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园区发展路径优化设计研究
2016-03-28顾晨婴合肥学院经济系安徽合肥230000
顾晨婴(合肥学院 经济系,安徽 合肥 230000)
安徽省产业园区发展路径优化设计研究
顾晨婴
(合肥学院经济系,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引擎.由于外资、产业、土地税收、能源环境等压力,产业园区普遍存在承载力不强,产业单一、服务业发展薄弱,制造业服务业、新产业集聚不足,园区与主城发展脱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向园区2.0时代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安徽产业园区的分析,提出了对安徽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优化建议.指出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成为资源节约集约、环境美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关键词:安徽;产业园区;发展路径;优化
产业园区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农业园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1].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引擎,从产业园区的出现到现在,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积累了制度、人才、财力、贸易、投资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最活跃最开放的经济地理单元.
1 发展产业园区的和意义
2014年安徽省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75家,有19个国家级开发区,纳入统计的国家级经开区12家,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揭晓“2013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排名百强”榜单,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15家)、山东(13家)、广东(8家)、浙江(7家)、安徽(5家).其中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5家入选.
产业园区是加强地区城市化、发展新兴产业、孕育新产业、进行战略性投资、调节经济的成长模式、加强地方经济综合抗衡力的实用方式.产业园区对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产业园区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其可以构建一个高效且吸引力极强的载体来招商引资;其次,产业园区拥有各种高科技知识和先进工业和技术,也还聚集了大量的发展人才,这些都是经济发展腾飞的重要因素;还有产业园区中所具备的创新及创业因素,作为企业发展的奠基石,产业园区可以为企业的诞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其不仅可以各种企业建立和发展的要素,也营造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大环境.
由于外资、产业、土地税收、能源环境等压力,产业园区普遍存在承载力不强,产业单一、服务业发展薄弱,制造业服务业、新产业集聚不足,园区与主城发展脱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由单一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区发展的1.0时代,向综合性建设、多元化发展、集约化管理的2.0时代转型升级.
2 产业园区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2.1推进功能定位转型,坚持产城融合
空间布局科学与否,功能分区合理与否,关系到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毋庸置疑长期以来产业园区是从单一功能起步的,产业园区的共同标签是特殊的经济区域,这一功能定位直接导致诸多园区出现白天是个大工厂、夜晚是座死城的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功能和设施,产城不能融合发展,制约了产业园区的活力释放和承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产业园区仅是生产地理单元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
一是在园区规划时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园区的布局,跳出产业园区只是生产地理单元的传统思维,推动园区由单一加工制造业、高新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并重转型升级,由单纯工业经济、生产经济向城市生产生活综合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要明确园区功能分区.产业园区的合理分区,可以满足各类用地在功能上的要求,促进园区发展速度.园区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加强生活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建设生活性服务设施,加强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设施配套,满足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使产业园区从产业孤岛转向产城融合,用良好的公共保障体系和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吸引企业.
三是重视园区生态建设.生态因素是近年来兴起的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以及工业生态工艺的运用.比如良好的地形和气候自然条件使得产业园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基础环境.规划充分利用这一生态资源,以道路防护绿地和高压生态走廊为基本生态框架,以工业企业内部绿地为生态基质,使绿色生态元素渗透到整个园区中.
2.2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四个转变”
现阶段,单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发展已难以奏效,园区的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型,产业园区要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完成“四个转变”,即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一是要实行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园区发展速度的内在要求.安徽省在推进园区发展方式转变上,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引进一个大项目,培育一个大企业,形成一个大产业,建立一个大基地,比如安徽引进龙头企业京东方,催生了安徽千亿级的平板显示产业,引发几十家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区域集聚,集群式发展.
二是鼓励小、弱、散园区整合.由于产业园区见效快,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部分地区不顾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能力和人才资源条件而前仆后继地热衷大建园区,跟风式、逐利式甚至粗放式发展倾向明显,已致众多园区出现结构雷同、特色不明、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土地资源浪费,行政成本增加等现象,对区域经济支撑能力正在逐渐削弱.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各市整合中心城区内相邻规模小、实力弱产业园区进行合并.支持县域省级开发区以“一区多园”、合作共建等形式,整合周边乡镇工业集中区,提升县域产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推动园区整体转型.安徽蜀山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原是医药、食品、专业市场和汽车销售,发展面临困境.该园区经过深入调研,确定电子商务产业成为产业调整主攻方向,清理低端产业,按照国家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电商园区,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用“生产不出城、生活不出园”的公共保障体系和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吸引企业,有效破解了园区生态环保压力增大、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等多重挑战,成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基地.目前已经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基地、中国呼叫产业专业园区示范单位四个国家级称号.
2.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依法规范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按程序设立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意见》强调,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法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力度,为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指明了路径.安徽16个省辖市,目前只有芜湖、合肥两个市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合肥出口加工区2014年完成45.6亿美元进出口额,已排名全国出口加工区第6位.拓展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等功能,使出口加工区从原来的单一保税加工,拓展为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吸引更多不同类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入驻,推动加工区发展再上台阶.合肥综合保税区2014.3.17正式获批筹建,现已通过国家验收,是安徽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合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作为合肥经济圈开放的核心平台,在促进围网内加工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关于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14项新优惠政策,力促保税物流、服务贸易、期货交割、融资租赁、国际结算、跨境电商等多元化发展.鼓励支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公用型保税物流仓库.合肥经济开发区是安徽获批建设的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积极利用这一口岸,推动安徽省水果交易走出国门.
2.4推进跨区域结对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跨区域结对合作是先发地区发挥品牌、产业、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通过扩散先进理念、创新运作机制、输出工作模式,带动后发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国产业园区破解空间不足难题,实现合作双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2010年11月,安徽党政代表团在宿州市召开赴江苏学习考察座谈会,借鉴江苏省“南北挂钩,对口协作”的成功经验,结对合作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产业园区结对合作发展有助于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安徽省在园区结对合作方面,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比如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合肥寿县产业园启动以来,已经呈现出各项工作高速推进、产业项目加速集聚、新体制新机制加速形成的良好态势.合肥高新区与肥西县共建柏堰产业园、合肥经开区与肥西县共建新港产业园,合肥高新区与蜀山区共建南岗科技园,合作园区已经成为开发区和县区重要的增长极.巢湖市经济开发区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结成友好开发区,开展两地经济、技术、贸易、招商的合作,让双方的优势实现有效对接.加强产业园区跨区域结对合作,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和县区结对共建产业园,支持城市之间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结对合作发展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纯帮扶,只有探索建立合作的共享机制、互利机制、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才会激发强劲的内生合作动力,实现长效合作,可持续合作.
综上分析,产业园区带来的集聚现象成为促进经济进步的巨大力量,积极的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可以加速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积极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对产业园区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综合考虑生态因素,大力推进产业、就业、创业、商业、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与城市一体化发展,使产业园区逐步成为资源节约集约、环境美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排头兵,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积极健康的拉动产业园区的成长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产业园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N0CsRwdijvT_OFPHrXBoIeKGShWEpzkH7-9_L6kYS j5vvbGGyELRS35idP_w5pNpl2sEeWO1KEtRdCmWfppqoa.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