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与主食化发展分析

2016-03-28张永祥岳云

甘肃农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鲜薯主粮主食

张永祥,岳云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与主食化发展分析

张永祥,岳云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20)

马铃薯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马铃薯主食化推广是近年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一个新的提法。本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当前的主要消费习惯,指出甘肃省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必须选育专用型品种、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消费、加强储藏物流体系建设、促进主食产品普及。

甘肃省;马铃薯;主食化

一、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马铃薯在甘肃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马铃薯大约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之间传入甘肃天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省马铃薯面积为14.62万hm2,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7%,总产量27.4万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3.6%,仅次于小麦。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各地普遍加强马铃薯的科学试验与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防治病虫灾害,全省面积、产量大幅增加,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4.59万hm2扩大到2014年的68.25万hm2,扩大了4.68倍,鲜薯产量由1949年的84.86万t增加到2014年的1189.45万t,总产量增加了14.01倍,平均亩产鲜薯由387.5kg增加到1161.79kg,单产增加了2.99倍;人均占有鲜薯由87.6kg增加到458.7kg,人均占有量增加了5.23倍。自1995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单产也在持续提高。2000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总产值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00年总产值23.62亿元,2009年达到77.68亿元,2010年马铃薯效益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2.25亿元,到2014年种植效益已达到129.3亿元。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良种工程、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现已形成了以定西市、兰州市为核心的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区域,以张掖市为核心的河西灌区和以临夏州、白银市为核心的沿黄灌区全粉、薯条(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区域,以陇南市西北部、天水南部为核心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区域和高海拔脱毒种薯生产区域等四大优势产区,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全省的70%以上。

二、甘肃省马铃薯主粮化的现状及特点

马铃薯主粮化,将进一步丰富马铃薯的产品应用范围,促进马铃薯加工多样化,有利于实现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优化居民的主食结构、平衡食物和营养结构,拓宽马铃薯精深加工渠道。作为甘肃省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全省人民群众的口粮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每日三餐中的一道必需食品,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甘肃具有悠久的马铃薯饮食文化传统,一系列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通过大力扶持,马铃薯产品加工从以淀粉为主开始向全粉和膨化产品、变性淀粉、精淀粉发展。同时开发生产出了膨化食品、水晶粉丝、方便粉丝等终端产品,马铃薯的消费产品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三、甘肃省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的总体目标

甘肃省实现和提升马铃薯主粮化,就是要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基本理念,以马铃薯主食开发为切入点,以营养、消费和生产一体化为途径,马铃薯及其产业由原料生产向产业化系列加工产品生产、由副食向主食、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四、对策与建议

(一)选育专用型品种

品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也是产业布局的主要依据,决定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成败。通过广泛搜集、引进各地的主推品种、特色品种、土家种等种质资源,加强马铃薯主粮化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与创新研究,全力推动各育种单位较好地实现优异种质资源材料的无偿或有偿发放和交换,推进主粮化品种选育。

(二)积极开发主食产品

不仅要使高收入人群较多地食用精深加工品,而且要使普通百姓更多地消费大众化马铃薯加工食品。要以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项目实施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基础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加强主食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上餐桌。

(三)优化种植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不与小麦、玉米抢水争地。逐步形成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主粮化加工专用薯生产区-种薯繁育区的阶梯型种植结构,最大化的利用区域型气候资源、消费资源、交通资源和加工资源,形成就地消化处理的运行模式,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马铃薯品质提升、营养强化、水肥高效利用等研究,逐步健全以晚疫病为主的预警监测综合防治体系。

(四)强化基础研究工作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性研究,客观分析当前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和面临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明确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推进规律,积极稳妥的推进主食化战略实施。

(五)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是主粮化的直接推动力,也关系着主粮化的成败,在西方,马铃薯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的美称,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从营养角度来看,马铃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要加强马铃薯主食营养结构、健康消费等方面的宣传推广,加快主食化进程。

(六)加强储藏物流体系建设

资料显示,马铃薯鲜薯最多能够储存8个月,而如果储藏条件合适,马铃薯全粉可以储藏30年,淀粉可以储藏70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马铃薯交易中心仓储、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仓储、乡村种植贩运大户仓储三个层次,指导种薯企业、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和规模性生产的农户进一步完善贮藏设施。要进一步加大现代化仓储库建设力度,根据鲜薯、深加工产品的储藏技术要求标准,重视马铃薯智能仓储库建设。重点发展种薯、鲜薯现代化仓储库,统筹建设鲜薯周转库及全粉、薯条等深加工产品现代化储藏库,保证原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长期优质贮藏。特别要重视提升冷链装备技术,大力发展冷冻贮藏库,完善马铃薯及其转化制品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等环节。需要科学技术来提高其储存时间。加快发展物流服务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完善物流仓储基地、运输平台、信息平台、配送平台、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张琼琼)

F326.11

A

1673-9019(2016)17-0010-02

2016-07-14

张永祥(1983-),男,甘肃榆中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鲜薯主粮主食
聪明吃主食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鲜薯储藏技术
宝贝爱主食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