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分析与思考

2016-03-28乔进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建设

摘 要:科研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介绍了科研平台的两种主要分类,分析了科研平台的承载和支撑作用,提出了做好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

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这些年来,科研平台在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以及服务社会大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研平台主要类别

依托高等院校建设的科研平台按性质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校内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规划为主线的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第二类是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大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规划为主线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第三类是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省部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与规划为主线的科技资源保存利用共享体系。

科研平台按级别也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以“国家”命名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平台;第二类是由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委(局)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科技厅(委)、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省部级平台;第三类是由高等院校为了整合相关优势研究力量或是培育新的省部级或国家级平台而自行设立的校级研究平台。

二、科研平台的作用

1.科研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学科建设是所有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是一所大学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研究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学科建设层次的高低代表一个高等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学科的级别、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所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科研平台建设又是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效最终必将反映在学科建设的水平上,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2.科研平台是凝聚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

科研平台建设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满足技术、成果、人才、基础设施相对集中,其基本要求是要能够持续承担较高水平的科研任务。因此,一般情况下科研平台的研究实力和条件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高水平科研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科研平台优势便是能够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凝聚提供最佳的空间。因此科研平台是凝聚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

3.科研平台是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重要载体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需要高水平科技人才,高水平科技人才需要相对高端的科研仪器设备,而科研平台恰好能够提供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所需的高端仪器设备和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因此科研平台是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载体。

4.科研平台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源泉

科研平台通过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研发出来的许多优秀产品和精湛工艺技术,通过与企业的结合得以在产业化过程中应用,提高了产业化水平,加速了产业化进程,直接履行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责任。同时,许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给科研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平台解决了资金短缺、实验场所紧张、实训基地资源匮乏、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科研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不断的贡献。

三、做好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措施

1.突出重点,构建新型创新平台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眼新兴、交叉前沿学科,突出重点,积极培育和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平台。按照扶持前沿、鼓励交叉、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科技的思路,继续在相关领域新建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扩大规模。

2.因地制宜,寻求适合的运行模式

目前,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多模式的运行管理模式。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独立运行,也有非独立运行;省部级和校级科技创新平台大部分挂靠学院运行管理。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创新平台发展的历史渊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寻求适合不同创新平台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

3.统筹规划,改善平台环境条件

以建设集中统一、布局有序、环境一流、设备先进的创新平台基础设施为目标,大力改善创新平台的整体研究环境与基础条件,筑巢引凤,吸引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学者来讲学、交流与合作,创新平台工作。

4.求真务实,建设和谐创新文化

建设和谐的创新文化,营造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积极向上、极具团队精神而又允许学术争鸣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改进和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使创新活动的主体——科研人员成为创新平台的主人,真正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团队精神,让科研人员心情舒畅地开展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立波.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

[2]王敏,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学术理论版),2011(7).

[3]张美冬.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5).

[4]王青峰.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作者简介:乔进(1983- ),男,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高校科技管理。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