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与蚌埠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2016-03-28曹敏
曹敏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铁时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与蚌埠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曹敏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发展都会深刻地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演变.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资源要素流动更加迅速从而降低成本,推动资源要素在城市间的重新配置,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对于中小城市,高铁是一把“双刃剑”,虹吸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从高铁网外部看,有利于要素向高铁沿线城市集聚;从高铁网内部看,因中小城市对要素流动控制力不强,可能导致城市自身资源要素流失.本文通过对“高铁时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与蚌埠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蚌埠市如何在高铁时代重新审视区域和城市发展空间,避免自身资源要素流失和边缘化,对于蚌埠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铁;空间结构;蚌埠市
1 引言
高铁是指运营速率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由于高铁的速度突破了以往的铁路运行,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出行速度的要求,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高速铁路为核心的浪潮.中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经济增长快速,高铁已迅速成为中国交通系统的核心发展对象.
每一次交通方式的演变都会对城市发展和空间布局带来巨大的影响.高铁以其速度快、输送能力大、安全性高、耗能低等诸多特点备受青睐.所谓“新时代,新纪元,新速度”体现了高铁在当今交通网络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根据各国高铁的发展历史,高铁总是先出现在一国的一线中心发达城市,逐渐向次级城市蔓延.高铁提高了中心城市资源要素向周边地区的扩散速度,促进了中心城市与腹地重新定位职能,扩大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辐射带动力.高铁连接全国中心城市,贯穿国内经济,中心城市带领周边地区,构成以中心城市为外围的经济发展模块.这种经济模式促使地区间分工明确,建立全国综合市场,有助于实现各城市均衡发展,稳固中心城市的领导地位,拉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
2 高铁重塑城市空间格局
当今社会,处于“快”时期发展阶段,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迫使高铁成为所在城市的客流核心地区.因此,高铁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重心逐渐转移,产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高铁重新塑造城市的空间格局.
2.1高铁更新城市交通区域网
以武汉市为例.在没有高铁的时代里,武汉市远离我国两大经济带,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力较弱,无法吸收周边城市的人力与物力资本,难以接收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高铁时代的来临更新了武汉原本的时空坐标体系.合武高铁与武广高铁的开始运营后,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受到了武汉市高速铁路客运系统的辐射作用,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全方位交通圈层,武汉市实现了与全国重要中心城市间的客运高速化出行.
2.2高铁改变城市版图
高铁的开通不仅扩大和更新了武汉市的交通区域网络,同时,对武汉市在全国地区构造版图起到不可无视的作用.
(1)由“点”观察,作为国内全方位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武汉市占据了中国经济版图的“天元”地位.
(2)由“面”观察,武汉市以高铁为核心发展对象的铁路系统,形成涵盖国内人口集中分布区和中心经济区域的交通网络.
(3)由“线”观察,武汉是国家规划的综合交通系统“五纵五横”运输大通道的核心,满洲里至深港澳运输通道与沿江运输大通道在武汉市“十”字交汇,形成武汉市对外六大方向复合型运输通道.
武汉市以高铁为契机,广泛开展沿海招商,与沿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都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作为珠三角三角与长三角的联结点,武汉市逐渐成为了全国的交通网络中心以及经济的核心发展地区.
3 高铁走进中小型城市,以蚌埠市为例
近年来,高铁逐渐由中心城市向欠发达城市转进,很多中小城市也慢慢开启高铁时代.高铁走进中小城市,给经济较为落后的中小城市带来了经济活力和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由于各方面的经济发展优势弱于大城市,因此,中小城市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寻求一种经济模式,迎合新兴高速铁路,适应于自身发展状况,需要中小城市通过客观审视自身的发展进行决策.
3.1高铁时代下的蚌埠
以蚌埠市为例.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皖北地区部的核心发展城市.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开通后,蚌埠市成为两条线路的交汇点.作为安徽省高铁枢纽之一,蚌埠市到达政治中心北京市大约为3.5小时,到达金融中心上海市也仅为1.5小时左右.与周边城市南京、合肥的时空距离也缩减至40分钟之内.可见,蚌埠市利用高铁的开通成功融入大城市经济圈,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3.1.1高铁更新蚌埠市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蚌埠市主要向工业园区和周边城市发展重化工业.城区的发展核心旨在兴建商务贸易、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在高铁时代下,蚌埠市以高铁所在的城南新区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建立空间坐标系,扩大城市的布局框架,把周围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纳入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战略中.通过高铁南站所在的中心地区,大力培植具有省际或全国意义的主导产业,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1.2高铁对蚌埠市农业的影响
蚌埠市位于淮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佳,是中部地区主要产粮区之一.当今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不断转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因为匮乏粮食产业区,蚌埠市成为长三角主要的粮食供应产地,其农产品在外来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这种趋势扩大了蚌埠市的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3.1.3高铁对蚌埠市产业转移的影响
蚌埠市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本、生产原材料、土地资源等方面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京沪高铁的运营进一步增强蚌埠市的这些优势,强有力促进蚌埠市承接长三角区域的第二产业转移.由于高铁极大压缩了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节约了旅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行时间,方便人们从事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因此,蚌埠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为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是促进了本市旅游、房地产、商务贸易、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蚌埠市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及发展模式,做好整体的规划,重点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提高在周边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3.1.4高铁对蚌埠市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作为当今人们消费的新兴选择,扩大了名胜古迹和旅游胜点的价值.高速铁路的开通缩短了旅行时间,其安全舒适、便捷快速的特点更加贴近旅客的选择偏好,扩大本市的旅客人流量,增加人口的流动,促进旅游业、娱乐业、饮食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2高铁对蚌埠市的“双刃剑”效应
高速铁路的开通为中小城市提供了全新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交通枢纽网络,推进城市化进程.但高速铁路的开通,也会造成产业同质化问题.高铁促进了资源要素重新分布,增加了不同城市进行产业重新布局的灵活性,地区间发展产业的外部条件差距逐渐缩小,产业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中小城市的机遇较少,资源提供不足,在沿线大城市的相对作用下,反而会受到高铁时代的负面影响.可见,高铁是把“双刃剑”,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成为“人才过道”,形成新的区域分工.
蚌埠作为中等城市,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机遇等都逊色于周边城市.京沪高铁的开通提高了蚌埠市在安徽省内交通枢纽地位,同时也面临着蚌埠市较少的资源随时可能被倒吸的风险.如何把握住高铁的契机,稳抓机遇,发展城市,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详细计划进行引导,从自身出发,优化原有产业,引进新型产业,推动城市内生发展,使蚌埠市成为各类资源要素的“聚宝盆”.
4 蚌埠市的相应对策
为适应高铁时代的到来,蚌埠市应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构建高铁沿线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高地和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集散地.此外,蚌埠市还要强化自身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发挥核心功能,吸聚企业,留住人才.
4.1政府政策
高铁作为蚌埠市最主要的发展平台,本市政府应该主动把握契机,加强与周边沿线城市的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本地特色产业结构,把特色产业推出去,同时引进外地的先进产业;另一方面,政府应踊跃参加与长三角经济带的交流与合作,协调沟通,共享资源,增进与沿线城市领导层的交流,互相沟通和了解.
4.2区位优势
蚌埠市是安徽省内第一批建设高铁的城市,在交通枢纽中处于领先地位.蚌埠市应客观审视在交通区位的优势,整合产业优势,抓住机遇,展现在华东区域的枢纽职能.蚌埠拥有光彩大市场、会展中心、汽配行业等基础性的产业群,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再次扩展生产资料,加强与外来市场的业务往来,提升本市的区域辐射,带动原有产业有效发展.
4.3旅游合作
随着当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旅游业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服务业.蚌埠市具有众多富有文化色彩的原始名胜古迹.周边的小岗村也日渐吸引人们的关注.高铁运营后,蚌埠市的客流量增加,蚌埠应趁机扩大本市的旅游产业,推出本市特色小吃、自然景观等,加强本市独特文化,吸引旅客以及加强外来投资.同时,蚌埠市与高铁沿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全国中心发达地区共同组建了京沪高铁旅游联盟,希冀借助京沪高铁的开通,沿线城市共享资源要素,推广站点城市的旅游文化.
5 结论
随着我国高铁时代的降临,铁路系统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高铁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标志之一.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高铁的建设缩减了与大型中心城市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更新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规划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圈,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中小城市的经济区范围.
高铁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审视高铁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小城市应明确高铁对本市不同类型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的是拉动型积极增长还是削弱型消极影响,正确把握高铁带来的积极发展机遇,完善自身特色产业基础,积极建设原本匮乏的高端产业,例如商务、金融等高消费行业领域,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蚌埠市应客观分析在高铁沿线城市中的产业发展特色,找准自身定位.把握高铁时代这一重大契机,利用高铁扩大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弥补自身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力求在产业发展中实现错位发展,奠定在高铁产业链中的位置,实现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徐长乐,郇亚丽.高铁时代到来的区域影响和意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06):650-654.
〔2〕王振.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科学发展,2010(4):101-109.
〔3〕赵丽娜,徐立民.搭乘高铁时代机遇,考验蚌埠智慧[N].蚌埠日报,2011-03-11(A05).
〔4〕欧军珺.蚌埠市开放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5〕张玮,陈思宇.高铁对蚌埠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15-16.
〔6〕李雪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对沿途欠发达城市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F530;F29
A
1673-260X(2016)08-0082-03
2016-05-10
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高铁时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与蚌埠的发展(20151037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