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讨——以大理大学为例
2016-03-28周维佳
赵 贝,周维佳
(1.大理大学 基础医学院;2.大理大学 经济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讨——以大理大学为例
赵贝1,周维佳2
(1.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2.大理大学经济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3)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以大理大学为例剖析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提出供青年教师和学校参考的助力青年教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地方高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
大理大学是地处云南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所省属地方高校,追溯起来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学校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科研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学校着眼于长期发展需要的考虑,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使得青年教师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青年教师是未来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今后科研工作的主力军,青年教师能否健康成长决定了今后二三十年学校的发展水平.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应届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工作岗位后有一段长时间的后续发展和专业提升过程.对于青年教师自身而言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对自身发展的把握可能也有所偏差.因此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关注青年教师的诉求,引导青年教师尽快在教学科研岗位发挥自身力量是和引进人才一样重要的工作.本论文作者以相关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自己在大理大学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浅论地方高校中青年教师成长的若干问题.
1 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人群体中的一类,除了拥有诸如精力旺盛、乐于尝试、充满理想、思想文化丰富等青年人普遍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1].
1.1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
教师是专业性技术岗位,承担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任务.专业的教育背景是能够适应大学教师岗位的基本保证.因此,这一职业特点要求高校招聘必须设立专业背景门槛:当前国内高校招聘规则中,除了实验技术岗位,一些专业性要求不高的管理岗位,绝大部分的岗位都明确要求受聘者具有博士学位.因此,近几年新加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受过系统的教育.大理大学地处云南省地州,人才引进工作区位优势不如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同类高校,招聘的门槛相对较宽,近几年新入人员中硕士学位人员仍然有一定比例.但是学校招聘的努力方向也是尽力引进博士背景的人员.由此,高校青年教师都是具有硕士、博士背景的年轻人,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
1.2高校青年教师尚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
刚刚踏入高校门槛的青年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从来没有过社会工作经历的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他们一直在高校里学习,生活,思想相对单纯,价值取向相对简单.他们中一部分人选择高校教师作为职业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怀,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见到、接触到的大师一样,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抑或执科研之牛耳,在科学领域创造价值.就大理大学而言,新进的青年教师中可能有一部分厌倦大城市的压力生活,希望相对宽松的精神氛围,奔向一个像大理这样环境优美的小城市,在大理大学这样一所大学中,追求生活和事业的平衡.不管何种取向,这些青年人进入大学教师岗位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年薪的多少,而是其他更多元的东西,而这些价值取向往往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
1.3高校青年教师有更强烈的成就动机
高校青年教师经过长时间教育之后走到工作岗位,此时硕士背景的青年人已经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博士往往接近三十岁,大部分都背上了家庭的责任[2].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同时怀着两种心情:一种是学有所用,尽快在专业领域内有所施展,尽快在教学岗位上挥洒自如,尽快在科研研究上有所起步.这是一种经历二十年学习,初到工作岗位之后自我实现的迫切心理需求.另一种是希望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够使自己经济独立,尽到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责任.这是一种现实的生活压力.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家庭责任同时压到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身上,因此他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
1.4高校青年教师面对困难更缺乏韧性
这一特点和以上三点密切相关.尽管学历走到高端,往往满怀抱负,但是事实上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普遍表现为专业背景单一,对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熟悉而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并没有优势.同时思想方面表现为经验不足,缺少社会的历练,思想品格不成熟.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新鲜感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刚刚释放,他们充满热情,希望尽快有所成就,成为妙语连珠,学生尊重的优秀教师,希望尽快申请到科研项目,取得好的成果.和中老年教师相比,他们更看重成败,更缺乏韧性.带着或多或少的理想主义情怀走到大学教师的岗位,往往要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碰到以上的种种困难,青年人往往心灰意冷.不能及时纠正,这种思想甚至会影响到职业的忠诚度,产生流动意愿[3].
2 地方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压力
青年教师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往往经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在地方高校中可能会更加突出[4].
2.1经济压力
经历了巨大的教育投入和长时间的教育之后,青年教师面临家庭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已经近三十岁的年纪,首当其冲的是无法逃避的现实生活压力包括婚姻、住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而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就外部而言,云南地方高校收入和其他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收入相比没有优势,和省内其他事业单位比较也没有优势.就学校内部而言,青年教师的收入也处于中下水平.青年人由于各方面的价值选择最终都选择大理大学.说明大理大学对一部分年轻人而言有初次选择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建立在年轻人感性因素上面.而大理作为旅游城市,其日常消费品如食物、蔬菜、服装、电器等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并没有优势,甚至很大一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都高于一线城市.一进一出造成的经济压力使年轻教师不免产生对比:相比在一线大城市就职的同学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反而丧失了大城市中便捷的生活、更多的机会等优势.长时间经济压力得不到缓解,现实生活所主导的因素占据上风,一些青年教师很自然开始重估自己当初的选择,影响正常工作甚至产生流动意愿.
2.2心理压力
傅美芳、朱坚的研究(2009)[5]指出,高校青年教师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高校的评价体系和教学科研密切挂钩,而青年人由于资历、经验、资源的欠缺,在诸如项目申请等多方面没有优势,同时,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值又比较高,这样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工龄越长的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越大,低学历的青年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相比在专业背景提升方面压力更大,女性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大于男性青年教师.同时,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不能够设身处地为青年人着想,忽视经验、资源的积累过程,急于让青年人产出,无形中增大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
2.3教学科研压力
青年教师从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心理、经验、技术的多种障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并担当好教学的角色.此外,高校中对于教师的另外一项考核指标更加重要:科研.每个青年教师都明白,科研才是发展之路.青年教师一旦进入讲师的职称,将承担大量的课程,授课压力增加,难以有整块时间潜心科研.而地方院校的科研平台建设,支撑资源,政策资源等和部属高校不可同日而语,申请科研项目的难度较部属高校大很多[6].另外,地方高校长期以来为教学型大学,老一代教师中进行系统科研的人相对较少,在科研方面对青年人的帮带作用有限.实验平台和人力的缺乏也使一些青年教师不得不考虑申请到科研项目之后如何结题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实验学科的青年教师这方面的担心尤其严重).因此,青年教师需要时间适应教学工作,长期积累才能自如应对.而科研压力在地方高校中成为青年教师挥之不去的长期压力[7].
3 高校与青年教师共发展
3.1青年教师主动将自身发展融于学校发展
青年教师有很强的自身发展的欲望,这种欲望和学校的发展目标有触碰时不可避免的挫伤青年教师的动力.大理大学最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生机勃勃,这也是年轻人愿意加入的原因.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大理大学“建设成省内一流大学”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的基本方略,以“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为定位,以“培育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一流、西部地区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综合性大学[8].这个发展目标是符合大理大学目前实际的,应该说在这个发展目标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大有可为.学校有活力,青年人也有干劲,在这个目标下不断提高自己,将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统一起来,享受和学校一起发展的自豪感.
3.2学校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
青年教师的特性决定了仅靠其自身自由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走弯路,多碰壁的现实窘境,不及时引导可能使青年人失掉锐气,随波逐流,只求安稳,或者为谋求自身发展跳槽到能提供更好平台的新单位,以上的情况都不是学校引进青年人才的初衷.学校应该在青年人在职业生涯入门的阶段给予及时的帮扶和指导[9].在硬件上创造条件便利青年人尽快适应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软件上为青年人创造宽松的精神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突破已经形成的专业束缚,敢于挑战创新.青年人应尊重老教师,向他们学习即已形成的规范,同时学校应创造氛围宽容青年人基于专业领域的新想法.
3.3学校激励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协调发展
学校应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教学缓冲期,首先确保教师岗位的青年人能够担当授课的任务,这样既是对青年教师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在此基础上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探索,在科研起步阶段给予支持,在项目申请、项目进行和项目结题的环节予以引导.对于获得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职业生涯第一个课题.创造条件引导青年教师进入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10].
3.4学校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方面,学校有关方面应该设身处地理解青年教师的难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大理大学2012年兴建一批公共租赁房,解决了青年教师住宿的急迫问题,深得赞许.在其他方面,如青年教师子女入托、入园、入小学等问题,可能由于户籍、居住地等各方面限制而遇到困难,学校可以在可协调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类似的帮助举措比解决实际问题更大的意义在于给青年教师心理归属感,其效果要大大好于爱岗敬业的教育活动.
4 结语
大理大学的发展是一代代大理大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当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十个学科门类,拥有15000名学生的综合性地方大学.今后学校要提高本科生教育水平,发展研究生教育,对年轻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年轻教师,应该理解学校的条件限制,遇到困难少抱怨,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作为学校,应该理解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引导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青年教师和学校共成长,学校的未来才能更加辉煌.
〔1〕周德鑫,杨羽宇.析青年科研人员激励途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52-53.
〔2〕王小波,强彦.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与发展状况研[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26-28.
〔3〕钟晓红,余歙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探析-以江西省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96-99.
〔4〕万正围,王浩.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3(2):97-98.
〔5〕傅美芳,朱坚.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与缓解策略探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郭丽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65-69.
〔7〕王莉,赵光珍.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3):369-371.
〔8〕大理大学官方网站[EB/OL].http://www.dali.edu.cn/xxgk.htm.
〔9〕吴哲敏,倪谢超.高校青年教师利益诉求的共振点及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9-92.
〔10〕易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3(4):87-88.
G451;G64
A
1673-260X(2016)10-0187-03
2016-06-22
本研究获得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历史视角下多维度多手段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BD14006)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