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地流转出的“苹果大亨”
2016-03-28
2月12日,正月初五。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这对农户来说是件好事。
沿着荣成市成山大道由西向东行驶,在道路的南侧,一排排水泥桩彼此连着铁丝,中间固定着矮砧苹果树,这里便是荣成市华峰果品有限公司现代苹果种植基地,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苹果质优价高不愁卖
从成山大道下来,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径直来到华峰果品。由于公司正在放假,一台台拖拉机、转运车停在果园中间,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与热闹,唯有门口悬挂着的红灯笼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果园内,荣成市华峰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建东正在查看果树的修剪情况,雨后的果园十分泥泞,几分钟的功夫,他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年前修剪了一部分,节后一上班接着开始修枝工作,明后年我的果园将进入盛果期,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岳建东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雨水不多,阳光充足,苹果可谓是大丰收哇,亩产在8000斤至1万斤。”岳建东说。虽然产量很高,但苹果价格一直高不上去,很多果农的苹果都捂在手里,可岳建东一点也不愁,因为他种植的苹果个大质优,均价在每斤5元左右,仍供不应求。
光照充足、通风效果好、营养积累多……与传统果园不同,现代果园采取的是矮砧种植模式,果树之间拉有铁丝,并用水泥固定。两排果树之间的行距约三米,可以采用机械化种植,管理起来更加方便,省时省力,而且随着树龄增加,果园管理成本会明显下降。
在岳建东的果园里,笔者看到,他家的果园全是按照现代苹果种植模式栽种的。果树长得都不算太高,树也不算太大,行与行之间能有近三米的距离,三轮车开进去都没有问题,这就是现代果业的种植模式、
跨村流转2000亩土地种苹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荣成人,除了担任华峰果品总经理之外,岳建东还是城西街道东岭后村一位地道的农民。过去,为了寻找“小康”,岳建东走出村子,卖过皮鞋、皮包,干过小买卖,屡屡受挫之后,决定回乡接手父亲承包的5亩果园。
受面积和品种的限制,岳建东经营的果园一直没有大的起色。期间,他租过冷库,下地收购果农的苹果,再转运到浙江宁波等地贩卖,但由于苹果质量差,品质得不到保证,一斤卖不到l块钱,刨除高额的运费和保险费,用岳建东的话说,基本没啥赚头。
困则变,变则通。岳建东开始“走出去”学习,自费到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班,掌握了现代苹果种植的新理念、新模式。随着了解的渐渐深入,岳建东彻底改变了对苹果种植的看法,认为现代果业发展模式才是未来苹果种植的方向。
回到家后,岳建东彻夜难眠。是继续走传统种植的老路,当个安分的农民,还是推倒一切,追逐自己的“苹果大亨”梦?经过反复的考量,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发展现代苹果种植模式,而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便是土地流转问题。
“农民手里的土地,是他们的饭碗,最开始根本没人愿意将他们手中的土地转给我,而且多数农民对我的现代苹果种植模式并不看好,认为我是在‘瞎折腾,甚至有村民直接将我拒之门外,连门都不让进。”回想起最初的创业过程,岳建东眼里透着无奈。
在最困难的时刻,城西街道、东岭后村村委会等工作人员和他一起挨家挨户入户走访,给农民讲解现代苹果种植的前景以及土地流转能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岳建东按照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流转800亩土地。
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甜头,最初不同意流转的农民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将自己的土地转给岳建东。就这样,岳建东又先后在城西街道西岭后村、河西村等村落,以及经区桥头镇等地流转土地共计2000余亩,建起了现代苹果种植基地,追逐起他的“苹果大亨”梦。
“互联网+品牌”闯市场
如果说科学种植是农民致富的法宝,那么品牌则是果农打开市场的金钥匙。顺应市场对绿色无公害苹果的需求,岳建东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大大减少化肥使用,并使用牲畜粪便、豆粕发酵追肥,使苹果达到有机果的标准。
此外,他们的果园广泛采用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频次和使用量,现代果园的农药施用量减少了70%、肥料减少80%,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在利用科学化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岳建东也希望自己能为带动当地果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为此,他成立了华峰果品专业合作社,对自愿入社的村民给予分红,目前合作社已吸纳740多户农民参加,凡是入社的农民,他都将给予一定分红,共享土地流转成果。
除了线下销售,岳建东开始“触电”,在天猫等网上销售平台开店挂售苹果,特别是他们公司种植的“翠虹”牌苹果收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仅去年一年,便卖出去十几万斤,收入十分可观,而且他的网上客源多半都是回头客,可见消费者对华峰果品的认可和满意度。
“近年来,我市现代苹果矮砧栽培园规模在快速增加,最早一批建设现代苹果矮砧栽培园已经进入盛果期,优质果率达85%以上,果实品质和亩产效益均远高于传统果园。”岳建东说,不仅如此,像“翠虹”牌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威海苹果品牌正走向全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代农民的“种地经”
算一算一年来的收成,讲一讲现在的生活,荣成市城西街道东岭后村村民岳义文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
屋外蒙蒙细雨,屋内暖意融融。走进岳义文的家中,一家人正忙活着准备午饭,款待到访的亲戚。记者看到,厨房里鱼虾、肉等各色菜品齐全,一旁的妻子、女儿正在包鲅鱼水饺,满屋子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而这一切,源自于土地流转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红利。
岳义文家中曾有8亩土地,大都用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在不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一年的收入仅4000元左右,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在得知岳建东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他的土地时,岳义文丝毫没有犹豫,将自己家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年坐收7200元的收入。endprint
不仅如此,岳义文还加入了华峰果品专业合作社,并在岳建东的公司负责苹果转运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他的儿子、女儿在华峰果品负责冷库和套袋工作,每人每年也有两三万的工资收入。“土地流转以后,我们不仅能得到土地补贴,还能打工赚钱,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岳义文高兴地说,等将来条件成熟,他也可以进城务工,在市区购置房产,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日子好了,岳建东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由于今年降温晚、雨水少等原因,今年荣成市苹果产量实现大丰收,高产园片的亩产达到8000斤至10000斤,比往年同比增长12%至15%。果农们反映,这是历年来威海苹果产量最高的一年,但价格却降低了不少,不少果农由于缺乏销路,苹果大量积压在冷库,不得不贱卖处理。
而岳建东经营的华峰果品,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市场苹果均价普遍销售2至3元时,岳建东的苹果依然卖出了5元以上的高价,靠的就是他们种植的苹果个大质优,深受消费者青睐。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的果园收获苹果200万斤,目前已经出库40%左右,按照均价5元计算,他已经有了400多万元的收入。而苹果出库一直要持续到今年9月份结束,如果他的200万斤苹果能够全部销售完毕,将会有近千万元的收入。
岳建东说,现代果园的成本主要在苗木、土地流转资金、选购机械等前期投入,随着盛果期的到来,他的成本将越来越低,收益却越来越大,前景一片向好。此外,他还培育了500多亩矮化苹果树苗,为自己果园以及其他企业发展现代果园提供育苗服务。
“这些矮化果树苗都是经过精心嫁接的,根粗苗壮,生命力旺盛,现在都已经长到一米多高了,明年春天就可以大批量栽植。”看着自己果园里的果苗,岳建东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转”出来的幸福滋味
眼下,留在村里种地的农民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靠着手里的土地勉强维持温饱。但随着“老一代”农民的年龄日益增大,身体等各方面已达不到从事繁重劳务的条件,而年轻人又不愿回村种地,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农村劳动力匮乏的情形。
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解开这道难题的金钥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
近年来,荣成市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百姓致富。农民不仅能够享受土地流转带给的补贴,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这不仅规避了“靠天吃饭”的种地风险,也让他们和城里人一样有了固定的收入和工作,提高了生活品质。
同时,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享受政策红利,市农业部门专门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设置专项资金,奖励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主体和成效显著的服务主体,鼓励村级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协调工作,实现规模流转,鼓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规模流转土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79.7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8.5%,其中规模流转面积占60.3%,全市农民合作社2922家,实现涉农村全覆盖。全市发展300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100多个,现代果园20万亩,规模和档次国内领先。
土地流转,为的是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流转出来的土地,采取现代化种植、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几何式增长,还省去大量的劳动力,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解决农民的温饱及收入问题。农民手里有了钱,还可以进城务工,和城里人一同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在荣成市,土地流转带来巨大效益的例子屡见不鲜。荣成大疃、埠柳等内陆乡镇,把农业现代园区作为一个项目,由镇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民土地、统一平整治理,完善配套设施,招引渔业资本、工商资本、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入驻,迅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农游化发展,实现了经营主体收益、农户流转务工收益、集体经济收益的多赢。
如今,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利好,纷纷选择回乡创业,借力“互联网+”,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技术,帮助农民将苹果等农副产品挂售到网络平台,并进行品牌包装,推向全国,让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呈现“滚雪球”式增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