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全面爆发,互联网厂商和无人机厂商推动产业成熟
2016-03-29作者吴俊宇
作者│吴俊宇
无人机全面爆发,互联网厂商和无人机厂商推动产业成熟
作者│吴俊宇
无人机行业竞争格局正在调整,一方面是专业的无人机厂商,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的崛起,不少市场专家认为,无人机的“蓝海”再次来临。
纵观当下无人机产业,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竞争由技术比拼和专利打压,转向被产业巨头深入渗透和影响的情境关系。而在国内,也有不少体量庞大的产业大佬参与其中。它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雄踞一方,同时形成了影响中国无人机产业格局的幕后推手团,催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分支。
全球巨头纷纷聚焦无人机产业
日前,谷歌无人机送货项目Project Wing主管戴夫·沃斯(Dave Vos)宣布离职。据悉,谷歌Project Wing的目标是生产一款可以用于送货的无人机,并帮助监管部门规划法律框架,为这种无人机开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说法,沃斯可能是因为感到厌倦而离职。由于无人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硬件,因此压力可能来自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上层领导。
而在今年8月,谷歌宣布,旗下无人机送货服务将在美国展开测试。Project Wing希望在无人机上安装小型廉价的射频收发装置,从而向其他飞行器标记出自身位置,便于从地面控制。这样的装置必须在2020年之前安装在美国的所有传统飞行器上。仅仅一个月后,谷歌的无人机就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展送货试验。
从谷歌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无人机离投入更多场景的实际运用似乎并不远,而且这种运用似乎还在不断加快。目前来看,全球科技巨头和各路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无人机市场,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去年,亚马逊启动了PrimeAir无人机物流计划,可负重5磅货物以超过50英里的时速飞行,并向FAA申请更大范围的室外飞行测试。而在去年7月,Facebook第一架完整的无人机已制造完成,这架无人机的翼展达到了波音737的水平,将向全球最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而在国内,继顺丰推出无人机送快递服务后,无人机在物流市场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京东和顺丰、亚马逊一样,也是运用无人机进行送货的厂商之一。今年6月,京东在江苏宿迁农村送出了无人机配送试运营的第一单。本次试运营共展示了3款无人机,载重从10公斤~15公斤不等,可自动装卸货,送货航程达5公里。
阿里则与国内无人机厂商亿航智控有着合作。亿航智控曾宣布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公司共同探索“LBS+无人机”的智能操控理念,诸如跟随移动端所在的地理位置等。据悉,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自动跟随、自动返航、体感飞行等多种玩法。已经转型为互联网企业的高德公司,如今正试图借力无人机企业,紧随技术前沿。
而百度更是有趣,2015 年 6 月百度外卖服务与智能无人机厂商亿航合作推出无人机送餐服务,用户可使用百度外卖,搜索支持无人机配送的门店,在下单后,配送人员使用手机 APP 输入飞行目的地等资讯,由无人机将餐食送到用户手中。午餐高峰时段可实现 30 分钟内送达。百度在北京市五环的回龙观和西二旗测试无人机送餐,支持必胜客宅急送。
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无人机产业中真正的先行者还是一众无人机厂商。如果要问谁是全中国最低调的科技公司,这个称号可能非大疆莫属了。
作为一家中国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3年销量增长80倍,已经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半壁江山。在消费市场取得成功之后,大疆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包括影视拍摄、农业、环境保护、搜索救援、能源基建、测绘等领域。这从大疆投资哈苏便可见一斑,哈苏擅长生产专业中画幅相机,其成像技术可能会用于无人机相机。
Parrot是除大疆之外在无人机市场拥有份额最大的公司,Parrot比大疆成立的时间还早12年,这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无人机及无线产品制造商,不仅提供汽车制造和城市无人机领域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并且设计、研发和销售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关的高科技应用产品。2010年,Parrot 便发布了首款无人机产品Parrot AR.Drone,不但可以进行高清摄影和影片录像,还支持Oculus Rift 虚拟现实头盔。
3D Robotics公司于2009年在美国创立,是大疆在北美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工厂位于墨西哥。不过在今年,3D Robotics 的前景似乎不妙。在过去一年中,这家公司从美国无人机行业领导者变成了一家疲于奔命求生存的公司。公司管理不善,对市场的预测有误,并且将公司的命运压在了一款不切实际的旗舰机型上。正因如此,该公司在烧掉了 1 亿美元的风投后,依然无奈地裁掉 150 名员工,其原本的宏大战略也胎死腹中。
除此之外,AscTec也在全球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AscTec是德国Ascending公司旗下的无人机品牌。Ascending在2002年开始研发无人机,他们的X-UFO是最早的玩具四轴飞行器之一。Ascending自主研发了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相比来说,Parrot和AscTec两家国外无人机厂商在个人消费市场的涉足不像大疆如此之深,但是这两家厂商恰恰是在ToB领域有着较为长足的发展。
国内国际市场呈现爆发趋势
事实上,全球无人机巨头的角逐也表明,无人机市场正在呈现出全面爆发的趋势。
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无人机变得更为小巧、更实惠、更易使用,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修改监管条例(如降低准入门槛),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预计,至2016年底,美国将有超过60万台无人机用于商业场景。这是已登记的有人驾驶飞机数量的3倍。除此之外,预计将有190万台无人机用作娱乐用途。从全球看,无人机市场预计将达到470万台以上;至2020年,商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亿美元飙升至1270亿美元。
反观国内市场,今年9月8日,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了《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预计2016年可达32亿元。2019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40亿元,未来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其实,国内无人机市场的爆发和国家政策的放开密切相关。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我国低空空域范围提高到3000米,实现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无缝衔接,并指出要支持民用直升机、多用途固定翼飞机和专业级无人机等研制应用,推动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定。无人机的监管政策将进一步明晰,应用于服务与工农业生产的无人机将获得更多支持,促进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
事实上,无人机产业不仅需要政策的放开,更需要后续配套措施的跟进,比如无人机保险等。
所谓的无人机保险是当前保险行业中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领域,可根据无人机使用类型,提供不同保障。相关报告预计,美国无人机保险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超过5亿美元,而全球市场规模将接近10亿美元。在美国,无论是经营咖啡店,或是卡车运输业务,都需要保险提供保障,无人机也不例外,无人机的商业飞控师需要至少100万元的保险保障以抵御风险。
在国内,无人机保险同样也值得期待。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成长较快,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在推广农业植保无人机过程中,维修保养难等售后问题成为了用户的一大困扰。比如产品本身技术含量高、使用门槛高,普及性暂不如家电、手机等产品,一旦损坏,就不得不面临维修网点少、维修费用贵等行业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行业难题,日前国内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与知名无人机企业大疆创新合作,首次针对大疆MG-1农业无人机推出保险服务计划。具体是为农业植保机提供高额维修保障、备用机快速替换、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保险保障服务,解决农业无人机的售后风险隐患。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消费型无人机大多还仅限于拥有自拍及航拍功能,或者纯粹的航模玩具,但是科技巨头们早已为未来的无人机融入了多种可能性。虽然目前送货无人机还受制于空管系统、运输成本、无人机飞控师稀缺等大量问题,但是随着政策的放开和技术进步,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无人机应用的百花齐放,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