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研究

2016-03-28刘俊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

刘俊杰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研究

刘俊杰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媒体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媒体环境下,微课在高校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课的内涵及特点,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微课的制作流程和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为高校利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微课;教学模式

刘俊杰/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河南周口466001)。

“全媒体”即“omnimedia”,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近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开始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

近年来,全媒体在我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人们依靠全媒体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在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悄然兴起,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促使教师角色、课程模式、教学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主要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为主,是辅助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教学内容中出现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该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快速达到教学目标。近年来,微课之所以能得到教师的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有以下特点:一是趣味性,微课主要依靠的是视频教学,通过声音和图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二是目的性,微课主要是为具体讲解课程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而采取的教育形式,具有明确的目标。三是共享性。微课课件的使用并不是一次性的,当其他专业遇到同样知识点时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四是教育性。微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有效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

二、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处在一个现代化的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在采用微课教学手段时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要遵循简洁精美、具体生动的原则。微课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特点,它需要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快速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要避免烦琐的内容设置,力求简洁,直接围绕一个主题或概念进行内容设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配合微课运用简洁的语言去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使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提高。此外,微课的视频画面和背景音乐一定要美观、动听、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以轻松的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学习微课所涉及的主题或概念知识。

微课的授课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所涉及的内容要精练具体,不能因为时间短而减少内容,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微课通过具体生动的举例论证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所涉及的主题或概念。此外,教师依靠微课进行教学还要具有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利用创造悬念或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带着疑问学习主题相关内容,从而对主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微课的制作流程

全媒体环境下,微课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微课的制作要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

1.选题。微课主要是通过短时间的视频来完成课程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概念的讲解,它的内容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微课的选题主要是选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掌握。此外,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的学习时间较多,这就要求微课的选题要实用准确、生动有趣,确保他们在闲暇时间有兴趣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2.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减少他们的认知负荷。由于微课具有内容少、主题明确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生动、有趣地讲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轻松掌握课程内容。此外,微课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微课练习题既可以是具有准确答案的选择题,也可以是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思考题,但是微课练习题要适量,不宜过多,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完成微课练习。

3.视频制作。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虽然微课的时间较短,但是微课视频要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根据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只有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视频内容才能促使其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有效记忆。因此,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选取有趣、新颖、主题明确的视频内容,尤其是要多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视频末尾要有简洁明了的总结,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留给他们思考、回味的空间。

4.辅助材料。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但还需要其他相关资料的支持和辅助。辅助材料主要包括微课的教案学案、多媒体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合适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

5.上传与反馈。教师完成微课课件的制作后,要及时上传到与微课内容相对应的网络平台上,便于平台上的专家、教师、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点评与提问,微课制作教师要对平台用户的问题和点评进行及时的反馈,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微课内容的修改与更新。目前,我国微课网络平台较少,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微课网络平台的建设,确保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研究、开发和改善工作的顺利进行。

6.评价与修改。微课的评价不应仅仅考虑教学效果,要综合教育性、技术性、应用性三方面考虑。教育性主要是指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它要求微课要主题鲜明,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有序、合理、布局紧凑的教学内容,并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微课的自主学习。微课的技术性主要是指教师所制作的视频在分辨率、码流速度等方面要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画面、声音、文字间的搭配要协调美观,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此外,微课平台也要具有技术性,它主要包括教师所上传微课的访问量、浏览量、用户评论等,它要求微课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信息提示和学习指导,并能加强师生间的即时交流。此外,微课平台还要能够提供相关主题资源的推荐和推送。微课的应用性主要是指微课的应用效果,它受教育性和技术性的直接影响,微课若同时具备良好的教育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就会得到较高的点击率、用户收藏、用户分享等,应用效果得到大幅提高。

四、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全媒体环境下,微课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高校要抓住机遇,深入做好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微视频来完善教学环境。微课是辅助高校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其中微视频是微课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视频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依靠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加强对微视频的利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内容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掌握即将所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并发现课程难点,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做到有重点地学习,而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课后复习可以深刻掌握和吸收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但是,教师仅仅依靠微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还要以微视频为主体,充分借助其他辅助教学材料,构建一个良好全面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

高等教育不仅要教授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微视频应分为两种类型,知识型微视频和应用型微视频。知识型微视频主要是在视频内容中引入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等,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对微视频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自行阅读,初步了解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课后,学生通过微视频可以拓展专业知识范围。应用型微视频主要包括课程项目实践过程、训练重点分析等,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前,可以通过应用型微视频学习到操作的整个流程,从而确保实践课的有效实施,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常规性的问题。

2.围绕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媒体环境下,微课教学极大提高了大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但这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仍需运用课堂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但是,随着微课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在结合微课教学的前提下,完善和调整传统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有效、快捷、方便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微课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对课程知识点相关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近年来移动交流平台的发展越来越迅速,QQ、微信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普及,他们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这些交流平台进行提问或求教,教师可以在线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及时向学生进行解答。

3.完善微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现阶段,微课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高校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微课教学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微课教学的效果、教学互动情况、教学交流研讨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其中,教学互动情况是考核评价的主要方面,它以互动平台上对教师的提问量、访问量、教师回答率和学生回答率为依据,综合判断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评价结果要及时反映给相关课程教师,使其发现自身微课教学中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微视频内容、微课程项目训练资料、微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以此不断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4]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

责任编辑:姚旺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56-03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