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社会经济助推地方高校发展途径初探
——以苏州大学为例

2016-03-28高国平黄睿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助推苏州

高国平,薛 辉,黄睿嘉

(苏州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

区域社会经济助推地方高校发展途径初探
——以苏州大学为例

高国平,薛辉,黄睿嘉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325)

区域社会经济和地方高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伴、彼此促进、共生共长的关系.高校具有培养人才、传承和创新知识和社会服务功能,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建设已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地方政府为了优化软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引进高等教育,已成为重要的举措,反之,高校的发展同样需要地方社会经济提供支撑平台,区域社会经济对高校的助推作用也已体现在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笔者通过在苏州大学工作,深入高校,在本文中对区域社会经济助推高校发展的途径进行探析.

区域经济;高校发展助推

1 苏州社会区域经济之现状

从行政区域来看,苏州市共辖五个市辖区:姑苏区、苏州高新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一个县级区苏州工业园区;四个县级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经济实力均不容小觑.其中工业园区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昆山市连续五年排名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第一.连续九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

从经济角度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超过1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近2万美元.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6002亿元,增长14%.工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增长3.4%;新兴产业产值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5.2%和43%.

从交通运输角度来看,铁路苏州市区共有苏州站、京沪高铁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等6个铁路客运站,苏州西站为货运站,除此之外郊县还有昆山站、昆山南站2个铁路客运站.苏州市区有5个长途汽车客运站:苏州北广场站、南站、北站、西站、吴中站.

基于以上区域经济条件,在就业发展方面,越来越多的外企来到苏州,落户于此,因而与这些外企相关的、配套的产业;在生态旅游业方面,苏州的园林和古镇闻名天下,近年来又开发苏州太湖湾、丹桂园等生态项目.针对目前流行的自驾游,苏州也建有好几处风景优美的自驾游基地.时令美食如阳澄湖的大闸蟹、藏书的羊肉都带动周边资源,极大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扩大了空间;在传统特产方面,苏绣、丝绸、桃花坞木刻年画、碧螺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虎丘婚纱业都依托了苏州历史的土壤,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更多商业机遇,吸引了众多学生到苏州来求学、工作,促进了在苏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速发展.

2 区域社会经济对高校发展影响之深远

区域社会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经济发展的生产综合体.苏州自古以来保持着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以往,苏州经济发展模式是比较典型的通过引进来促进城市发展的类型,通过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空间求得发展,这一模式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样板被借鉴和推广.近年来苏州已不满足于此,不断追求转型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苏州地区对高素质应用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

对于区域社会经济来说,高等教育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这两大支柱依赖于优质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我国而言,目前研究生就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一线大城市和高校所在区域.可见,大学密集地区或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拥有比其他区域优先得到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先天优势,也是拥有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机会.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地方经济的支持与帮助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要件.教育与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彼此相互联系、影响,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两大重要职能.区域经济反映了特定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任,聚集着丰富的青年资源,储备着许多优秀人才,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光靠一个学校自身的教育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全面的、复合型、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再者,即便高校拥有了雄厚的人才、科研实力,也很难针对所有涉及的学科领域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因而,地方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关注区域发展,根据地方特色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竞争力.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经济社会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往往也可以在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只有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下,地市高校才能更深刻地融入地方,兼具地方属性,不断提升具有特色的优势和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正因为区域经济和高校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方高校不仅承担培养区域人才的任务,还需承担应用研究,创新区域文化等任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作为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当然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队伍,以此建设成为所在地区的教育中心.而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的教育资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才的栽培不仅需要高校的力量,更需要周围优质的社会资源的提供培育人才的土壤.只有在这种多方位助推发展的情况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加健全.也只有建立了强大的多元化人才库,高校的发展才得以得越来越有朝气,高校的建设才得以越来越来蓬勃.同时,社会区域经济在其他软、硬件方面对高校发展的帮助职能也不容小觑,已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又一助推器.

3 区域社会经济对苏州大学发展助推作用之途径

3.1助推利于高校发展的政策出台,给与地方高校发展提供直接帮助

地方政府应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引领下,积极研究出台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措施,助推地方高校建设发展,增强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高校发展也得多谋出路,加大政、产、学、研的合作,避免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能够投入生产,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经费支持.促进高校更有条件、更有效率地发展.

苏州市政府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了推进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就构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优化在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在苏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外,苏州市政府在区域经济规划上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科研等都对地方高校给与了大力支持.苏州大学建设新校区的问题上更是鼎力相助,无论从资金的支持还是土地的划拨方面都给与了苏州大学最大程度上的便利.

3.2助推高校办学模式创新,支持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

企业对高校提供帮助不单在科研经费提供支持,还能够把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得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得科研活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区域经济选择了企业的落户,高校也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及相关企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由前文叙述可见,苏州是一座经济相对发达的古城,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概念的引导下,许多知名企业落户苏州,在助推苏州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寻求自身科研发展和人才支持.苏州市政府在其职能的引导下、健全政策和法律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地方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并先后.批准了苏州大学与江苏沙钢集团、东吴证券、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等分别建立了沙钢钢铁学院、东吴商学院以及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因此,在地方企业需求的刺激下苏州大学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创建新的专业,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一致,提高教学的适用性,使区域高等教育不断优化.

3.3助推地方高校共建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也可以看作是区域经济助推高校发展的途径之一.它作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其运行模式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政府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减少指令性约束.苏州大学的发展实践发现,在高校科技成果的实验室研制、成果孵化、技术推广到产业化这一链条中,最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加强在学校内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并且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才能更高效地促进产学研的转化.2008年03月14日印发的《苏州大学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强调了学校鼓励教职员工科技创新;鼓励与单位合作,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2011年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公司正式签约,就相关“植物纤维天然功能在纺织制品上的应用”项目开展产学研联合,促进成果转化,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了跨越发展.

3.4助推社会力量汇集,综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建设

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高校搭建汇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平台,借助此平台,并通过政府官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热衷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从而不断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促进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以苏州大学为例,苏州大学董事会由热心高等教育事业,关心、支持苏州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代表以及社会贤达等各界人士组成,作为吸引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办学的重要平台,董事会于2002年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包括苏州市政府在内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苏州市市长亲自担任董事会董事长,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也都担任副董事长或常务董事,正是借助他们的社会影响,经过九年的建设和发展,苏州大学董事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学校与董事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既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效助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也借助董事会平台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募集了资金.

地方企业对学校的校园活动的开展也起到推动作用.“挑战杯”竞赛素来享有“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的美誉,自1989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著名高校举办了12届.如今,“挑战杯”赛事已形成全国、省、高校三级赛制,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潮.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在由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校联合承办,并由交通银行冠名,由交行提供全程金融服务,给与了学校开展活动一定的资金保障.

4 结语

区域社会经济的从粗放转向集约,带动周围所有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也不再成为一个孤立的科研场所,一个关起门来培养人才的机构,高校需要随时汇入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推动地方科技、经济发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也是帮助科研力量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要充分通过区域经济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和升级,建设富有特色和优势的创新体系;通过区域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资金保障、政策优惠等有利条件与高效发展融会贯通.当然,在社会区域经济助推高校发展的同时,也会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建成所在区域的技术于研发创的新高地.

近几年,伴随苏州地区经济的加速腾飞,苏州大学发展也得到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助推.经济的多元化也提示了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在这样的情形下,苏州大学需要进一步主动适应苏州经济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拓展与地方合作的范围,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也需要将创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苏州地区经济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独立的人格,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培养能适应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1〕201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014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3〕刘士祥,朱兵艳.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机制与路径.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1):73.

〔4〕张盛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及预测分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93.

G648.4

A

1673-260X(2016)07-0215-03

2016-04-12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助推苏州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合宪性解释在民事法律中的应用及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