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2016-03-28张伟平
张伟平
(菏泽学院 社会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00)
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张伟平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00)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类高校突发事件出现相对集中,高校突发事件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建构健全高效的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不断提高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促进高校稳定发展,是高校管理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文从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出发,分析介绍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对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对策.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机制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益关系的调整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使高校成为各类突发事件的“阵地”,如各种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的欺诈、诱骗事件、学生暴力冲突、自杀、杀人事件、师生利益冲突等恶性突发事件日益增多,这不仅破坏了高校稳定大局,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还对高校的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另外,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成长期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社会上的各类现象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的冲击,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思想产生较大的波动,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清华大学学生硫酸泼熊事件等.还有,我国地方高校普遍缺乏危机管理意识,重视日常管理制度建设而轻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重视事后动员而轻视事前预防,这使高校面对突发事件常常表现的手足无措,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适时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既是高校适应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
1 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与类型分析
1.1相关概念界定
1.1.1突发事件与高校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引起的突然发生且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会对现有社会及人们生活秩序造成消极影响的危害事件,并且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进程是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由此可以推断,高校突发事件是指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引发的,在高校内部或外部(须与高校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关联)突然发生的,对高校的教学正常开展、管理秩序及社会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突发性.突发事件发生,人们始料未及,无法准确把握,其发生的原因、规模、态势和影响等都难以预测.第二,危害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当事人及家庭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高校声誉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和社会混乱.第三,多因性.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纷繁复杂,含有自然的、社会的或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原因.第四,扩散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置,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象,极易引发社会的无序.
1.1.2管理机制与应急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各要素在管理系统整体中所发挥的作用.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管理系统整体功效的发挥.而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相关管理主体处置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防范、化解和减免突发事件对组织成员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冲击或危害,从而维护组织秩序稳定,保障组织成员的利益和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1.1.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高校为了更好的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尽可能的降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并尽快的恢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根据突发事件演变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事前预警机制、事中应对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由这三个阶段组建成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极大的减少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小高校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保障高校教学管理秩序的正常维护.
1.2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类型
高校突发事件根据发生的不同领域,形成的不同原因和造成的不同危害,可以分为政治类过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和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
政治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由内忧外患矛盾被激化而引发的一类突发事件.比如“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国内大学生示威游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是指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对大学生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比如2003年西安科技大学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等.这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和对社会危害大.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是指因暴力侵害、自杀伤害、盗窃抢劫、群体械斗、性骚扰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比如2003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是指由不可抗拒等因素引起的对师生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的严重侵害的一类突发事件.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这类突发事件虽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发生其带来的破坏性极大.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内部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长期为得到有效解决而形成的一类突发事件.比如,高校内部因教学管理或教学事故引发的学生罢课或联名抗议,还有一类突发事件是因为学生学籍管理问题而引起的,还有的突发事件是因为食品中毒引起的.
2 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应急管理机制缺失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应急管理偏重于事后管理,而轻事前和事中管理,对突发事件主要做个案处理.为此,这使地方高校忽视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并疏于防范日常的危机事件等工作.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在上级部门追求政绩考核的情势下,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应急管理上,还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事后处理上,这使各种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流于形式,从而使管理者错过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更有效的减小突发事件对高校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的破坏.
2.2管理主体能力有限
应急管理者的能力是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前提.然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应急反应迟缓.高校管理者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在这种环境中其难免会麻痹大意,容易放松对突发事件的警惕.因此,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变得惊慌失措,不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第二,信息发布滞后.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者要及时发布事情的真相,以防谣言、猜测和小道消息的肆意传播,从而造成信息传递的失真,引发社会恐慌.然而,很多应急管理者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应急管理,也不能正确认识高校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因此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采取封锁消息、息事宁人的手段来逃避责任,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事态的快速发展.第三,应急效率低下.很多地方高校平时疏于应急演练,缺少一支专业化的应急管理队伍,也缺少与校外有关部门联动合作,为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并不能有效的做出的处置决定.
2.3应急管理预案失效
2003年,“非典”事件后,很多地方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应急预案的可执行性较差.很多地方高校只是编制了应急预案的大致框架结构,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没有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措施.第二,应急预案缺乏一定的演练与评估.很多地方高校应急预案的制定,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得以有效执行,而是把应急预案存放在档案柜中,更别谈安排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2.4心理危机干预缺失
高校突发事件的危害需引起有关管理者的重视,其造成的危害是广泛的,不仅对当事人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而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的缺失是我国地方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者数量很少;第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从业者专业化程度不高;第三,高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形式比较单一.
3 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
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形成机理,结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考虑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在关联,本文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1事前预防预警机制
很多地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往往重事后动员而轻事前预防,这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危机管理形势,不利于有效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事前预防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预防教育机制和应急预警机制.预防教育机制是专门针对全校师生而开展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校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预防教育机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做好师生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师生时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网络、学报、校报、广播电台等媒体的作用,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及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等内容,以深化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从而不断的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强化法制法纪教育.要在师生中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或案例分析等形式,在高校课堂或课外活动中普及法律知识,从而使全校师生树立起法制观念,加强自我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第三,细化安全维稳教育.安全维稳教育也是高校事前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场会、讲座和应急演练等是安全维稳教育常常采用的教育形式,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全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发生后心理疏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恢复受害者的原始正常的心理状态,可见突发事件发生前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极大的防范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损失.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前常常采用的教育形式有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等,这些教育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师生克服心理障碍.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果这些征兆能被提前发现,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突发事件.另外,社会上不良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高校,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构建科学的应急预警机制,对于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时刻警惕可能引发危机的信息,将这类信息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其次,要建立灵敏的情报信息检测网络,及时搜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妥善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有效的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再次,建立灵敏的应激反应系统.当突发事件的征兆开始显现时,高校应迅速启动危机预警系统,马上召集应急管理小组商讨危机的应对之策,尽可能阻止突发事件的不断恶化,从事使危机事态置于危机管理的控制中.
3.2事中应急处置机制
应急预防预警机制固然重要,但是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使得事中应急处置机制必不可少.突发事件发生后,其负面影响传播极快,若不能快速做出反应,则易贻误处置的最佳时间.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遵循“有效控制,就地解决”的原则,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高校要建构党委领导、行政指挥、校院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快速做出反应,记录好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原因及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将这些情况立即汇报给校领导,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的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并组织力量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查实,而后决定是否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安排人、财、物等资源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比如,当高校校园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学校应立即封闭校园,阻止更多的人进行流动,避免病毒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对于已经染病的师生个体,学校应立即阻止力量就地救护,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要进行隔离观察,直至解除警报.
3.3事后恢复评估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危机管理的重心要及时转移到危机的恢复和重建上,要对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机制进行绩效评估,汲取有益经验,吸取深刻教训,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受伤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帮助受突发事件深刻影响的人们尽早摆脱阴影,也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高校突发事件事后重建包括有形重建和无形重建.有形重建,比如建筑物的维修或重修、受损资产设备的复原或重置、教育教学秩序的恢复、信息联络渠道的畅通等,而无形重建涉及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及学校形象.危机管理人事后重建时,要考虑到危机事件的危害程度、危机事件的受关注程度、相关利益者对危机事件的支持程度及危机事后重建可能遇到困难等.危机管理人员事后评估时,要吸纳社会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等参与进来,以保证应急管理预案的科学性,切实防范危机评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周莎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2〕刘霞,严晓.我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政治学研究,2011.
〔3〕崔艳.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技巧[J].领导科学,2011(1):22-23.
G648.4
A
1673-260X(2016)07-0212-03
2016-04-12
菏泽学院2015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XYSK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