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之我见
2016-03-28杨晓秀
杨晓秀
摘 要: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个性、备受瞩目的学生群体,同时也是管理工作中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本文调查了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一、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现状
1.从高校招生规模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我国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艺术专业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虽然降低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让更多学生有进修机会,但同时也不可避免招收进来的少数学生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增强、管理压力加大等问题。
2.从家庭教育背景分析
艺术类学生大多出生于富裕家庭,备受父母关爱。因其专业的需要,他们常常参加各种比赛,父母在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错位。如重视结果,但忽视了子女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一味满足子女的需求,宠溺孩子,导致学生个性缺陷。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学校就应该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义务,对孩子撒手不管。他们不知道,如果学校和家庭之间不能协调一致教育学生,只会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愈加困难。
3.从学生自身特点分析
艺术专业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敢于尝试新事物,但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随意、散漫。因为学业的压力或者各方面原因,在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他们常常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是同学口中不合群、集体意识淡薄、独来独往的群体。
二、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学生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跟上社会改革创新的步伐,仍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数管理者在工作中多凭个人管理经验来解决问题,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问题不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2.信息化技术的两面性
信息化技术在不停地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在大学生中逐渐普及,艺术类学生作为其中一员也不例外。信息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自制能力不足的大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种伤害。例如,课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造成学生课堂学习不认真。此外,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导致学生身心无法健康发展。
3.管理队伍缺乏高素质人才
近年,高校加强对管理人才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相对于高校改革整体而言还是远远不够,不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但是教学管理团队没有得到相应地扩充,而且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从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三、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1.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创新
在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道路上,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考虑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改革落后的管理体系,形成一套灵活、奖惩分明管理制度。管理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新的管理规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各项制度一点一滴渗入学生的思维中,以推动管理工作的进步。
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建立一个以艺术学生为主的学生管理团队,如学生会、学社联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这些学生组织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模式,加深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落实学校改革制度,指引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更新
要想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工作理念的彻底转变,不能局限于落后的管理模式中。学校应该对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对管理工作者进行相应培训,使其明确其自身责任,并提高管理工作者在学校中的地位,加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完善
艺术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在某些方面和其他学生不同,所以在管理中应针对其特点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注重人性化、理性化管理,将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艺术专业相融合。
高校艺术学生管理创新工作任重道远。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管理工作者在新时期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将管理工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正昱,岳鸿伟.我校艺术类学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刘陈由登.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邓睿卓.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8(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