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考方法在时装设计产业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2016-03-28姚佳慧
姚佳慧
IDEO设计公司总裁Tim Brown曾在《哈佛商业评论》定义:“设计思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与方法,考虑人的需求、行为,同时也考量科技或商业的可行性。”因设计思考过程形成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和问题。用设计师思考问题的方法来思考、解决人类生活或是内心急待满足的需求。
设计师,在社会大众的眼里,主要负责让事物变美,是任何一个产品开发、推广的最后一个步骤。产品的美观度、包装设计的新颖性、周边环境的美化等,使得设计师这个行业难免少了些含金量。但是,多数创新都来自缜密的研究与精彩的创意。设计思考家依赖精准的观察力,洞悉如何运用空间以及占据这些空间的物件和服务,在别人只看到复杂混乱的地方发现模式,从看似无关的碎片中整合出新想法,将问题转化为机会。设计思考概念的出现可谓是为设计师正身的一剂强心针。它告知大众,设计师才是整个产品、服务等开发的核心人物,从产品开发调研的起初,直到最终形成品牌的推广与发展,设计师需要从头至尾贯穿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足够的话语权,用设计师的思考和调研方式去实现产品、服务等设计的革新与创新。设计思考不仅改变你我的生活,更可以改造组织,激发创新。设计师是美工的时代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设计思考的价值不仅局限在创意产业,或负责产品设计的工作者。事实上,用设计思考来解决需要多方考量的抽象问题时,往往能发挥出强大的功效。例如,风靡全球的Airb&b;对传统酒店运营模式的突破,顾客到Prada旗舰店购物体验的全新尝试,或为公益广告演绎出感动人心的陈述。设计思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解决各种各样的议题,从如何在发展中国家运送干净的饮用水,到如何提升机场安保和创新幼儿园的教学模式等。
基于设计思考系统方法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笔者尝试将其应用到同属创意产业的时装设计领域,意在使用其“以人为本,结合科技与商业可行性”三者合一的理念价值,探究其在高校时装设计教育中的实用性及其可行的普教价值。
Alber Elbaz,Lavin品牌创意总监在美国领取国际时尚集团的奖项时讲道:“我们这些设计师是怀着对高级定制的梦想入行的,我们的事业始于我们的直觉与情感,我们开始设计时想的是,女人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我们做点什么能让女人的生活更美好轻松?我们怎么才能让女人们更美丽?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而现在,设计师成为创意总监,所以创作什么呢,我们成为形象制作者,确保一切在照片上看起来很美,确保满屏都是尖叫的宝贝们。够喧嚣才行,够喧嚣才酷。这种变化不仅仅出现在时装领域。而我喜欢轻声的交谈低语,我想要更深刻和长久。”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设计师对当下时尚产业现状的质疑,看到的是产业内运营模式的一种变革,或是畸形。
最近Zara的老板创下一个历史记录,短暂地击败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相信这不仅仅是富豪排名榜的变化,而是整个服装消费模式的变化。高街品牌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它们不断推出廉价低质的新衣,鼓动消费者习惯只穿一季的服装,让消费者的衣橱爆炸。在每周店内上新品的高街品牌的冲击之下,设计师主导的品牌们也被要求不断上新货。设计师们被设定成创意机器人——按时按点推出那些能让大众喧闹起来、尖叫起来的作品。
服装产业成为急速而颠簸的战车,设计师们被绑在战车上急速前行。品牌要做大,流程要加快,设计师的位置变得越来越尴尬,他们的创意被迫切需要,而他们的创意空间被不断剥削。整个时装产业在这欲速则不达的蜕变进程中,需要放慢脚步,需要一个理性的思路去引领,一个良性的模式去运营。
综上,面对产业现状,由内而外,从设计师的需求出发,理解设计师的诉求,对于品牌产品的整体文化的传承和质量的保证必然产生影响。设计的流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其生态规律的运作过程,若一味地拔苗助长,其到头来只可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无奈结局。故此,一个产业的良性运作,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前景,亦是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的。所以,要将设计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运用到时尚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改革中,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节省设计师的创意成本时间,解放设计师的创意空间。这样,设计师的产品,企业的品牌推广和运营理念向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延伸,对于整个产业的良性运作将起到极大的助益作用。而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于高校时装设计教育而言,对人才的培养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在当今不断变化、不可预知的市场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重新全面地考虑、架构自己的战略。企业应该从外而内地着眼于流程,并且从用户体验开始。这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