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
2016-03-29韦超
韦 超
(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生活化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
韦超1,2
(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中学生普遍较为喜欢的一项教学活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以及训练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手段,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佳.在高校中,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理论知识显得更加实际.本文详细分析基于“生活化健身”理念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法.
生活化健身;休闲体育;高校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体育专业教育是学生最为喜爱并且教育难度也相对较高的一种教学课堂.体育几乎是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当前我国大中小各类型学校都有体育项目的教育,高校也不例外.随着教学形式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生活化健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育理念之一,有利于改善教育质量、学生锻炼质量,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理念.
1 高校休闲体育教学训练的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有35所左右高校已经建立休闲体育这一专业课程,其中代表性学校主要有2007年获批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获批的沈阳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获批的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获批的淮南师范学院、常州大学;2011年获批的有南京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2012年获批的学院总共有16所,其中代表性有河北传媒学院、吉林体育学院以及湖北大学等等.上诉几乎所有学院所建立的休闲体育专业基本都是以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专业以及休闲体育专业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并且所建立的教育学制为4年.对于这些学校当前已经开设的相关课程而言,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初级形态,但是这一教育专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所以相关的学术性研究并不多,教师的教育经验也严重不足.对此,如何创办具备我国教育特色的休闲体育专业是一项非常严峻的挑战.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的休闲体育教学专业课程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最为明显的现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地位概念含糊,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实现自助式训练[1].在教学时,往往出现教师是课堂中心,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走,这样的教学现状也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最终的训练结果也不理想[2].同时教师的训练目标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能运动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理念教育并不充分.
因为高校当中的休闲体育课程教学办学经验较少,大多都是将理论性知识作为重点,将“健康”理念充满于大多数课堂当中.同时,任何形式的体育教育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的现状也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的休闲体育锻炼以及相关学习理念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标准,往往呈现为呆板式、盲目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独自进行相关的锻炼,不喜欢锻炼的学生放弃锻炼等现象[3].由此可见,这样形式的训练方法显然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导致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对“健康”实际掌握能力较差.
从总体而言,我国许多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很大程度受英美、澳大利亚等休闲体育专业已经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影响,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面,我国许多建设方式、建设理念都是借鉴或者模仿这些国家进行办学.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在目前,我国的休闲体育教学当中,几乎所有的休闲体育专业都是以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休闲体育理念作为做基础的主干性课程.但是各个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所开设的休闲体育锻炼项目并不相同,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许多现代化休闲项目,例如户外运动、瑜伽、台球、攀岩、高尔夫等共识性的休闲性课程,其中有少数院校还开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例如沈阳体育学院还开展了关于大众滑雪、野外生存等趣味性的冰雪项目;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舞龙舞狮教育;山东体育学院开设儿的奥运项目、民间体育、时尚体育等与游戏相关的特色型项目.通过这些个性化、独特性的教育项目能够有效的培养休闲体育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或从事休闲体育工作的指导型、运动型技术人才.在独特方面,我国广州体育学院以及武汉体育学院最为突出,其在我国体育类高校当中所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比较早,并且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相对较为成熟,基本上是2012年以后新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其他院校所参考借鉴的理论依据.但是,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仍然存在师资力量较弱的现象;办学条件较差;休闲体育专业仍然存在同质化倾向;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休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模式、方式几乎相同、这些不良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顺利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2 “生活化健身”理念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优化策略
2.1设计符合实情的教学方案与教育目标
高校想要有效的建设休闲体育专业,就必然需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并科学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及教育方案.高校应当整合俱乐部、学校以及相关企业的教学资源,并与校外企业采取密切的联系,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休闲体育专业的教育会设计非常多方面,高等院校在设计休闲体育专业以及相关的课程时应当遵循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高校的实际教学能力,并将所有教育能力、教学状况进行全面性综合分析,调查并论争,充分了解目前社会上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再按照社会的实际要求,对本校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整改,从而准确定位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为高校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奠定殷实的基础,准确定位教学指针,结合高校的实际教育、承受能力明确教育规模,设计教育目标并制定最佳的教育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应当整合高校的教学资源,全面分析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与当地的企业和相关俱乐部取得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化教学质量.
2.2提高高校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热情
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便是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一规律几乎适用于任何教学,高校休闲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高校中,学生本身就对休闲体育有一定的热情,对此,教师相对于培养兴趣而言更重要的是保持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热情.想要有效的保持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热情,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理解学生对休闲体育有热情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普遍为21岁,21岁的青少年对于竞技的胜利有着强烈的渴望,渴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胜利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对此,教师便可以利用举行比赛进行团队性教学,教师可以将两个班或多个班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休闲体育比赛,比赛的奖励相对而言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求胜欲,适当的激励学生的“战斗”情绪,并在将比赛的胜负与健康挂钩,将“生活化健身”得以体现.除此之外,休闲体育是一项运动强度较高的健康性运动,对于学生的体力、耐力以及速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举行比赛之前需要充分做好安全工作,全面掌握学生的生理状况以及运动能力,防止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疲劳过度等意外性情况.教师的所有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安全前提下.
2.3借助科学教学方法优化“生活化健身”体育教学
善用当前新型的休闲体育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分层式教学[4].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得以成长.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将健康生活充分根深于学生的思想当中.例如,高校教师在实际的休闲体育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动作当中的细节,并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形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动作中的细节,教导学生对该系列动作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教师便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演练,让学生找出小组中组员的优缺点,从而实现相互进步的目的;分层式教学需要尤其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例如,休闲体育教育应当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教学实现分层式教学,先教会学生基本的健康锻炼理念、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在学生理解之后再进行结合锻炼的休闲体育教学,即健康比赛等.
2.4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教学理念对于休闲体育教学的影响甚大,上述已经提到过,当前休闲体育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高校休闲体育教学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不创新,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给学生提供的教学质量较低,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素养,提升对休闲体育运动的认识,利用网络、新媒体了解世界上各类型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筛选符合自己、符合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起到提高休闲体育教育质量的目的.
3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教育的教育水平、健康素质的培养等与学历无太大关系,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质量大相径庭.在高校体育专业中,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提出“生活化健身”理念,教师必须重视大学生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大学生是今后健康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这一身份,重视课堂,制定合理、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例如在相关课程中举行健康知识竞赛、健康知识教育等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专业健康素养水平.
〔1〕李刘思.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3〕刘芳.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冯蕴中,贾文彤.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03):38-42.
〔5〕冯蕴中.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G807
A
1673-260X(2016)09-0102-02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