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思考
2016-03-29王向军
王向军
(赤峰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思考
王向军
(赤峰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解决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高校的口碑,加强高校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策略,为加强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重视,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借鉴.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必要性
1.1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更新管理观念
在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平稳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优势,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缺少科学的激励制度,导致人员管理松散导致工作人员散漫、工作缺少积极性效率低下,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缓慢,整体专业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整个图书馆的知识更新与读者服务水平落后于高校的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变革带来了契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正处于快速发展、创新、变革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积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发展的需要,落后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更新管理观念势在必行.
1.2通过管理体制改革顺应高校管理体制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通过高校整合调整,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效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也已经从高校体制改革转变期进入到图书馆管理体制成熟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顺应高校管理体制发展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传统高校的管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高校的体制改革充分借鉴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因此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时更要注重顺应高校管理体制发展变革,使得高校图书馆鼓励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能都与高效的管理体制充分匹配、对接.
1.3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缩小与先进高校间的差距
由于我国高校改革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程度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发展水平,主要还处于模仿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阶段,这制约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现状迫切需要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缩小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继而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2].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依据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门类与数量设置相匹配的系统化的服务部门规模,为高校图书馆藏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应当通过体制改革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切实的以服务为第一,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管理高校教师与学生所需文献的关键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对服务教师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最大的功用,为满足高校师生的文献资料需求做出贡献.
首先,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缺乏健全的人员管理体制,在高校图书馆中常出现一些素质较低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没有对图书馆中的读者进行有效的服务,还阻碍了图书馆的正常使用,其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和专业服务技能较低两方面.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是指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图书馆上班时间,没有严格按照图书馆服务管理要求,对图书馆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当一些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资料和文献时,一些管理人员正在闲聊或者利用上班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而对学生的需求不够重视,或者为了省事提供虚假信息使学生误认为所查阅的文献根本没有或已被借走,还有一些图书馆服务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图书文献的使用,还使图书馆人员在工作期间形成懒散、玩忽职守的现象,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专业技能较差表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图书管理技能,并且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他们主要来自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亲属,其不仅不具备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专业技能水平,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将图书管理与服务工作看做简单的登记、查找、借阅、催还等工作,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图书的收藏与管理、对教师与学生的服务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到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与学校的校风与校貌.
其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的关键问题还表现在图书馆服务管理在体制相对落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发达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采用传统的人员服务管理体制,由于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师与学子提供学习与汲取知识的场所,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使用与图书馆的发展和高校师生的文化丰富程度[3].传统的人员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图书借阅流程较为繁琐,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师生到图书馆内借阅或者学习都要办理相关的图书借阅证件,在借阅过程中需要向图书管理人员出示借阅证件,之后图书管理人员再根据学生的要求搜索其需要的图书,由其他的管理人员去翻找图书再借阅给教师和学生,同时还要对借阅图书与借阅者的证件进一步的记录,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的制约,不仅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阻碍了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鉴于此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中传统服务体制严重缺乏便利性,影响到图书馆管理质量的上升.
第三,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是对图书的管理都采用人进行管理,如今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各种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中的教师与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需要收藏大量丰富的图书文献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单纯用人员来进行图书馆管理是远远达不到有效管理目的的,图书的收藏与保管以及图书的借阅,还有图书馆人员的管理都为高校图书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中逐渐走入困境,不仅无法使图书馆的管理为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成长与发展.
3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人员管理体制,首先需要高校的人力资源部门重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聘用,在招聘制度中严格规定图书管理人员所具备的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要建立相关的人员培训体制,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将培训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才能使其严格按照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4].此外完善图书馆人员管理体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图书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利用一些物质激励措施来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物质激励与工资扣罚作为完善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还应对管理人员实施精神激励机制,使其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能够有效的激励其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
3.2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
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需要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中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制,高校应对图书馆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在图书馆内设置相应的自助服务系统,使高校读者能够通过系统进行自助服务,利用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将传统的图书馆馆证借阅流程逐渐简化,摆脱以往在高校图书借阅中的一系列繁杂程序,节省广大高校师生的宝贵时间,同时在自助服务系统的帮助下学生和教师能够随自己的心意随意搜索需要的资料和文献,并通过系统方便的查出还有哪些与自己所需文献相似的其他资料,因此在高校实施信息自助服务系统有效的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体制,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3.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多数的行业中都实现了大数据控制与操作的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相关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建立相应的人员管理数据库和图书管理数据库,将图书馆人员资料与信息、图书储藏信息与资料等录入数据库[5].数字化的管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体制,完善了人员管理中的人情化管理,完全摒弃传统管理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方式,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字化信息数据很直观的就能体现出来,因此数字化的管理对图书馆中的服务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与约束作用,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与改善,对提高图书馆的功用,发挥图书馆在高校中的知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与时俱进的信息化管理,还加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1〕王方.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
〔2〕薛孟晓.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探析——以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田静,李轩.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5).
〔4〕王晓毅.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角色定位探析[J].科技展望,2016(14).
〔5〕高凡,何雪梅,胡秀梅,李睦,熊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2010-2014)[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2).
G251
A
1673-260X(2016)09-0168-02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