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兴安岭东南部山地森林分类经营模式

2016-03-28马久武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间伐公益林



小兴安岭东南部山地森林分类经营模式

模式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铁力市,处于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与松嫩平原东部边缘交界地带,总面积6 620 km2,林区面积4 630 km2。境内多山,海拔190~1 429 m,年均气温1.2℃,无霜期128 d,降水量630 mm。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种类繁多,有8个土类,39个土种。植被属小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针阔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有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桦、榆、椴、色木槭等乔木树种,榛子、忍冬、杜鹃等灌木树种。现有林地面积1.73万hm2,总蓄积89.5万m3,用材林面积1.45万hm2,占有林面积的83.7%;中、幼龄林面积1.13万hm2,占有林面积的77.8%。野生动物主要有熊、鹿、麝鼠、野猪、林蛙等。

1 治理技术思路

根据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标,将林地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针对不同林分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

2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2.1 经营策略。重点生态公益林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主,禁止一切采伐活动,同时对区域内的宜林地、未成林地采取以封育为主,造林为辅,适地适树、乔灌结合的方式恢复森林植被。对一般生态公益林,以恢复、保护和培育天然林为重点,改善现有的林种、林龄和树种结构,通过抚育间伐、补植等措施培育大径材,对商品林中的人工林坚持定向培育、细致整地、合理密度、适时抚育、效益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林分改建以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分生产力为目的,进行补植、综合改造。

2.2 抚育间伐。森林抚育间伐主要包括透光伐和疏伐。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拯救伐。

2.2.1 透光伐。在幼林期的后期进行,以调整林木组成和密度为主要目的。该阶段林分接近郁闭,密度大,天然乔灌木妨碍目的树种的生长。主要目的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清除过密、形质不良、生长落后的个体。透光伐的实施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全面抚育,对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其它乔灌木树种进行全面伐除。适用条件是经营条件好,目的树种分布均匀,占优势的情况。二是团状抚育,目的树种分布不均匀或数量较少时,只在目的树种集中分布的群团内进行。三是带状抚育,将林分按照一定的间距划分成若干带,在带内进行抚育,清除非目的树种(带宽1~2 m,保留带3~4 m)。适用于经营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目的树种均匀,林分面积大的条件。

2.2.2 疏伐。疏伐(生长抚育)是指自壮龄林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一个龄级内,为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在林分内定期、重复地伐除部分林木。疏伐目的是促进保留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缩短林木的培育周期。获得部分间伐材,满足多种规格木材的需求,提前获得部分经济回报。

2.2.3 拯救伐。拯救伐是伐除由非竞争原因致死或濒死的林木,实现其价值,并保护其它林木的抚育间伐措施。包括对受损、濒死或已经死亡的有价值林木的采伐。卫生伐可视为拯救伐的一种,伐除已经或将被病虫侵染的林木,制止病虫害蔓延,保护未侵染木。

2.3 规划调整。全市森林面积由目前的1.73万hm2增加到2.48万hm2,木材产量由目前每年的0.7万m3调减到0.2万m3,森林蓄积由89.5万m3增加到132万m3,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采伐比例由7:3调整到3∶7。同时加大造林和管护力度,到2010年,全市森林资源得到基本恢复,重点公益林区的林地全部实现造林绿化,逐步实现木材生产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的转变。

3 模式成效

通过分类经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被率由14.6%提高到20.9%,使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植被资源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增加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增强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同时,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大大提高商品林的生长量和林分质量,缩短培育周期,每亩蓄积量由4.5 m3提高到6.3 m3;落叶松的主伐年龄由41年缩短到25年,杨树主伐龄由31年缩短到15年,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4 适宜推广区域

本模式适宜在小兴安岭各林区推广。

150411黑龙江省宾县林业局大泉子林场

马久武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间伐公益林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