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6-03-28南青卓玛
南青卓玛
(甘肃省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甘肃合作 747000)
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南青卓玛
(甘肃省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甘肃合作 747000)
本文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总结了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检测力量薄弱及监管检测经费短缺等。并提出发展对策,包括:强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提高种、养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经费投入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合作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各项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合作市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各地基础条件不均衡,监管工作起步较晚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一、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从2012年开始,合作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力度,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各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合作市目前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再加上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原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执法大队等,各自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目前,全市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7个。
(二)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目前,合作市已通过无公害认证企业共8家,无公害农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申报认证通过1个“绿色食品”,实现了甘南州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确保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规模占到全市养殖规模的45%以上,已认证企业100%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合作市从2013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养殖业)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市的农产品(主要是养殖)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四)农产品检测工作
合作市从2013年开始进行开展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畜产品、生鲜乳)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州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在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农贸市场及超市等设立了10个“追溯点”和“检测点”,开展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能力基本满足了本市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合作市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3年来,通过统一制作宣传标语、挂图、发放宣传手册和执法手册,选择有影响并具代表性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居民社区、校园等人口密集区,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召开座谈会,开辟宣传专栏、专刊和墙报,悬挂宣传气球、横幅标语,利用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市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从监管机构方面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由多个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行政部门执行,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部门和机构之间存在监管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多头监管现象严重。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停留在省、市和县级农业部门,还没有真正延伸贯穿到乡镇、村,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三是“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比较突出,乡级监管机构仅仅是挂靠到乡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实际工作依托乡畜牧兽医站来开展,但乡畜牧站人事权归属于当地乡人民政府主管,介于乡人民政府由于工作量大而难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调剂人员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导致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脱节,存在基层监管人员严重短缺,没有固定人员和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基层监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绝大多数村无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村民零散生产的农产品缺乏村级力量的直接监管。
(二)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根据随机调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二是一些农牧户为了图省事和追求高收益,存在着有虫就打、滥用农药的现象。
(三)检测力量薄弱
合作市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畜产品、生鲜乳的有机磷农药及“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等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工作开展正常,但乡级检测站仅开展了部分速测检验工作。总体而言,监测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发展的要求。一是体系不健全。除市级检测中心为独立编制机构外,其余7个乡级监管机构仅仅是挂牌机构,致使工作开展不够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检测能力弱。农产品监测只配备了最基本的农、兽药残留速测仪,其他质检仪器没有配备、配套性差,设备落后,受设备和人员限制,检测能力只限于农、兽药残留物快速定性检测,不具备定量检测能力;机构没有经过国家相关单位的认证,检测出的数据没有法定效力,提供的检测数据不能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仅仅是“参考消息”,也不能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依据,检测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为处置农、兽残超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巨大的隐患;三是未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畜牧)投入品质量监测。水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刚起步,尚不具备检测能力,监测工作主要停留在以自行组织人员到市场和基地抽样为主,无送检,因此监测数量小、覆盖面窄;三是专业检验检测人员缺乏,现有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亟须提高;四是企业自律性检测机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测能力不足。由于检测机构只配备了少量农、兽残速测仪,
(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正处在建设的起步阶段,一是办公场所(检测室、化验室)、仪器设备等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二是监管、采样、检测检验、培训宣传等经费严重不足;我市财政拨付给我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费用为10万元,省、州没安排任何专项经费,乡级也没有安排相关专项工作经费,而我市属州府所在地,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广,每年要配合省、州开展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及生鲜乳等专项监督检测工作10余多次,加上每月2次的检测工作,取样数量多,检测费用大,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开展。目前能开展工作,还得益于局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挤占其它办公经费。各级专项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地位及可以发挥的巨大保障作用完全不同步,印证了古话“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俚语,出现了“责任重如泰山、经费轻如鸿毛”的不平衡现状。
三、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户素质有待提高。种、养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养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呈管理脱节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州政府所在地的农牧业大市,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四、对策
(一)强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市乡并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工作手段,通过办点示范、督查督办、加强培训、完善机制、严格考核等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建成以市级检测站为中心,乡镇检测站为骨干,村级检测站为基础,基地和市场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监测品种扩展到农产品、畜产品、生鲜乳水产品等,范围实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基地的全覆盖。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继续通过媒体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咨询服务、科技下乡等途径,大力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农业网站、工作简报等自身宣传渠道主动发布有关资料和信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信息平台。三是结合有关培训项目,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培训,指导其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农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规范生产管理行为;加强对监管、检测、执法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构建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监管工作队伍。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全面实施农、兽药销售产品审查、经营条件审查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三项制度;推行统防统治,采取全程承包服务方式,积极发展并依托各类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严格按照农、兽药安全间隔期施药,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建立防治用药可追溯档案。加强宣传培训与指导,普及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知识,指导和督促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大专项整治与执法,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职责,做到机构、人员、责任、经费、措施“五到位”;要加强监管工作汇报与宣传,使领导既要“打雷”更要“下雨”,使社会各界既要关注,更要关心,又要关爱。加强引进监管、检测队伍中缺乏的、急需的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大经费投入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涨;上级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项目投入力度,确保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高效开展;要加大对从事监管工作人员的关心,在待遇上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使其在一票否决的考核高风险、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解的身体与生命高危险、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工作高压力、默默无闻的公益事业清贫岗位上能愿进来、留得住、不思迁。
[1]唐忠.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0.
[2]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3]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2-66.
[4]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8-21.
[5]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
[6]吴进斌,吴朝霞.福建省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0(2):75-78.
[7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编辑:刘国华)
F322
A
1673-9019(2016)14-0017-03
2016-05-12
南青卓玛(1974-),女,甘肃合作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