,之后慢慢借鉴到大学研究生学习中,并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于研究性学习,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有效推动了我国的教学改革,但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在高校尚属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尤其是在高校本科生推行研究性学习少之甚少.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当前本科教学改革.
1.2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理念和策略.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1].研究性学习对师生来说都大有裨益,一方面,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个人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两种形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倡导团队合作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荣誉感.
1.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学习方法,它与传统的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收集信息的渠道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自主性是指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身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过程.实践性则体现在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以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视角寻找到理论依据.
2.1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者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活动.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团队合作,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其观点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
2.2在心理学上: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发展人的潜能和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由此可以看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此外,他们还主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的人格充分发展上.
2.3在教育学上: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论者非常重视人在亲身经验和体验中主动建构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后现代课程与教学,就是发展创造性组织和再组织知识经验的能力.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允许学生和教师对现有课程进行创造性地重构,以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因此,他们认为,要建构开放性的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让人们探索并尊重彼此的思想和存在感,认可并尊重他人的他性.
3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
3.1合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对待公共课方面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学生认为公共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存在敷衍应付的动机,但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公共课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教学设计.首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研究性学习模式必须要求在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把探索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热情.
3.2设置任务目标,提升学生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设置任务目标非常重要.在设置研究性学习任务目标时,第一,应该考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目标,并且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要充分考虑任务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确保任务目标既有一定的挑战且在能力范围之内.第三,教师设计任务目标时不能过多从形式上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研究思路,会分析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研究过程中不应该限制过死,要给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换言之,任务目标既要体现一定的内涵且可操作性强,同时又不能规定过死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任务目标设置完毕后,任课教师应能清晰地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说明具体的操作要求.其具体要求应涵盖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各时间节点、研究小组的成员及其具体分工、需上交的各类资料等.各研究小组成员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相关任务,并在其他小组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充分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3实行有效分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构成将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否有效开展,以及能否达到其理想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小组分组问题,考虑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众所周知,在大多数高校,学生上课都是流动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课余时间学生大多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但当前微时代的到来,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微信群、QQ群等各种交流方式给学习提供了便捷.考虑以上因素,研究性学习实行差异化分组是可行的.每组挑选一名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这种差异化的有效分组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组内合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合作也要有竞争,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任务分配上,要求两组选用同一个主题,通过两组学生做同一个任务,一定程度上开拓思路,形成组间竞争,同时也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4科学引导,有效推动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惯有的对公共课的不重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任课教师应采取一定的引导手段和措施,有效推动研究性学习进程.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类情况:小组整体积极性不高,通常只有一两个活跃分子,学习任务基本上由一两个学生包揽,其他学生坐享其成.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如果不能进行过程监控,最终考核时也只能用单个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整个小组.此外,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任务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来收集相关资料,对小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避免这种现象的有效手段,就是任务目标分解,注重过程考核[3].如何进行过程考核?即是要学会任务分解,设置好各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任务完成的相关材料等,并要求各小组分阶段汇报小组任务进展情况.这种过程考核方式不仅有助于调动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任课教师督导检查任务进程,便于任课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适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向有效学习发展.
3.5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合作式研究性学习重在研究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其评价不能单纯只看最终结果,应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课程最终评价中,我们应适当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尤其是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应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体现肯定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评价导向.对于评价方式的侧重点,任课教师应提前告知,便于学生了解并注重团队合作.此外,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开发利用,如可以把学习成果整合进课程的教学资源中,作为后续课程的支撑,供学生分享借鉴.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以其他形式展示推广出去,如参加学科竞赛等.
〔1〕张利荣.大学研究型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李亚玲,王东杰.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24-27.
〔3〕王丽.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以高校公共选修课为例的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03-106.
G642
A
1673-260X(2016)09-0218-02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