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激励学生实践创新

2016-03-29石维香

关键词:小树苗作文课文章

石维香

在现今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脱离现实等一系列的现象。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常常是:出示作文题目——说明作文要求——讨论交流材料——开始作文。由于每次作文课都是走老路,闭门忙造车,以致于作文教学成了学生头疼,老师皱眉的难题。其实,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教者不能总是按部就班,把作文课只当成了“讲作文”的现场直播,忽略“启而不发”的现象,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契机,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教师再加以恰如其分地引导,也许,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这样出现了。

一、开展实践,感受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之不尽。”生活的体验,将使学生收获到真实生动的材料,所以体验生活后再作文,学生自然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这样的作文才会“自然活泼”。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我开始引导。

第一,放手实践,培养自主能力

因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放手实践,将更好地让他们领悟到多样的生活。所以这次帮小树苗找“家”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而生活毕竟如同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时时会转出不一样的图画来。想不到,找“家”的同学们竟然又捧着小树苗回到了教室,原来是因为校园内暂时没有适合小树苗的地方,他们是这样描述找“家”的过程:

学生甲:我们想把它的“家”安在操场上,可是那样会影响同学们活动,而且也不容易成活。

学生乙:花圃里的花草刚请园艺师整修过,不能再随便添加树木了。

学生丙:大楼后是有空地,可是没有阳光呀!

……

同学们滔滔不绝,实践后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而鲜活。

第二,抓住波折,巧设多变层次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应该体现层次结构的多变化,在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的文章往往平铺直叙如一马平川,显得十分单调。这次,正好出现了波折,应该巧妙地捕捉和设计,于是,在小树苗找不到“家”的情况下,我开始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情感:同学们,假如小树苗是有思想的,这时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它一定会说:“哪儿才是我的家?”

生:它也许在说:“让我回家吧!我渴了,我饿了!”

生:它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着急。

情系小树苗使学生们的语言变得那样地充满感情,在他们情感如“泉涌”的情况下,我开始更进一步地深入,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第三,培养毅力,画上圆满句号

文章要想写出深度,应该力求新颖、深刻,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遭遇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使文章思想深刻的过程,在他们垂头丧气之际,我引导他们认识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我的鼓励下,他们又一次踏上了为小树苗找“家”的路。

这次回来时,孩子们的脸上都绽着灿烂的笑,他们居然捧着小树苗找到了校长,而校长竟然孩子气大发地与他们一起为小树苗找“家”,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树苗在幼儿园院门入口处的竹林边扎下了根,小树苗终于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这就是生活!它是那样地丰富,一波三折中蕴含着喜怒哀乐的生活趣味!

二、精心指导,描写一波三折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当是生活实践与写作指导的有机结合。审题立意指导,其实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习作的谋篇布局,教师的“讲”更能促进学生的“练”,除了生活中经历的,还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一步地思考文章的主旨体现,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又安排了这样的讨论。

第一,为什么人们越来越重视植树节?

第二,树木有哪些作用?

课堂外延又一次进行了延伸,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回到课堂时,大家引经据典。

生:树木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生: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所以,绿化家园,人人有责。

生:当年,中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曾有奥委会成员对中国的环境提出质疑,结果,由于中国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向世界证明了:北京奥运就是绿色奥运。只要人人都投入植树运动,我们的环境将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质疑。

……

学生联系实际,将讨论向纵深处发展,这样通过立意的指导,就确定了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习作的谋篇布局,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谈谈这次找“家”过程,再现一波三折的画面。

至此,学生已有了丰富的材料,也确定了中心,此时,只是散沙,还须根据文章的主题,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取舍,这就需要教者相机指导,“小树苗出现在教室里”“为小树苗找‘家的过程”“植树的意义”……这么多材料,谁主谁次?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布局合理?这中间,当然是具有波折的找树苗“家”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参与最多,最直接,也最能体现主旨。在交流、碰撞、汇集、融合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旨鲜明的效果,最后,学生似乎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

课尾,就是学生的作文时间,他们时而托腮凝神,时而轻声讨论,时而奋笔疾书,真是兴味十足,文思如泉涌。实践的源泉,深刻的感悟使得他们真的“下笔如有神”了!本次作文指导课已近尾声,没有预设,没有强制,没有灌输,只是把握了那稍纵即逝的契机,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开发出这样活活泼泼的课堂来,它留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又有几多思考呢?

猜你喜欢

小树苗作文课文章
小树苗活了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树苗
小树苗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