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业中的“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16-03-28李玲
李玲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旅游管理业中的“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李玲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以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简单来说就是服务应用型人才.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则是塑造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鉴于此,本文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探索了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的提出情况,并从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三个方面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并进一步从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旅游管理;“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具有综合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基础上,很多高校也积极迎合这种趋势,对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对本校内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就是较为明显的体现.就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它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标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本专业教育人士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应运而生,相关的教育人士也期望以此来促进人才的培养,使本专业人才能够有效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需求.
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的提出
2004年,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的时候,要充分扩大旅游就业的规模,让就业人数从6000万变为1亿.由此可以得知,目前国家旅游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就业空间较为广阔.
旅馆管理专业学生要熟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旅游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旅游管理专业与职业技术教育不同,它需要学生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与旅游管理相关技能的专门化的训练,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相对短缺,旅游业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很多企业对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回落,而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则受到青睐.可是,深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部可以发现:多数是倾向于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毕业后,大多数本科专业的学生并未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转战与本专业无关或者有点牵连的企业或者部门,而中专学生的就业情况则与此相反.综合看来,市场与人才供给之间还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就旅游管理专业来看,人才大空缺、低进入、高流失现象很普遍,而这是由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的舆论导向有误、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高校教育模式不完善、学生就业观出现偏差等问题频现.但是归根究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是导致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建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引入“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积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高校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而言,相关学者对此所作的研究还处于兴起阶段,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此作一个简单阐述:
2.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中的专业能力
很对人对“专业”一词并不陌生,基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角度来看,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指的是学生所精通的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岗位中.具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动手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等内容.
2.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中的创业能力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是创业的主体,因此,社会创业活动中,他们起着主导作用.就创业而言,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创业的挫折,而本专业的学生就是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慢慢总结经验,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拥有的创业能力就是一种社会实践,这种社会实践以创业为中心,围绕着各种创业行为而展开.
2.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人际沟通能力是促进自己融入他人的一种必要手段,它是从事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工作者与他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交往关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关系,在提高工作效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人际沟通能力形成的人际关系是长久的,牢靠的,就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他们与同事以及相关旅游者之间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关系.
3 在高校旅游管理业中引入“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相对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应该成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鉴于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引入“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就“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而言,“软”专业是针对本专业的性质而言,它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校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对本专业形成一个明确的价值定位.“硬”能力是针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而言,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毕业后能够从事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各种难度和等级的工作,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用过硬的能力来武装自己.
3.1创建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为一体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将“软”专业“硬”能力有效结合
就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改革人才教育模式,将“软”专业“硬”能力有效结合.在此,笔者建议创建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为一体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双证融通是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是要通过两类证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具体做法中,要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通,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相融通,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相融通.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与学习有效结合,它的实现形式有很多,可以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分配,也可以以星期为单位来进行分配,总之,学生就是要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形式上的模拟,而是与正常的工作一样,有一定的工作报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生活中得到锻炼.另外,学生的工作要被纳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学生既要接受企业的日常管理,也要接受学校的考核与管理,修满相应的学分.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有效结合,就要有效处理高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排除校企之间的障碍,在两者之间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使得学生的发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且高校能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相关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作科学化处理.
3.2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开拓“软”专业,强化“硬”能力
教师是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因此,对高校而言,要想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师资队伍来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对软专业进行开拓,对硬能力进行强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素质的“双能型”教师受到旅游管理专业的青睐.基于专业的性质来看,本专业从属于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想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实训.基于教师的角度,则要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程序性知识,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转化的条件,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内化为一定的技能知识.鉴于此,高校要充分强调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与行业的契合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队伍质量.可以利用教师顶岗学习,定期到相关的部门去挂职的方式提高本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感知能力.总之,高校要进一步实现企业与教师的双向对流,让教师通过对具体实践的感知,来使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另外,高校可以引进国外旅游管理专业中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与校内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来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
3.3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创建实践教学体系:丰富“软”专业,巩固“硬”能力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角度,要想实现对人才的优化,就要对人才的培养路径加以优化,创建实践学体系.其中,可以以学校和企业的互动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构建顶岗实习、认知学习、小学期实习、职业技能比赛、职业能力创新、毕业设计等相互融合和交替的实践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保证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的总学时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时的设计以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为准.在集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基础理论知识与认知实习相结合,专业知识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综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要注重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培训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政联合,共同开创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基于校内而言,学校要加大对实训场所和专业实训室的投入,并强化建设的力度,例如旅游信息管理模拟实训室、礼仪服务实训室等,并且,学校要保证这些实训课程的开出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再者,学校还可以开设以“企业高管和专业名师进课堂”为主题内容的专题讲座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可以以“实践”为主题,举办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专业大赛,例如导游大赛、旅游路线的创新设计大赛、形体礼仪大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4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软”专业,夯实“硬”能力
从人才的培养方面来看,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也是塑造优秀人才的关键,因此,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一定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夯实自身的能力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要以旅游管理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并与此相对应来设置相关的课程.另外,课程的设置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因此,课程的设置难以脱离市场导向,高校通过收集相关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再加上出于横纵向结合的角度考虑,高校可以将本专业的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和通识两大部分.整体上,学校要根据自身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适时整合课程门类以及适当对知识的难以程度进行调整,力争做到实事求是,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与实践发展的需要相吻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内容的通识模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塑造能力素质以及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在模块的内容设置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设定安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史、英语等课程,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文史知识的培训以及外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高,进而加强学生与时代的接轨,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的接轨.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内容的专业模块.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形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加强自己的旅游专业知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模块涵盖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程,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积淀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支撑.而相对的,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知识:其一,涉及现代管理以及财经的知识;这些内容的具体体现为景区、饭店、旅行社的管理,与经济以及金融财务相关的知识,还有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二,设计旅游的专业性知识;此方面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旅游学,地理学,市场学,行业的安全与法规,相关的策划与管理,此外,还资源学、休闲学等内容;其三,涉及到旅游行业的知识;这个方面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导游以及旅游线路的设计,饭店、旅行社以及相关景区的服务.还有旅游信息的掌握,礼仪与公关等方面的内容.
4 总结
综合来说,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职业能力的塑造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元素,它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方向,也关系着本专业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值得高校深入研究的一个命题.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人才市场环境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岗位的需求为目标,积极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将“软”专业和“硬”能力有机结合,争取构建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变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王春燕.探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策略[J].科学导报,2014(9).
〔2〕吴盈盈.论高职旅游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263-264.
〔3〕杨凤鸣,陈国生,欧阳琳.工商管理“软”专业“硬”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型研究——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7-68.
〔4〕张颖.基于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5(6):157-158.
〔5〕齐丹.影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227-229.
〔6〕胡雪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策略——以百色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23).
G642
A
1673-260X(2016)08-0244-03
2016-05-1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CGD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