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刊阅览室阅读秩序管理探析
2016-03-29张玲玲
张玲玲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高校期刊阅览室阅读秩序管理探析
张玲玲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社会的大步向前迈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促使网络电子期刊纷纷涌现,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相比,具备诸多优点,相应的也是师生所追求的目标.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下,以高校为主的图书借阅量在一定程度上受网络期刊兴起的影响较大.近些年,纸质书刊的图书借阅量大幅度降低,反而以电子期刊借阅量逐渐呈增加,这种形式的呈现使得纸质期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于学校图书馆而言,期刊室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最大程度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国高校应基于实际情况记性生态图书馆的初步构建,同时对于其中的管理更应注重科学、合理,借助院校现有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进行期刊阅览室的构建,进而使得期间的自动化以及生态化管理呈现主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现代化的局面,以此为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提供便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读室;管理
不管身处何地,教育人士或是在校学生均明白期刊阅览室在我们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科研服务过程中同样需要借助图书以实现其相关理论的证明,对于进行服务学生来讲,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期刊阅览室的实时监管,特别是进行图书借阅的登记与实时记录环节,对于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进行统一说明,并进行图书馆现有书籍的实时看管,在此过程中也应进行相对较为繁琐书籍的优化配置,进而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提供便捷,相应的应加大对电子期刊的统一管理,将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其中,以此使得电子期刊特有的功能得以充分展示,进而为学生扩大知识面奠定基础,以下即为汇总的目前高校期刊阅览室的基本情况:
(1)两者共同存在.社会的大步向前迈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促使图书馆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因而,对于图书馆在进行纸质期刊的回收相应的还伴随着诸多电子期刊的获取,高校师生进行知识的查阅更加快捷方便是其最终目的.图书馆尽管受网络的制约,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未因其而不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纸质期刊尽管相对较为落后,但是不能取代的.然而对于高校而言,应进行两种期刊方式的共同发展,以此为师生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2)电子期刊发展迅速.电子期刊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出版物,把文章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搜索和阅读,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阅读要求.电子期刊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利用网络储存海量知识,内容上声、图、像并存,可以为读者提供各种阅读感受.所以传统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是导致目前图书馆电子期刊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3)纸质期刊发挥重要作用.纸质期刊是我国最传统的期刊种类,期刊的出版时间分为周刊、月刊、半月刊等,所以纸质期刊内容涵盖广、内容新颖.纸质期刊是汇总了多个作者的写作精华,内容重复率低、实用性高.
1 期刊阅览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刊少人多矛盾的出现
社会的大步向前迈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上升,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高级院校每年的招生计划,国家以及学校对图书馆资金的投入并未受在校师生人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供不应求现象的呈现.另外,诸多学生在夜间经常选择去进行相关书籍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图书馆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对于期刊阅览室而言,尽管其涉及面相对较广,但其中的专业性书籍却相对较少,以此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
1.2期刊损坏现象严重
图书馆通常采用自由选择的形式,进而使得师生在实际图书借阅过程中更加便捷,然而,这种形式使得师生在图书借阅完毕之后对图书进行随意放置,并没有按照规定的位置进行排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期刊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将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目前的管理技术与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即为自动化程序的兴起.通过各种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对各种图书的管理水平以及利用效率等.但是,当前很多期刊阅览室的信息化水平都相对较低,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影响到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 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2.1积极应用电子扫描技术提高登记工作水平
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期刊书籍查阅过程中的用户登录工作的实时监管,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实际应用,以完善图书阅览的实时登记工作,最具代表性的即为电子扫描技术,进而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阅览室的相关秩序更加科学、合理,因而,高校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师生借书卡的统一办理,使得人手必备借阅证,进而为师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提供便利.
2.2加强图书借还管理做好复印服务
图书管理中,借还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对于不同图书的借阅方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对图书的归还期限和归还方式等予以明确,以提高图书借还的规范化水平和管理效率等.另外,积极的借助一定的新型技术手段来对图书进行管理.学校可以建立一定的图书借阅还系统,对各种图书的借阅以及归还情况进行实时的在线管理,以及时了解不同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
2.3利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图书馆期刊上机模拟阅览室大厅
高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以此使得模拟期刊阅览室的充分呈现,相应的使得图书馆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在此过程中,应进行相应账号、密码等相关数据信息的正确输入,系统进行实际验证之后便可直接进入主界面,相应的在进行图书借阅完毕的情况下,应进行相关的规定操作,最具代表性的即为借阅证实时扫描,相应的对于之前的相关登录信息在进行程序关闭的同时也会进行自动删除相关信息的功能,另外,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图书馆的统一管理也显得更加方便、高效,不仅使得工作人员现有的工作量以及压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其工作效率的得以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期间的细节部分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2.4构建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更好的进行图书管理
为更好的进行图书管理,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在系统中,结合阅览室日常图书借阅以及归还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模块,包括图书借阅模块和图书归还模块等.学生在进行图书借阅的时候,需要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利用系统,可以对学生的信息在access基础上实现更加方便的管理.高校还可以在图书馆主机旁安置相关服务器,建立可视化界面,方便学生的各项操作.阅览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进行构建计算机数据表,特别是在读者表、管理身份表和阅览读者表等方面,也可以使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实现,方法是很多的.需要注意到的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数据所对应的功能予以明确,以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另外,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查询技巧.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及时的从海量信息重快速、准确的查询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不同图书借阅者的姓名和具体的借阅时间,以及相应的归还时间等.对于相关信息,还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表格化处理和妥善保存.
2.5逐步建立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量化管理模式
当前,随着高校建设水平以及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期刊阅览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这一情况下,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学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逐步建立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量化管理模式.对于阅览室日常图书的管理情况,进行相应的信息表格存库和管理.对于日常各种工作场所的数据信息等,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各种数据信息的量化管理水平,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例如一定时间段内不同期刊的阅览人次和不同期刊的平均归还期限等.对于相关的统计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掌握本校师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规律等.以更好的改善阅览室的各项工作,更好的为广大上升提供阅读服务.
2.6加强引导与培训促进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
对于不同的业而言,想要实现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其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就是一个关键,因此实现期刊阅览管理工作也需要相应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期刊阅览管理的水平,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服务质量和价值,就要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提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水平,特别是计算机水平,让他们能够实现更好的管理业务操作,使他们在表格制作、统计分析、数据库分析、数据登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另外还能够有效防止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以及管理不当引起的不必要损失.
3 结束语
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管理的加强和提高,可以实现更加高校便捷的图书服务,也能够实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满足其在阅读方面的各项需求.通过积极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通过计算机更好的实现自动化管理期刊阅览室的功能实现,实现个性化的期刊阅览室服务.同时,更能够让期刊阅览室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的阅读人群提供相应的的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不同阅读人员的实际需求,实促进期刊阅览室服务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量化管理高校期刊阅览室,进而加快和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准.
〔1〕吴其庆.J2EE程序设计经典教程[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78-88.
〔2〕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84-96.
〔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与思想[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54-73.
〔4〕张兵兵,丁锋.浅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02):64-79.
〔5〕姜曼莉.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与形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03):56-78.
G251
A
1673-260X(2016)09-0178-02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