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文物钻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8张海燕
张海燕
文物钻探就是在基本建设工程开工前掌握地下文物分布情况和重要程度,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的主要手段。通过文物钻探,不仅可以调查和了解地下遗迹的分布情况,保障地下文物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为基本建设工程排除可能存在的地下隐患,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铁路、公路、石油、天然气及能源开发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日益增加,新农村、小城镇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许多考古新发现都是在工程建设中发现的,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日益艰巨。作为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必须进行的文物钻探工作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如何加强基层文物钻探工作,确保基本建设中地下文物的安全,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建设部门和每一名文物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一、基层文物钻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前不进行文物钻探
一些建设部门和单位对《文物保护法》认识不够,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为了部门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为节省文物钻探经费,又怕文物钻探耽误工期,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不征求文物部门意见,不经文物钻探,擅自开工建设,致使一此古墓葬被破坏,地下文物受损,使文物研究部门失去了翔实的资料,无法进一步研究。
(二)开发与保护失调
目前的地域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热潮给基层文物钻探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基层的文物勘探工作往往受到当地经济总体目标的影响,政府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办厂,有了这样的“绿色”通道,投资商在施工建厂时就会大幅度减压文物勘探费用,严重影响文物勘探工作的开展,也为地下文物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宣傳力度亟待加强
文物保护宣传多见于省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媒体的宣传虽貌似覆盖面和受众面广,但对基层来说,宣传不到位,甚至毫无作用。原因有两个:一是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
(四)基层文物钻探工作能力不高
文物钻探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常年战高温、斗酷暑,野外作业,工资待遇低,有学历、有文化的年轻人留不住,高素质技工人才培养难。由于地区之间差距,使基层文物钻探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业务能力有限,专业人才急需培养。
(五)文物勘探工作前置条件欠缺
《河南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在进行大中型基本建设时,建设单位必须事先同当地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范围内(包括起土区)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确认无文物埋藏,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方准发给施工许可证。文物保护法虽然赋予了文物部门对基本建设工程文物勘探人权利,但没有强调把文物调查和勘探作为基本建设工程开工的必要前置条件,目前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选址权在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建设单位的基建审请如果得到上述部门的批准,建设单位就可开始施工。
二、加强基层文物钻探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基层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在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法》,使建筑单位在施工建设中更具自主性和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审批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这样就使得宣传的受众面比较广,其效果也就深入人心,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现在的文化遗产,都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文明的结晶,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建筑、伦理和风尚,显示了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文物部门在大力宣传文物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向有关领导宣传加强文物勘探工作、保护地下文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宣传不经过文物勘探的“双面”危害性,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加快形成文物保护的整体合力,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三)加强基层文物钻探队伍素质建设
当前基层文物钻探队伍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文物钻探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应对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基层文物钻探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老旧,在今后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紧跟科学化、信息化、合理化的步伐。要提高文物档案的管理质量,把文物信息很好地保存下来,为历史信息的遗留保管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基层文物钻探工作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基层文物钻探工作切实得以开展,才能确保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实施。基层文物钻探工作虽然面临着诸多阻碍和问题,但是,通过文物钻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能够登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