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适用难点及本土化策略*
2016-03-29王智
王智
“翻转课堂”的适用难点及本土化策略*
王智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其在意识层面上表现为教育理念的落后,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本土化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适用难点;本土化策略
王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系助教,博士(江苏南京210023)。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将传统的“课堂听教师讲授,课外作业巩固”翻转为“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作业、交流、讨论”。“翻转课堂”能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得益于“可汗学院”和“慕课”的推动。“可汗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教学网站,免费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它通过在教学视频中穿插提问、随堂测验和专题讨论等内容,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实施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功能。同时,“慕课”还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让学习者在交流网站上构建起互助、协作和交流的学习组群。此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球教育界日益走红。
一、“翻转课堂”本质内涵的界定
“翻转课堂”是将课堂的归属位置进行翻转。国际语境中“翻转课堂”的本质内涵是将传统的学生学习场所翻转到课堂外可以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仅以学习场所的变化来界定“翻转课堂”的本质内涵,还不足以揭示“翻转课堂”引起的教与学关系的本质变化。
笔者赞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界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即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知识传授的提前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内化程度,提升学习效果。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就会不断地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实质上完成了两次知识的内化: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归纳不懂的知识,在线交流疑难问题等是第一次知识内化;课堂上师生交流、讨论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促使学生再思考再消化是第二次知识内化。两次知识内化将短时记忆的知识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中,经过语义编码把知识长期保存在人脑中,成为个人的永久性知识。“翻转课堂”两次知识内化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备受教育界欢迎。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含义可从流程要素和技术要素两部分来界定,更加科学合理。流程要素主要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第一次知识内化和课堂作业、交流、互动的第二次知识内化”;技术要素主要指优质教学视频的制作和具有在线交流、互动和智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
二、“翻转课堂”的适用难点
在“翻转课堂”浪潮的席卷之下,我国部分中学、大学纷纷引进该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特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该教学模式至今仍未在我国广泛适用。究其原因,可从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
(一)意识层面的适用难点
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相匹配。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身及其价值以及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1]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直接影响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美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注重个体发展,关注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等为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虽然它能够迎合应试教育的需求,但却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体验、感悟、内化和实践的自我提升过程,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高效的思维能力。而“翻转课堂”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对话、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培养和已经习得的学习经验的参与,提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不匹配,必然导致其在适用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引进“翻转课堂”的五六年间,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和个别学校试验阶段,未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中。
(二)实践层面的适用难点
1.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是制作一个或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它要求教师不仅会录制视频,还要求录制的教学视频结构合理、主题深入浅出、视觉效果佳、互动性强、讲解形象生动等。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会用视频软件插入图片、制作音频、录制视频、设计交互和编制测验。美国因为有非营利性“可汗学院”的支持,能够解决各学科高质量教学视频资源的研制与开发问题。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可汗学院”这样的非营利性视频开发机构。因此,教师在适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且更多情况下需要单靠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来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同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倡导的教师职业能力主要指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艺术表演技巧等,较少关注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正是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导致制作出的教学视频画面模糊、声图不同步、主题不突出、风格刻板乏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翻转课堂”效果不理想。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远程教育学者迈克·G·穆尔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3]“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总结不懂的问题。这一安排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他们需要拥有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能够主动组织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评价等。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究竟如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周丽红等以160名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主学习状况的平均得分较高,但个体之间的自主学习状况差异较大。其中主动学习能力弱,被动学习能力强;女生的学习动机强于男生;理科生的学习自主性强,文科生的学习自主性弱。[4]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大,在课前的视频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不够,导致课堂交流、互动环节无法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视频中的基础知识重新讲解,打乱了教学计划,降低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三、“翻转课堂”适用时的本土化策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教育教学适用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本土化过程。对“翻转课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其所蕴含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促使我国教育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一)意识层面的本土化策略
教育的目的并不仅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点。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正是“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最好体现。混合式学习包括了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混合。在混合学习中,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学习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相融合;既创设了网络学习环境,又有传统课堂环境。从学生视角看“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步调观看教学视频,开展网络学习,完成知识传递;在面对面的课堂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协作下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内化。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正是网络学习与传统面授的结合。[5]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使学生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层面的本土化策略
1.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前一般由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大多需要教师亲自录制。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结构设计、互动交流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是“翻转课堂”有效适用的保障。在培训内容上,应当包含“翻转课堂”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科适用性问题、课堂活动的结构设计、学校考评机制、教学视频制作技术、微课和慕课等内容。其中,应重点培训教师的教学视频制作技术。在培训方式上,应当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讲解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实际操作能让教师切身体会视频制作软件中各个工具的具体用途和操作技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培训者求教;在效果评价上,建议采取客观灵活的过程性综合评价形式,如制作的教学视频质量是否精良、课堂互动策略是否得当等。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弱,这也是“翻转课堂”在被引进五六年后仍未广泛推广和适用的原因之一。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益。首先,教师应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和指导计划,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在课堂讨论、交流中,需要学生具备协作学习能力,以充分感受在互动中获得的学习成就体验。另外,应采取一定的监督和督促措施。教学视频网络平台应设置对学习者进行监督的功能,保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次数等。除了教师的监督之外,建议家长也应参与其中,积极督促学生学习,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列入期末的成绩考评中,且所占比例可适当加大,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培养和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指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6]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适用便是最好的证明。尽管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现象,但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改进的课程实验后,一定能够探索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教育信息化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富强.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启示——兼论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王东.翻转课堂与洋思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3]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周丽红,吴筱萌,尹欣.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研究——以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为个案[J].远程教育,2010(6).
[5]曹晓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 ness/htm 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 m l.2016-03-11.
责任编辑:苏航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6-0009-03
*基金项目: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5年度教研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预审学》教学模式改革”(YB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