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2016-03-28王戈
王戈
摘 要:思政教育是各国政府遵循一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通过特定的手段对其社会成员实现从行为到思想、从内到外有目的的影响,使得社会成员符合本国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各国政府也对其高度重视。研究中美影视作品中思政教育的异同,对我国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29-0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们不得不面对打开国门之后各个领域所要面对的竞争,其中很大的一个层面就在于精神文化领域,尤其在对我国青年一代的思政教育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面对所谓“文化入侵”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要找寻我们在该领域的不足并及时调整。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影视作品,试图找出不足之处,查漏补缺,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新鲜血液”。
一、影视作品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如今的电视、网络,人们传递和接收信息的形式也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日益变化。影视作品,作为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不断地占据大部分人的休闲时间,即便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随处可见手捧手机浏览各种影视作品的人们。根据一所大学所做的一份在校大学生电影消费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131人中只有3人表示不喜欢影视作品;所观看电影所属地区对比,国产53.44%,欧美34.35%。而在另一份调查报告中,业余生活选择观看影视作品的人数高达81.82%,其中国产36.36%,国外63.64%。由此可见,影视作品目前已经占据了在校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生活,且接受度很高。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就说过:“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在教什么。”青年大学生往往是一个国家最富有活力的群体,其思想也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大学课堂的思政教育课程很难让他们坚定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随着近年来影视作品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思政教育作用也日益明显,有些高校的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
二、美国影视作品为何饱受我国大学生的青睐
美国,无论从经济领域还是人文领域来看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由于其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科技水平使得其在精神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其影视作品不仅仅为其本国人所推崇,对世界的影响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美国大片”深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并且以每年1~2部的速度不断冲击着国际影视市场和人们的眼球。美国影视作品为何会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综合来看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一)高度发达的商业运行模式和科技水平为其提供了基础
美国高度发达的商业运行模式使得其产品的定位不仅仅只是针对国内的市场,从影片前期的宣传到最后的投映,处处都蕴含着各种肤色、各种文化的影子。比如我国近几年引进的美国大片中无一例外的都有中国元素存在,《2012》中的中国制造、《变形金刚》中的牛奶、《生化危机》中的中国影星等。再加上好莱坞梦工厂的强大技术支撑,从影片动画的制作和特效的处理,到拍摄的手段和手法中种种高科技元素的应用,都为观众营造出了各种精彩刺激、险象环生的视觉冲击场面,再配合上现代光电、影音技术,这些都紧紧地抓住了观众们的眼球。
(二)丰富的内容让其足够吸引更多的眼球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使得各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交融。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这就使得美国的影视产品有了得天独厚的包容性和广阔的创作空间。从对远古文明的探索到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从对人性内心的思考到寓教于乐的卡通动画等,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人类所共有的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自身的探索心理。除此以外,世界上大部分纪录片也都出自美国,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这些纪录片让人们全方位地了解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社会是怎么运行的。这些纪录片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世界,更是向世界推销了美国,特别是关于美国社会的纪录片,让世界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美国、关注美国。
(三)很好地兼顾了艺术、思政两者,做到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一位美国的前高级官员戴维·罗斯科普就曾表示过“未来世界的文化必然是美国文化所支配的”。可见,美国虽然没有我们这么明确的思政教育概念,但其理念是相当明确的,可谓没有思政教育之名,却有思政教育之实。如果我们深入观察,就会明显地看到其影视作品所传递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世界大战》《2012》等科幻灾难片里美国是地球的坚定保卫者,带领全世界共渡难关的领导者;《独立日》《超人》等则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突出自我彰显个性;美剧《国土安全》《暴君》则是直接展现出美国全球正义使者的形象。诸如此类的影视作品都很好地传递出了美国所尊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和价值观,也向世界展示出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能力和极高的精神文明高度,传递着“美国精神”,给世人塑造出了一个“完美国度”的形象。
三、浅析我国影视作品中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未能很好地平衡“政治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书记这里说的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成“商业价值”和“政治价值”。“商业价值”主要就是影视厂商对利润的追求,“政治价值”就是各国政府通过影视作品对观众进行的思政教育。我国自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之后,经济水平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喜好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即普通消费者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向往和文化影视产业对产品商业价值的追求。这就使得我们之前的很多“红色影视”作品由于其“政治价值”成分过于庞大,未能很好地兼顾“商业价值”而不再具有以往的吸引力。尽管我国影视作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与“美式大片”相比还是处于下风。
例如,我国影视作品中出场率很高的抗战题材影片,以往对于英雄的塑造往往比较生硬,喊口号、重说教,使得人们难以接受,觉得“英雄”离自己很远,难以触及。但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变,涌现出了一批品质优秀的作品。例如《亮剑》中对主人公的塑造,他不再一板一眼,声色僵硬。而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对待敌人他立场坚定,对待亲人朋友则有情有义。使得观众不再觉得他离我们很远,而是觉得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个和我们相差无几的人,在观众内心就拉近了和影片的距离,寓教于乐,结合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情节设置的人性化,使得影片很受欢迎,在兼顾了“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内容和素材选取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让人津津乐道的演义故事,有着让人神往的神话传说,有着古今文人创作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文化宝库。但一直以来,我国观众对国产影视作品的评价往往不是很积极。影视作品的主题往往是扎堆出现,造成审美疲劳,缺乏创新性。相反,没有这些文化沉淀的美国却拍出了《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以我国文化元素为题材的影片,大大赚足了我国观众的眼球,当然,其中加入了国外的一些价值观念,削弱了故事本来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四、基于影视作品对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影视作品的利用,做到书本和影视作品动静结合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采用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讲授也是基于课本教学。意识形态教育大部分采用直接灌输的形式,形式生涩,效果低下,课程接受度不高。面对新形势,高校应该加强对影视作品的利用,比如选取优秀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讨论,组织学生深入实地感受革命精神,设置情境让学生编排爱国主义题材小话剧等。青年学生充满活力,应善于引导,运用这些接受度较高的形式让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念根植于其内心,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二)开设影评课对学生进行引导
尝试开设话题讲座,请专业老师对一段时间内受众度较高的海内外影视作品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专家老师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对一些模糊和掩盖性较强的细节进行剖析,去伪存真,还原真实,让青年学子看清本质,避免盲目性的接受。面对文化的碰撞、国家间意识形态的竞争,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积极引导。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加深,使得一味的封堵不但从技术层面难以实行,而且在效果上也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得到了消极的效果。面对时代的进步,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变堵为疏,在技术层面上也容易实现,对内使得社会的接受度更高且不会出现抵触情绪,对外则彰显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对世界文化的包容。
青年学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继承者,其自身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也较容易受到影响和利用。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让其不仅具有建设国家的能力,而且具有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优秀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何小勇.电影媒介中的思政教育——中美电影中的思政教育比较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
[2] 刘一平.规避与应对——论美国影视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5).
[3] 黄小铭.影视作品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4] 方丽香.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青年科学,2014(12).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