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03-28王慧刘文海赵改玲
王慧++刘文海++赵改玲
摘要:玉米是一种粮食、饲料兼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比较长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玉米研究与生产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照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量还远远不够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玉米生产现状来看,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趋势是应该从大局出发,全面合理地进行玉米生产布局,加快和加大投资,充分利用品种优势,运用先进的配方施肥方法、地膜覆盖技术,提高栽培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合理地利用土地,努力提高玉米单产总产水平,使我国的玉米总产量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需要,满足工业、畜牧等行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还能有余增加出口创汇。
关键词:杂交种;全膜覆盖;配方施肥;机械化;专业化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加工业、医药兼用的多用途作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我国的玉米生产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位。玉米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农作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里将玉米规定为主要农作物之一。虽然我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很快,但是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单产水平还是总产量、品种的研发上、栽培技术上、机械化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针对我国目前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着意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主张。
1.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简况
1.1建国初期,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不到10%,玉米的产量仅占粮食产量的13.2%。直至2012年,我国玉米生产面积达到3525.2万公顷,总产量达20800万吨,单产水平在每公顷5898公斤以上。
1.2 2013年我田的玉米播种面积为在3460万公顷,总产量在21848.9万吨:2014年玉米播种面积大约3444万公顷,总产量21567.3万吨,2015年玉米播种面积大约3543.2万公顷,国家库存玉米压力增大,2016年国家将调减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2.我国玉米品种育种简况
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玉米生产由使用农家品种逐步更替到使用单交种、双交种,自己选育出许多骨干自交系,由平展大穗型不能够密植过渡到半紧凑、紧凑型大穗密植品种,由不能够抗倒、抗病过渡到多抗、适应性广又能适合密植的要求。紧凑型品种使得原来玉米种植密度由每公顷3.75至4.5万株增加到5.25至7.5万株,而且适宜机械化作业,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单产、总产水平大幅度得到提高。适应了我国玉米主产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了我国玉米在世界种业界的竞争力,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单产水平
3.1我国是唯一享有“四季玉米之邦”之称的国度,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冬玉米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春玉米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丘陵干旱山区,其中东三省种植面积最大。夏玉米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地区:秋玉米分布在沿海省份及内陆丘陵山区,一般作为双季玉米栽培:冬玉米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冬玉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播种,第二年的2至3月收获,主要是提供育种或原种加代繁殖、种子质量的鉴定。从东北到西南13个省(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总产量的85%以上。
3.2据9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有11个县单产水平已达到每公顷7500公斤,47个县单产达每公顷6000公斤,207个县单产在每公顷5000公斤:单产水平每公顷在4500公斤以下的田块就占玉米总面积的65%,10%的田块单产水平只有每公顷1500公斤。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玉米生产发展极不平衡,虽然近几年玉米单产水平节节升高,但是我国的土壤肥力水平,地理条件,栽培技术,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在制约着玉米生产的发展。
4.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至今玉米的栽培历程,虽然没有赶超世界玉米生产强国的美国,但是逐年种植面积的递增,单产、总产量的上升,肯定了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一直是进步的。
4.1我国玉米单产水平
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得益于杂交种子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抗病、高产、紧凑大穗型耐密植品种的研发和使用,到本世纪初,几乎全面普及使用这类型杂交种。另外,增加使用肥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技术,加大种植密度,扩大地膜覆盖面积等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紧凑型玉米的选育和推广,大大增加了种植密度,由原来的每公顷3.75至4.5万株增加到现在每公顷5.25至7.5万株,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的单产水平。
4.2玉米覆膜栽培的推广
4.2.1近年来,部分省(区)其中甘肃、宁夏等地区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山旱地玉米充分提高了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这些栽培措施也是玉米增产稳产的重要技术之一。
4.2.2我国有1/2的玉米生产面积是在丘陵山坡旱地,未来的玉米旱地栽培上会逐步全面的应用全膜覆盖技术,结合紧凑耐密植型品种的栽培,将使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总产量再跃一个新台阶。
4.2.3 1996年,国家把“紧凑型玉米及配套技术”列入国家“九五”重点推广项目里,在全国取得了显著效益。紧凑型玉米一般种植密度可达每公顷6至7.5万株,单产可达每公顷9000至12000公斤。登海公司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13在1989年就创造了我国夏玉米单产每公顷16440公斤的最高纪录。2007年陕西省靖边县2个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玉米示范田亩产突破吨粮,创造了百亩集中连片过“吨粮”的全国玉米高产纪录。2008年陕西省榆阳区金鸡滩镇海流滩村农户种植的69.7公顷地膜覆盖玉米,实测产量每公顷15088.5公斤,同年陕西靖边县梁镇庙畔村农户种植的83.3公顷玉米,实测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5724.5公斤:创造了千亩“吨粮”的全国旱地玉米的高产纪录:随后,万亩集中连片示范田产量也接近“吨粮”。2009年陕西省定边县实施的6825.3公顷示范田单产达每公顷12580.5公斤水平。2008年陕西定边县0.38公顷宽窄行+双株密植技术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达19896公斤,刷新了全国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充分展示了玉米在旱地的生产潜力和科学技术力量的潜在势力。endprint
4.2.4地膜覆盖技术是70年代初引入我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作用:铺膜机械、降解地膜等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地膜玉米发展很快。特别是旱地全覆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充分利用雨水、土壤中的水分,在降雨不到300毫米的山旱地上应用,一般可增产20%至60%;摆脱了靠天产粮的局面。
4.3玉米品种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1最初,我国的育种工作研究的重点是高产、抗病,后来又重点转入优良、高产、多抗的杂交种选用。近几年来,特用玉米品种的选育也不落后,一批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甜糯玉米品种应运而生。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更丰富了我国的育种资源,拓宽了育种渠道。
4.3.2我国的玉米生产、经营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冲刷出更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来顺应潮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育种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地展开;2015年农业部又一次下达文件要求三年内各地种子管理站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鉴定: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在育种工作方面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在选育自交系上的目标是:高产、高品质、高配合力、整齐度高、多抗性强、适应性广、栽培条件简约、增产潜力大,在生产上向以单交种为主,双交种和三交种、回交种配套使用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5.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与成果,但是,步入新世纪,我国的玉米生产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5.1育种工作中的不足
我国的玉米研究历史短暂,经验不够丰富,人才缺乏,种质资源不够丰富,投入的人力财力严重不足:育种工作是一项艰苦而长远的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基层研究和推广人员少,人才匮乏。
5.2种子生产杂而乱
杂交种的使用比较混乱,农民用种选种存在盲目性:杂交种子纯度、净度不高,不能提供到精量播种的水平,种子投资成本高,在生产繁育环节上,管控方面虽有《种子法》可依,但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执法力度不够,未能彻底制止私繁滥繁现象。种子经营、使用品种混乱,全民对农业工作不重视等等原因,造成玉米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5.3地理条件的限制,土壤肥力低下
我国的玉米种植区域65%面积是在丘陵山坡干旱区,土地细碎分散,立地条件差,难以实现机械化,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平原地区有机质含量也仅为1.0%至1.5%,西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有关专家测定不到1.O%,片面大量使用品种单一的化肥,有机肥料施入少,不能够合理轮作倒茬,重茬种植甚至多年玉米连作现象严重。东北区域春玉米种植比例失调,片面追求短期效益,未能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导致土壤有机质越来越低、微量元素缺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5.4施肥技术与水平差,盲目追肥,滥施化肥,滥用除草剂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农民文化素质低等等问题在未来几年内要急需解决。农业机械化作业很难全面实现我国直到今天还是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玉米,地理条件的限制、财力的不足,在分散的土地上很难实现农业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玉米生产模式。
6.我国玉米生产的前景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医疗、酿造、加工等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粮食和重要的原料,现阶段的玉米生产水平和总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这几方面的需要。
6.1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玉米作为口粮
到2020年我国预计人口将达到15.4亿,粮食需求量大约需要6.9亿吨,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6.3亿,粮食需求量增加到7.3亿吨。目前来看,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玉米量暂时处于平衡。土地面积有限,玉米生产面积更不会再过多的增长,首先要解决未来人口增多的口粮问题,玉米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2.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玉米的需求量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来源,畜牧业的大发展就要求有足够的玉米产量来满足饲料加工业的需求。
6.3工业原料的需求
工业原料的紧缺要求有大量的玉米原料做补充:许多行业的原料来源于玉米,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另外,对外出口贸易量也会加大,我国现在人均玉米才100多公斤,照现在的玉米生产水平和生产条件看根本不够未来发展需要。虽然目前国北方玉米库存压力大,但南方短缺,主要原因还是成本高,玉米种植布局不合理。
7.我国玉米生产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索
针对我国国情和未来对玉米的需求,要想满足未来无论是口粮需要还是畜牧业、加工业的需要,以及出口创汇的需要,都要求玉米生产必须有更大的发展,以保证玉米自给自足然后有余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总的趋势。2010年前,我国粮食总需求量5.9亿吨,2015年至2030年专家预测需要7亿多吨。我国玉米需求量不断在增加,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的玉米总量需求还要求玉米生产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现有的土地资源和生产现状,玉米生产应该在“稳步增加面积”的同时,合理地“调整种植布局”,“依靠科技进步,迅速提高单产”是我国玉米生产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调整好玉米生产面积:二是努力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这样才能够在将来达到玉米的生产与消费稳步平衡,略有长余满足贸易出口需求。
7.1稳步增加播种面积,合理调整南北玉米种植规划
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而东北区域的种植面积有时盲目增大,种植比例失调,有的年份造成玉米大量积压,而我国南方地区玉米面积只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3%,饲料加工和工业较发达,玉米原料短缺,产需矛盾突出,所以应该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种植玉米面积,稳步实行南增北减,逐步调整南北方玉米种植布局。endprint
7.2大力提高玉米生产的单产水平,增产的同时增收
我国土地面积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地增长玉米生产面积,除上面所述的合理布局玉米种植面积之外,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是主要的增产方向和重要途径。玉米适应性广,栽培简单,种植玉米相对其他粮食作物省工省时,投入的成本少,收到的效益高: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生产上高产增产的前提条件,提高单产水平就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栽培,精耕细作,需要选用推广高产、高抗、紧凑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加快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要做到:
7.2.1合理密植
7.2.1.1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种植密度上不去的现象,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笔者2010年至2012年田间调查,我国西北部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在2000至3000株/亩之间徘徊。虽然玉米单株产量理想,但是群体结构不合理,总体单产水平上不去。需要根据土地肥力水平,选用耐密植品种合理密植,才能切实有效地增高玉米单产水平。
7.2.1.2 2010年至2012年,笔者用三年时间选择了五个旱地品种进行密度、抗旱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就是:选择合适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合理密植,产量大幅度上升,选择品种进行合理密植相当重要。不是所有紧凑型玉米品种都适合密植,过高的密度反而单产水平下降,而且品质也有所下降,因此,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合理的密植,提高单产效果非常显著。
7.2.2依靠科学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种田养田结合
7.2.2.1我国生产玉米的施肥水平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施肥的品种还是很单一,农民没有掌握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科学的检测后土壤缺什么肥料施什么肥,主施有机肥,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肥料,补充土壤所缺乏的营养元素,使用高浓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合理的轮作倒茬。
7.2.2.2北方春玉米区可以进行与豆科作物套作、间作;学会科学种田养田,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立足长远目标,合理利用土地。提倡秸秆还田养田,退耕还草养田,适期免耕种植,多使用农家肥料,加快农民技术培训,培养和激励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大量成长等等措施来提高玉米生产的发展水平,西北地区国家要大规模地有目的的把财力物力投资到土地的平整和改良上来,加快玉米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建设,逐步达到面积缩减,单产、总产水平更高的稳定格局。
8.打破玉米单一品种的种植格局,大力发展特种玉米的生产
我国现阶段玉米生产上的品种类型还是比较单一的,仅仅追求高产、高抗、稳产、多抗的品种米种植还不能满足未来人类对玉米的要求:随着玉米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玉米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糯玉米、高赖氨酸、高油玉米等等这些特种用途玉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加工价值,与普通玉水相比,特种玉米对调节人们的饮食营养结构,促进工业发展和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某些特种用途玉米的育种工作走在世界前列,已经育出有高赖氨酸、高油玉米品种,如:高油l号、高油115,含油量在7%至lO%之间。
9.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玉米生产未来的趋势就是:势必要走紧凑型耐密植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特种玉米相结合的道路,势必要合理布局种植,加快发展饲料工业、玉米加工工业,建立玉米工业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高价值玉米生产基地:实现玉米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化模式,逐步形成依靠科学技术低成本投入,提高单产、总产水平,得到高收入回报,成为价廉质优,产销平衡,自给有余的玉米生产在国强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